第三章 仔細傾聽對方的言談語態(3 / 3)

仔細傾聽對方的說話韻律在言談方式中,除了音感和音調之外,語言本身的韻律也是重要的因素。

充滿自信的人,談話的韻律為肯定語氣;缺乏自信的人或性格軟弱的人,講話的韻律則慢慢吞吞。其中,也會有人在講一半話之後說:“不要告訴別人……”而悄悄說話。此種情況多半是秘密談論他人閑話或缺點,但是,內心卻又希望傳遍天下的情形。

話題冗長,須相當時間才能告一段落的情況,也說明談論者心中必潛在著惟恐被打斷話題的不安。惟有這種人,才會以盛氣淩人的方式談個不休。至於希望盡快結束話題交談的人,也有害怕受到反駁的心理,所以試圖給予對方沒有結果的錯覺。

另外,經常滔滔不絕談個不休的人,一方麵目中無人;另一方麵好表現自己,並且,這種類型的人,一般性格外向。一個成功的政治家和企業家,在控製言談的韻律方麵,都有獨到之處。這種細節性的處理方式,使自己贏得了社會或下屬的認可與尊重。

說話比較緩慢的人,大都是性格沉穩之人,他處事做人是通常所說的慢性子。從言談的韻律上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特征。

五代時,馮道與和凝同在中書省任職,馮道說話做事都很緩慢,而他的同事和凝則是個性急的人,辦事果斷,做人頗為自信。由於性格上的差異,兩人經常為一些小事而意見不合。有一天,和凝看到馮道買了一雙新鞋,認為款式不錯,他很想買一雙穿,就問馮道:“先生這雙鞋賣多少錢?”馮道慢慢地舉起右腳緩緩地對和凝說:“這900元。”和凝素來性情急躁氣量又小,聽到這裏,便對手下人大發脾氣,“你怎麼告訴我這種鞋子要用1800元?”正想繼續責罵,這時,馮道又慢慢地抬起左腳說:“這隻也900元。”和凝怒氣才稍解。

口頭語最能見人性

口頭語言是人在日常生活當中由於習慣而逐漸形成的,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在生活當中,絕大多數人都有使用口頭語言的習慣,通過它可以對一個人進行觀察和了解。

一般來說,經常連續使用“果然”的人,多自以為是,強調個人主張,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比較強烈。

經常使用“其實”的人,自我表現欲望強烈,希望能引起別人的注意。他們大多比較任性和倔強,並且多少還有點自負。

經常使用流行詞彙的人,熱衷於隨大流,喜歡浮誇,缺少個人主見和獨立性。

經常使用外來語言和外語的人,虛榮心強,愛賣弄和誇耀自己:

經常使用地方方言,並且還底氣十足、理直氣壯的人,自信心很強,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個性。

經常使用“這個……”,“那個……”,“啊……”的人,說話辦事都比較小心謹慎,一般情況下不會招惹是非,是個好好先生。

經常使用“最後怎麼樣怎麼樣”之類詞彙的人,大多是潛在欲望未能得到滿足。

經常使用“確實如此”的人,多淺薄無知,自己卻渾然不覺,還常常自以為是。

經常使用“我……”之類詞彙的人,不是軟弱無能想得到他人的幫助,就是虛榮浮誇,尋找各種機會強調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經常使用“真的”之類強調詞彙的人,多缺乏自信,惟恐自己所言之事的可信度不高。可恰恰是這樣,結果往往會起到欲蓋彌彰的作用。

經常使用“你應該……”,“你不能……”,“你必須……”等命令式詞語的人,多專製、固執、驕橫,但對自己卻充滿了自信,有強烈的領導欲望。

經常使用“我個人的想法是……”,“是不是……,“能不能……”之類詞彙的人,一般較和藹親切,待人接物時,也能做到客觀理智,冷靜地思考,認真地分析,然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不獨斷專行,能夠給予他人足夠的尊重,反過來也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愛戴。

經常使用“我要……”,“我想……”,“我不知道……”的人,多思想比較單純,愛意氣用事,情緒不是特別穩定,有點讓人捉摸不定。

經常使用“絕對”這個詞語的人,武斷的性格顯而易見,他們不是太缺乏自知之明,就是自知之明太強烈了。經常使用“我早就知道了”的人,有表現自己的強烈欲望,隻能自己是主角,自己發揮。但對他人卻缺少耐性,很難做一個合格的聽眾。

另外,口頭語經常掛在嘴邊的人,大多辦事不幹練,缺乏堅強的意誌。有些人,說話時沒有口頭語,這並不代表他們從未有過,可能以前有,但後來逐漸地改掉了,這顯示出一個人意誌力的堅強和追求說話簡潔、流暢的精神。

若想通過口頭語言更好地觀察、了解和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如何,需要在生活和與人交往中仔細、認真地揣摩、分析,這樣,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把握對方話題的側重點

談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而任何一件事物都可以成為我們談論的話題。在談話中,雖然談話者不是非常直觀地說出自己、透露出自己,但隨著談話的進行,談話者會在不知不覺、有意無意當中暴露出其性格。在這個過程中,注意談論內容是什麼,談論者的神態和動作怎樣。細心一點,一定會獲得一些有益的東西。

一個常常談論自己,包括曾有的經曆、自我的個性、對外界一些事物的看法、態度和意見等等,一般來說,這樣的人性格多比較外向,感情色彩鮮明而且強烈,主觀意識較濃厚,愛表現和公開自己,多少有點虛榮。

與此相反,如果一個人不經常談論自己,包括曾有的經曆、自我的性格、對外界一些事物的看法、態度和意見等等,則表明這個人的性格比較內向,感情色彩不鮮明也不強烈,主觀意識比較淡薄,不太愛表現和公開自己,比較保守,多少有自卑心理。另外這種人可能有很深的城府。

如果一個人在敘述某一件事情的時候,隻是單純地在敘述,不加入過多的自我感情色彩,而是將自己置於事外,則表明這個人比較客觀、理智,情感比較沉著和穩定,不會有過激行為。

相反,一個人在敘述某一件事的時候,自我感情非常豐富,特別注意個別細節,則說明這個人感情比較細膩,會一觸即發。

如果一個人在說話時習慣於進行因果和邏輯關係的推理,給予一定的判斷和評價,說明這個人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客觀和注重實際,自信心和主觀意識比較強,常會將自己的思想觀點強加於他人身上。

如果一個人的談話屬於概括型的,非常簡單,但又準確到位,注重結果而不太關心某個細節過程,平時關心的也是宏觀的大問題,則顯示出這個人具有一定的管理者和領導者才能,獨立性較強。

如果一個人談話非常注重過程中的某個具體細節問題,對局部的關心要多於對整體的關注,則表明這個人適合於從事某項比較具體的工作。這一類型的人支配他人的欲望不是特別強烈,可能會順從於他人的領導。

一個人談論的內容多傾向於生活中的瑣事,表明他是屬於安樂型的人,注重享受生活的舒適和安逸。

一個人如果經常談論國家大事,表明他的視野和目光比較開闊,而不是局限在某一個小圈子裏。

一個人如果喜歡暢想將來,則表明他是一個愛幻想的人,這種人有的能將幻想付諸行動,有的卻不能。前者注重計劃和發展,實實在在地去做,很可能會取得一番成就。但後者隻是停留在口頭說說而已,最終多會一事無成。

在談話時,比較注重自然現象,那麼這個人的生活一定很有規律,為人處世也非常小心和謹慎。

經常談論各種現象和人際關係的人,可能自己在這一方麵頗有心得。

不願意對人指手畫腳,進行評論的人,偶爾在不得已的時候發表自己的看法,當麵與背後的言辭也多會基本保持一致,這說明這個人是非常正直和真誠的。

對他人的評價表麵一套,背地一套,當麵奉承表揚,背後謾罵、詆毀,表明這個人是極度虛偽的。

有些人不斷地指責他人的缺點和過失,目的是通過對比來證明和表現自己。

有些人在談話中總是把話題扯得很遠,或者不斷地轉變話題,表明他思想不夠集中,而且缺少必要的寬容、尊重、體諒和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