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學會在交際場上識人心(1 / 3)

見麵必須見心

相傳袁世凱有個特殊的本領,無論何人,隻要他見過一次麵,當第二次相見時即能說出對方的姓名。某學者與袁世凱曾有一麵之緣,某次因事到“總統府”拜訪他,袁世凱出來便直奔某學者,握手稱某先生。當時座中候見的客人很多,但是袁世凱特別器重這位學者,破例親自來請他入室相見。對於袁世凱能認得二次見麵的客人,大家都感到很驚奇,當然這是袁世凱的記憶力辨認行為異於常人,究竟有何特別方法,就不得而知了。

若能夠記牢對方的姓名,最容易讓對方產生良好印象,這種本領,在交際場中,大有用處。大家對你十分熟悉,你偏叫不出他的姓名,雖然可以用含糊的方法敷衍過去,但心裏終究覺得不安,有時因為地位的關係,你應該先招呼他,而他卻不便先招呼你,你如記不起他的姓名,不去招呼他,他會誤認你是自大傲慢、目中無人,這就不妙了。所以你要在交際場中占到優勢,熟記對方的姓名,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功夫。有的老師所以能夠在初見麵就叫出對方的姓名,其實並沒有什麼神秘方法。他是預先做一種別人不肯做的功夫,就是把學生的照片反複辨認,把許多相片,作為一本有趣味的新書讀,連續幾天,把所有的照片都全部讀熟,每個人的麵貌,都印入他的腦子裏,與普通熟人,一般無二,所以一見如故,不待問明姓名便可很自然地叫出對方姓名,使他不由得大吃一驚。但是普通人通常不肯下這種煩瑣而乏味的功夫。你要熟記陌生人的姓名,從照片上認識相貌,同時與姓名一齊熟記,是容易辦到的事,比方有一張團體照片,你有意熟記照片上的人,相信每天隻要花十分鍾功夫,不到三五天就可以完全認識。國家的大小首領,世界有名的人物,凡是看見過幾次他的照片的,誰都能指出這是某人,那是某人,這樣一看,熟記陌生人的姓名,不是很平常的事嗎?

如果你所遇見的人,沒有照片,那麼預讀照片的辦法便無法應用了。這時你不妨用見麵的機會,細細辨認一下,他的身體有什麼特征,比方身材特別高,是個彪形大漢,這是特征;身體細長,像個電線杆,也是特征;雙目明亮,或細如鼠目,也是特征;口特別大,鼻子特別高,也是特征;頭上禿頂,也是特征;走起路來,一拐一拐,還是特征;雙耳招風的,同樣是特征。人都有特征,有的人其特征還不止一種,你把他的特征,作為新奇事物看,同時與他的姓名連在一起,在短促時間內一再反複辨認,就自然會記得很熟了。

不過還有一點必須注意,在做辨認功夫時,態度必須自然,不要顯出正在辨認的神情,使對方察覺。這當然也要有相當的小聰明,雙目盯牢,端詳不已,有失禮統。尤其是對於女性,這種動作就足以使對方麵泛紅暈,局促不安了。細細看透對方的內心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總是無時無刻承受著來自各方麵的威脅。這些絕大多數是隱性的,都是你很難體察到的,而且多數來自於你的同僚。許多同僚對你的態度很和順,有說有笑,你甚至把他們當做了自己最親近的人,把自己的所有情況,包括歡樂和悲傷,喜好和憎惡,都毫無保留地告訴了他們。但是,這些人往往並不會對你抱以真心。反而透徹明晰地了解你,而後洞悉你的弱點並作為打垮你的利器,從而把作為他們的潛在威脅的你清除掉,這才是他們的目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個圈套。直到你被他們打得落花流水,地位全無,一直沉浸在暢想之中的你才會如夢初醒。

圍繞在你周圍的有很多人,都表現得對你非常友善,肝膽相照,並且信誓旦旦地要和你一起合作,共同創造一片新天地。而對這種情況,你也許會無所適從,因為你無法確定哪一個是真的,哪一個是假的。但是,如果你真正地觀察體驗,真假還是很容易鑒別出來的:一、對方在傾聽你訴說的時候是報以真誠的同情和感慨呢,還是目光閃爍,有時出現若有所思的樣子呢?如果是後者,那麼對方很可能是一個居心叵測的人。當然,這需要你去仔細觀察他的言行並注視他的眼睛。

二、仔細地回想一下,當你有意無意地想結束自己傾訴的時候,他是不是很巧妙地利用一些隱蔽性極強的問題重新打開你的話匣子呢?而且,你隨後所說的內容又恰恰是容易被別人利用的東西。

三、如果你偶然得知有人總是在不經意之中向你所親近的人打聽一些有關於你的消息,那麼你最好疏遠他們。四、有些笑容並不是很自然,而像是從臉皮上擠出來的。有時你覺得並沒有絲毫可笑的地方,而對方卻能夠笑起來,這種人也要適當地多加小心注意。

五、如果有些東西你覺得實在忍不住,不吐不快,那麼你要盡量找一個自己親近的人訴說一番,比如你的父母、妻子甚至孩子。這會緩解你心中的鬱結,減少情緒上的大起大落。在現代生活的交際,你隨時都要麵對著各種人,如何與這些人相處,怎樣了解他們是何種性格的人,是擺在你麵前的首要問題。

交換名片,是彼此傳達身份的一種手段。

但是有的人即使在非正式的場合中,也喜歡遞出名片,在公共汽車上、小吃店偶然邂逅朋友、熟人,也要拿出一張名片,甚至到酒吧喝酒時,都不忘給服務員名片。

這些人為什麼動不動就拿出自己的名片是因為他們在評價對方時,很易受對方的工作、職位或學曆等所左右,由於這種心理的投射作用,也喜歡在名片上印自己喜歡的、認為別人會對他另眼相看的各式頭銜。當他們拿出名片交給對方時,便判斷對方一定也會把自己捧得高高在上。但事實上人們並不都是用頭銜來判斷一個人。相反的,他們這種舉動反而更容易讓別人發現他潛藏於心的自卑感。

常見有人喜歡向同事問東問西,而其詢問的內容不外乎是與自己有關的事情或人。這是因為這些人無法適應自己的工作環境,如果要適應的話,他們就必須使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與環境協調,才能使自己安心。當然他們也有誌成為其中的一員,但隻是有這種想法,卻無法付諸實行。在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形下,自己的理想和現實產生差距,這種差距就造成了自卑感。隻要一觸及自身這類較敏感的問題,他就會感到強烈的不安。

有的人常喜歡毛遂自薦,即使明知自己無法勝任,他們也硬要推銷自己。但有的人卻恰好相反,明明有個讓他們一展才華的機會,卻退縮遲疑。後者這種看似謙虛的美德,實際上是源於他們害怕暴露自己的弱點,因此非常矛盾。

其實他們也有他們的理由,因為並非他們喜歡畏縮,隻是這種人對自己太沒自信了,隻要能夠確認自己有能力,相信一定會恨不得一手包辦,不須他人要求。

但並不是說這種人的理想過高,而是指這些人尚未建立與公司的同一性,他們認為自己不是公司裏的專家。更簡單地說,這種人還沒有徹底適應其工作場所。

由於感受到現實與理想的差距,經不起考驗就會認定有許多困難存在。有這種意識,就造成了畏縮的行為。

行事認真的人,也許辦事的速度不快,但由於他們不會敷衍了事、半途而廢,所以完成的工作,定能博得他人的信賴。有的人辦事不僅認真,甚至還吹毛求疵,這就有點矯枉過正了。辦事過於認真的人,從辦公室的桌子就可以看出。他們的桌子總是擺放得整齊規矩。

若有人在他不在時,順手借用他桌上的東西,即使過後再放回桌上,他一眼就能看出東西有人動過,會很不高興地表現出來。這種行為,除了會令周圍的人神經緊張外,他自己也為此而苦惱。

這些人很清楚自己過於認真的行為並不合乎常理。若從單純角度來看,一定會認為既然他自己也知道不合理,隻要改正不就好了?可是問題是他們根本無法改變自己,如果他們中止了這些行為,便會失去平衡。

這種行為,是心理學上典型的“強迫觀念”。有這種行為的人,常給別人一種神經質的印象。

有拒絕上學傾向的孩子,一旦遠離了父母的保護,成長為有自我判斷力的社會人後,通常會以較寬容的態度對待自己、對待別人。但此時另一種被人忽略,類似學生的拒絕上學症的心理出現了拒絕上班症。

為什麼有人會產生這種心理呢?這是因為他們有一種想從自己必須完成任務的現實環境與組織中逃脫出來的心理。而此逃避的傾向,就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所屬的組織(也可以說是他們的工作單位)中的人際關係,是一種負擔,這種負擔構成了精神壓迫,使得他們拒絕上班。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與工作場所中的氣氛不能諧調。換句話說,就是其內心與工作場所有差距。

基於此,這些人自覺無法忍耐這種差距,隻好采取一種特殊行為填補這種差距,結果愈加精神緊張。當自我忍受不了時,他們就會想逃離工作場所。由此可知,這種人一定是尚未確立自我,且尚未完成與工作場所的同一性。

在任何團體中,總有一兩個八麵玲瓏的人,雖然他們的表現方式各有不同。

這類人的典型行為是,他們能輕易地和陌生人打成一片,在同事聚會等活動中,往往是別人最常邀請的對象,對這點他們相當自豪。但他們很少想到,其實大多數的人,隻有在無利害衝突的情形下才會邀請他們。

造成此種行為的原因,是這些人始終沒有確立自己。由於他們對自己的存在價值不明確,亦即他們尚未確立自我信念,因此容易接受他人的想法、價值觀,但也因此給人左右逢源的印象。

站在這個角度觀察,這些人明朗快活的背後,隱藏著一份悲哀感,他們內心是很孤獨寂寞的。

通過握手判斷性格

握手,是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交往一種較為普遍的禮節。雖然隻是簡單的一握,但這其中卻也有很大的學問。有專家研究表明,握手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很多信息。通過握手的方式也可以觀察出一個的性格特征。

握手時的力量很大,甚至讓對方有疼痛的感覺,這種人多是逞強而又自負的。但這種握手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又說明了握手者的內心比較真誠和煸情。同時,他們的性格也是坦率而又堅強的。

握手時顯得不甚積極主動,手臂呈彎曲狀態,並往自身貼近,這種人多是小心謹慎,封閉保守的。

握手時隻是輕輕的一接觸,握得不緊也沒有力量,這種人多屬於內向型人,他們時常悲觀,情緒低落。

握手時顯得遲疑,多是在對方伸出手以後,自己猶豫一會兒,才慢慢地把手遞過去。排除掉一些特殊的情況以外,在握手時有這種表現的人,性格多內向,且缺少判斷力,不夠果斷。

不把握手當成表示友好的一種方式,而把它看成是例行的公事,這表明此種人做事草率,缺乏足夠的誠意,並不值得深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