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修級別:包容造就境界人生(2)(2 / 3)

因為所有的人都受條件、情況、環境、教育、生活習慣和遺傳的影響,使他們成為現在這個樣子。

對於每天都付出八小時的時間呆在其中的辦公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印象。有人形容它為人間地獄,有人則視它為實現理想的地方,當然也有人把它當作一個社會的縮影,一切奸詐欺哄,互相傾軋,在辦公室裏司空見慣。

就以與同事之關係來說,如果你要認真地計較的話,每天你隨便也可以找到四五件生氣的事情。如:被人誣害、同事犯錯連累他人、受人冷言譏諷等等,有人不便即時發作,便暗自把這些事情記在心裏,伺機報複,但這種仇恨心理,不單無法損害對方分毫,更會影響自己的情緒,自食其果。

不管同事怎樣冒犯你,或者你們之間產生什麼矛盾,總之“得饒人處且饒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凡事能夠忍讓一點,日後你有什麼行為差錯,同事也不會做得太過分,迫你走向絕境。卡耐基指出:普天之下,隻有一個辦法可以從爭論中獲得好處——那就是避免它。避開它!像避響尾蛇和地震一般。十有九次,爭論的結果總使爭執的雙方,更堅信自己絕對正確。不必要的爭論,不僅會使你喪失朋友,還會浪費你大量的時間。

不成功人士喜歡僅僅為了爭論而爭論——挑起爭端,或者使其他人失去心理平衡。那些挑起爭端的人也許會想,此刻朋友們和同事們會對他們的機敏與智慧留下琢。刻的印象。美國眾議院著名發言人薩姆·雷伯說道:“如果你想與人融洽相處,那就多多附和別人吧。”他的意思不是說你必須同意別人所說的一切,而是說你不可能一方麵無休止地激惱別人,而另一方麵又指望別人來幫助你。結束了一天工作後的人們,不喜歡把時間花費在無休止的爭論上。如果此刻你挑起爭端,他們會回避你,而你將會發現,你已被其他好爭辯的失敗者們所包圍。

林肯早年因出言尖刻而幾至與人決鬥。隨著年歲漸增,他亦日趨成熟,在非原則問題上總是避免和人發生衝突,他曾說:“寧可給一條狗讓路,也比和它爭吵而被它咬一口好。被它咬了一口,即使把狗殺掉,也無濟於事。”我們在遇到某些不講理的人時,如果不爭論也無關緊要,不存在大是大非的問題,那麼就向林肯學習,把對方當“一條狗”好了。

日常工作中容易發生爭執,有時搞得不歡而散甚至使雙方結下芥蒂。人是有記憶的,發生了衝突或爭吵之後,無論怎樣妥善的處理,總會在心理、感情上蒙上一層陰影,為日後的相處帶來障礙。最好的辦法,還是盡量避免它。

我們常用這麼一句話來排解爭吵者之間的過激情緒:有話好說,這是很有道理的。據心理學家分析,爭吵者往往犯三個錯誤:第一,沒有明確清楚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含糊,不坦白;第二,措辭激烈、專斷,沒有商量餘地;第三,不願以尊重態度聆聽對方的意見。另一項調查表明,在承認自己容易與人爭吵的人中,絕大多數說自己個性太強,也就是不善於克製自己。

相互之間有了不同的看法,最好以商量的口氣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語言得體是十分重要的,應該盡量.避免用“你從來也不怎麼樣……”“你總是弄不好……”“你根本不懂”這類絕對否定別人的消極措辭。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傷害了他人的自尊心,必然會引起對方反感。即使是對錯誤的意見或事情提出看法,也切忌嘲笑。幽默的語言能使人在笑聲中思考;而嘲笑使人感到含有惡意,這是很傷人的,真誠、坦白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讓人覺得你是希望得到合作而不是在挑別人的毛病。同時,要學會聽,耐心、留神聽對方的意見,從中發現合理的成分並及時給予讚揚或同意。這不僅能使對方產生積極的心理反應,也給自己帶來思考的機會。如果雙方個性修養、思想水平及文化修養都比較高的話,做到這些並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