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職業心動力(2 / 3)

因此,人不必灰心,隻要對國家、社會有貢獻,大千世界不會辜負人,都會賦予其地位。

忍到最後是智慧

我們應該把自己的氣息調得平順和緩,生起歡喜心,產生歡喜的氣息,則別人接觸到我們也會歡喜接受;不歡喜,生氣了,不但別人會排斥,自己也很難接受。

有一次,徒眾問星雲大師一個問題:“如何做到不生氣?”星雲大師認為生氣即表示沒有力量。不生氣的法門,除了懂得排解外,就是忍。

因為忍耐可以激發心中的力量,有力量自然就不會煩惱,不會動心,且能越挫越勇。忍到最後就是一種智慧,有了智慧看世間萬象,還有什麼值得生氣?

人的情緒,喜怒哀樂,都會影響到人體的氣息出入,如果出息入息不能平衡,必然有傷身體。

佛教的禪法教人打坐,調身、調息、調心,其中調息就是調氣。人常常為了爭一口氣,彼此傷了和氣。不過認真說來,人的生命不就是在一口氣的呼吸之間嗎?一口氣不來,人的這期生命就算結束了。

所以,我們應該把自己的氣息調得平順和緩,生起歡喜心,產生歡喜的氣息,則別人接觸到我們也會歡喜接受;不歡喜,生氣了,不但別人會排斥,自己也很難接受。星雲大師懂得“調氣”,不生氣,因此我們也要懂得“調氣”。

(1)爭氣,不要生氣。從小,父母師長就勉勵我們要力爭上遊,要做個有出息的人,也就是要爭氣。但是,爭氣並不是做“上”、“中”、“前”的人,而是要做個沉得住氣、吃得了苦的人,不要動不動遇到事情就生氣。生氣無濟於事,隻會壞事,所以做人要爭氣,不要生氣。隻要自己有大誌願,能經得起千錘百煉,就能成功。

(2)生氣,不要慪氣。假如修養不夠,難以駕馭自己的脾氣,遇事難免要生氣。真的生氣了,就幹脆明講,告訴人家“我要生氣了”。但是,你不能慪氣,慪氣就是生悶氣,把氣悶在心中會傷害自己,氣最好要有出處。我們建築房子都要裝設窗戶,為的是能透氣,房間臥室透氣明亮,住起來才舒服;人如果常常生悶氣,沒有出氣,是非常危險的事。

(3)慪氣,不要泄氣。你心中不高興,是跟父母慪氣?跟朋友慪氣?跟事業慪氣?跟金錢慪氣?慪氣不要緊,但是不能泄氣。人活在世上,所謂“佛靠一炷香,人靠一口氣”,有氣才能立誌向上,有氣才能發心立願。泄氣的皮球就玩不起來,人到了泄氣的時候就等於廢物,不堪使用。楚霸王一生氣蓋山河,最終泄氣,在烏江自刎;唐玄宗逃亡途中因為隨行部隊兵諫,不得不將楊貴妃縊死在馬嵬坡,從此意誌消沉,頹喪而終。

(4)泄氣,不要賭氣。泄氣了,隻是自己不爭氣,倒也罷了,要緊的是,不可以賭氣。為了賭一口氣,失去理智,闖下了災禍,後果難以收拾。

因為泄氣後沒有正氣、誌氣,隻有邪氣、怨氣,為了賭一口氣會做出更多錯誤的事來。沒有理性的人生,後果不堪設想。

工作的價值

任何一個人的成功,絕不是從安逸享受中得來的,而是從刻苦勤勞的奮鬥中獲得的。

一個人,唯有在工作裏,生命才有辦法安住,活得才有意義。一個沒有工作的人是世間上最苦的人,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寂寞無聊。有些年輕人成天閑蕩,無所事事,像孤魂一樣不知道在哪裏安定身心,像浮萍一樣不知道將飄向何方,那是何等的不幸!工作的益處很多,星雲大師總結出下麵三點:

(1)工作中才有生命。一個人如果沒有工作,等於行屍走肉,沒有精神,沒有靈魂;一旦有了工作,才能發揮生命的潛力,表現出生命的價值,所以說工作才有生命。

(2)工作中才有人緣。在一個團體中,最不得人緣的人就是最懶惰、最不發心、最不肯工作的人。要發心工作,從工作中獲得人緣;要勤奮工作,眾人才能接受你。所以,我常常勉勵大家:“工作無貴賤,服務最神聖。”

(3)工作中才有財富。世間有很多人都想擁有萬貫家財,那麼如何才能獲得呢?致富之道是什麼?就是工作再工作。不勞而獲的財物並不可貴,唯有摻和自己的汗、發揮精神、用盡力氣賺取的財富,才是最可貴的。金沙隨潮水流來,也要你動手去淘洗才能得到黃金。一切的收獲都要靠自己從事的工作。唯有工作才能獲益,工作中自然有精神有力量,也唯有工作才能安定我們的身心,因為工作能給我們樂趣。人生有了工作,生活才有意義,生命才有價值。

有一位父親,臨將去世前召集兒女們到床前來,告訴他們:“我有不少的財產留給你們,那是一些黃金,就埋藏在葡萄架下。”父親去世後,兒女們在葡萄架下挖掘,希望取得父親的遺產。葡萄架下有黃金嗎?沒有。但是因為經常去挖掘,翻鬆泥土,土壤肥沃,架上的葡萄遂長滿了甜美的果實,是這個讓兒女們獲得很多錢財。

一部機器如果長久不發動、不使用,會生鏽;人的身體如果不經常磨煉,也會衰弱。人不經常工作,意誌會消沉,心思也會枯竭。一天有24小時,一生也有六七十年的歲月。在漫長的人生裏,如何打發時間,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閩南佛學院有一位智藏法師,16歲進入佛學院時字都不認識,但到22歲時他卻成為《海潮音》的主編。隻有6年的時間,他的智能從哪裏來的?他並不是什麼事都不做而隻念書。他打掃廁所不用掃帚,用手去擦去摳;凡是陰溝沒有人通的、苦事沒有人做的,他都自己來。他本性中就希望自己刻苦、勤勞。養成這種吃苦的習性之後,再去讀書,會比別人更快收到成果。耐得起歲寒的是鬆柏,耐得起苦行的人將來才能成為棟梁之才。

任何一個人的成功,絕不是從安逸享受中得來,而是從刻苦勤勞的奮鬥中獲得的。“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必須自己從勤勞奮鬥中去創造光明,從勤勞奮發中去完成自己的理想。

失業怎麼辦

失業了,要遇到輕鬆的職業是比較困難的,如果肯奉獻勞力,想賺錢也不是沒有機會。

經常在報章雜誌上,看到失業人口的統計,不管是升是降,總是有人失業了,不禁要為失業的人著急。失業了,不能工作賺錢,生活怎麼辦呢?尤其負擔家人,一家老小,都要依靠他賺錢養活,不能賺錢,等於水源斷了,沒有清水供應,幹渴難耐。

失業了,總要想辦法找工作。過去年輕時,曾經有人找我替他介紹職業。當經濟蕭條的時候,靠一封信、一通電話引介,讓對方看在介紹人的情麵上錄用,事實上也為難人家。但是有的失業者不知輕重,還要挑選工作,要看自己喜不喜歡,如此要找職業就更加困難了。

失業的人,固然是運氣不佳,也怪自己學無專精。此外,自己的脾氣、性格、勤勞與否,也都是因素之一。失業時怎麼辦呢?星雲大師的建議如下:

(1)自己毛遂自薦。在報紙的小廣告裏,都有征才的啟事,你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依對方的電話打過去,直接表明自己能做什麼,同時願意被試用一個月,如果不合用,辭退沒有關係。對方由於沒有人情的壓力,並且知道你願意讓他試用,則老板既要征才,自然樂於試用你。

(2)不嫌工作低賤。在歐美、日本等國,青年男女往往一麵讀博士、碩士,一麵打工賺錢。有的到餐館替人端盤子,有的在百貨公司推車送貨,隻要不嫌工作低賤,肯憑自己的勞力賺錢,何愁沒有工作的機會呢?

(3)不嫌棄賺小錢。有的人一心想賺大錢,自己又沒有能耐,對於小錢又看不上眼,如此眼高手低,不失業才是奇怪。其實失業了,隻要肯擺個地攤,賣些日用品、衣服、鞋子,或是童玩等;隻要嘴上親切,態度和藹,可能所賺的錢比一般人的薪水還要高。

(4)接受職業訓練。失業了,表示自己沒有職業的專長。社會上常有很多職業正等著適合的人才擔任,所以就開訓練班來取才。有心找職業的人,應該把握機會,願意接受人家訓練,隻要自己在受訓期間表現良好,業主正是求才若渴,又怎麼會不錄用你呢?

(5)要靠力氣賺錢。失業了,要遇到輕鬆的職業是比較困難,如果肯奉獻勞力,想賺錢也不是沒有機會。例如,建築公司的工地需要大量挑磚搬瓦的小工,勞動市場也需要很多搬運的苦力,隻要你有體力,不懶惰,靠自己的力氣,還是能賺錢解決當下的問題。

(6)不怕危險的工作。既然失業了,生活必定困難,有一些危險的工作,隻要是正當,也不得不冒險去從事。例如,航海或礦場都需要很多有體力、肯冒險的人,隻要肯從事,也能解決生活的壓力。

(7)願意推銷產品。自己想要賺錢,必得先替別人賺錢,才有餘蔭可享。大公司的產品,一定需要有人去推銷,你肯推銷保險、電器、化妝品等,隻要心甘情願,有禮貌,有口才,肯拋頭露麵,其實從事推銷工作的人,往往月賺數十萬元。因此,推銷的行業,也是失業者理想的去處。

除了以上所提,其他的當然就要看各種因緣了。各位失業的朋友,不妨試試你的運氣吧。

管理者應具備的素質

作為一位管理者,對待你的部下乃至與所有相關人等往來,最要緊的,要能親切和藹,要讓他感到你很平易近人。

有一天,楚莊王和群臣議論國事,大家議論來議論去都不如楚莊王高明。莊王於是悶悶不樂地坐在書房,申公巫臣關心地問道:“何故使君王不悅?”莊王說:“每個時代都有聖人賢人,關鍵隻在於是否被人發現。能得到聖賢為師者,可以成就王業;能獲得其友誼者,可以成就霸業。我自知能力不足,可是輔佐我的群臣謀士都還遠不及我,照此看來,楚國的前途很危險,這正是我悶悶不樂的原因。”

楚莊王因為能正確地評估自我的能力,而且敢起用能力強的人,後來終使楚國興盛。因此,管理者不一定要很能幹,但是必須善於溝通協調,心如大海一般包容所有——有包容的肚量,一切便能為我們所擁有。

很多人都希望要做一個管理者,而不希望被人領導。其實,管理者固然要有能力,能被人領導也是不容易。而作為一名管理者,也有其管理者的性格,才能盡領導之功,成大眾之事。怎麼做才是一位好的管理者?星雲大師對管理者說:

(1)待人要平和有禮。作為一位管理者,對待你的部下乃至與所有相關人等往來,最要緊的,要能親切和藹,要讓他感到你很平易近人。

有雲:“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愈是最高的領導者,你的態度愈平和有禮,部下也會生起恭敬心,接受你的領導。

(2)做事要精簡有道。作為一位管理者,要關照的層麵會很多,但是你不能過分地繁瑣、過分地囉唆。繁瑣令人厭,囉唆令人煩。化繁就簡,受領導的人才會清楚明白你的原則方針,才會願意跟隨你一起做事。

(3)論理要中道有分。一個事業團體一定有其創辦的理念,身為管理者,你必定要認識並抓穩這一個理念,無論做什麼事情才不會有所偏差閃失。尤其要有分寸,不可以偏左或偏右,持之以正,中道行事,才不會偏失大方向。

(4)領眾要融和有義。人心最大的陋習是“同歸於盡、嫉妒褊狹”,因此統理大眾必須要有融和的雅量。隻有融和,才能寬大和眾;隻有融和,才能彼此交流。不但融和,更要有義。“與人交,要有情有義;為人謀,要有忠有信。”你對人有義,不必領導,他也會願意接受你、跟隨你。

“善將者,不恃疆,不怙勢,寵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懼。”你有寬宏的胸懷、平等的精神,不仗勢,不淩人,不清高,對於跟隨的人多提拔,多讚美,有過予以承擔,有功給予分享,自然能獲得部屬的擁護。

激發潛能的方法

人要活在希望裏,生命就有意義;假如對人生失去了希望,就如同宣告生命已經死亡。有生命,就有希望;有希望,就能鼓舞人生,就能開發潛能。

有一個酒鬼,深更半夜回家途中不慎掉進一個深坑。這一跌,酒醒了一半,於是他努力往上爬,這時後麵忽然傳來一個聲音:“老兄,甭爬了,沒有用的!”酒鬼以為有鬼,於是一躍而上。上去之後,再回頭仔細一看,原來不過是一個跟他一樣爛醉如泥的酒鬼比他早一步掉進深坑裏罷了。

出其不意的一驚,激發出酒鬼的潛能,讓他幸免於難。人好像一座山,山裏蘊藏著金銀銅鐵等各種寶藏;人的身體內也蘊藏著慈悲、智慧等各種能量。根據現代科學家說,人類真正使用出來的能力不到10%,還有90%以上的潛能有待開發。

佛陀說“人人有佛性”,意即人人都有成佛的性能;成佛的性能都有,別的能力怎麼會沒有呢?人有適應環境的本能,也有絕處求生的性能,平時各種的考試、訓練就是為了激發每個人的潛能。有的人能說十國八國的語言,如果他沒有開發潛能,焉能至此?有的人能發明各種器具,三十件、五十件的,若沒有開發潛能,何能有此成就?人的潛能無限,但是需要開發。人要如何開發潛能呢?星雲大師為我們提供了如下幫助:

(1)環境可以激發潛能。處於困境,沒有人救援,隻有靠自己奮發才能求生存,這個時候,為了活下去,不得不與環境鬥,不得不尋求突破困境的辦法。例如,家庭主婦本不擅長烹煮,為了持家,為了家人吃飯,她不能不去學會燒煮的技能。

(2)希望可以鼓舞潛能。人活在希望裏,生命就有意義;假如對人生失去了希望,就如同宣告生命已經死亡。有生命,就有希望;有希望,就能鼓舞人生,就能開發潛能。你希望賺錢謀生,沒有能力,怎麼能賺錢謀生呢?隻要你有希望,希望就能鼓舞你求得謀生的能力。你希望讀書向上、做個正人君子,隻要你有希望,埋首苦讀,希望就會鼓勵你,開發你內在的潛能,順利達成願望。

(3)立誌可以發揮潛能。“有誌者,事竟成”,人有無限的潛能,能立誌,就能成辦一切事。希望成為一位政治家,為民服務;誌在成為一位學者,造福世間……隻要肯立誌,並且不斷砥礪自己,鍥而不舍地努力,誌願會激發潛能,達到目標。

(4)好勝可以創造潛能。人都有榮譽感,都有好勝心。田徑場上的選手,一心為了勝出,比賽時總能跑出好成績;打籃球的,使出渾身解數,為了好勝,激發出比平時更高的能量。踢足球,奔跑全場,久而不疲,也是由於好勝心激發潛能。

人有無限的潛能,就像山裏蘊藏的金礦銀礦,你懂得開采嗎?

老二哲學

當屬下有了過失,做人處事無法周圓時,做老二的人要替屬下多承擔一點;有時為了大局發展與未來,做老二的人也要懂得為主管多擔當一些,表示自己有力量承擔。

人都喜歡做老大,不喜歡做老二,因此中國人有句俗諺“寧為雞首,不為牛尾”。其實做老二的人,好像一座橋、一瓶潤滑油,一個團體若能有這樣的靈魂人物,氣氛必定和諧,政令也易通達實施。做老大要有做老大的條件,若條件不足,擔子也挑不起來。而一個優秀的老二比主管還難當。星雲大師提供下列四點“老二哲學”:(1)輔助主管領導。主管在領導上若有不圓滿,有欠缺之處,做老二的人就要輔助他,上下協調,讓團體平安。好比諸葛孔明忠誠輔佐劉備、劉禪,鞠躬盡瘁,留下千古美談。在外人看來,這樣的工作好像很辛苦,但一位懂得舉重若輕的老二,會懂得成功不必在我,自然心甘情願付出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