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虐待兒童的定義,不隻是身體上的打罵,還包括精神虐待,甚至性虐待、疏於照顧等。上述的情況當然不一定全然如此,但是隻要有幾分之幾的兒童在這樣的環境裏成長,他能健全成長,成為國家的主人翁嗎?所以兒童受虐的問題不容忽視。
成年禮
成年的定義並不是年齡的積累,而是在心理上能自我醒悟,凡事肯擔當、知奉獻,懂得隨時將歡喜給人,給人良好的示範榜樣,就是自我成熟。
成年禮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古禮,所謂“男子二十弱冠,女子十五及笄”,表示一個人從孩童、少年進入了成人自我成熟的新階段。這是一種生命的禮儀,從前,通過這個儀式的人才會被認定為成年人。
現今社會有針對18歲左右的青年為他們舉行的“成年禮”。星雲大師認為,其意義有下列四點:
(1)自我肯定。佛門有句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意思是說,每個生命是獨一無二的、獨立自主的。“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都會有他的才能、特點,有的隻是自己並未發覺。成年禮的意義就是宣告:我長大了,我現在是大人了,我已不再是兒童、少年了。過去都是靠父母靠師長,現在我成人了,我要自我肯定,做自我的主人。一個人能肯定自己生命的價值,就能開發無限的潛能。
(2)承擔責任。青年是社會的動力、國家未來的希望。在青少年階段,無論家庭或學校、有錢或沒錢、什麼事情好與不好,都是父母師長負責,自己都不用管。但是,現在成年了,自己的責任、家庭的責任、社會的責任、國家的責任,我都要能擔當。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風霜雨露,要培養承擔的勇氣才能成長,才有力量。通過成年禮莊嚴的儀式,喚起青年對生命的認識,肯定自己存在的意義,進而健全人格,肩負起對自己、家庭、社會的責任。
(3)心智成長。成年禮就是要昭告大家:自己不是小孩子了。不是像過去那樣懵懂愚知,知識漸漸健全,心理也逐漸成熟,故發願要去除壞習氣,為人處世能循規蹈矩。要建立好的觀念,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散發光與熱,創造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成就社會的人生,這就是心智的成長。
(4)感恩回饋。人生在世,不單是個人存在。過去靠父母愛護,給我們吃的、穿的、用的;學校師長培養我們,給我們引導,給我們知識,教我們技能。成年後,我們要獨立自主,禮讚生命,感恩生命。往昔多少歲月,在懵懂無知中過去了;今天成年長大了,明白懂事了,我要回饋父母,幫助朋友,造福社會。懂得感恩回饋,才是一個富有的人生。
成年的定義並不是年齡的累積,而是在心理上能自我醒悟,凡事肯擔當、知奉獻,懂得隨時將歡喜給人,給人良好的示範榜樣,就是自我成熟。當年輕力盛的時候,當以體力報答人間;當腦力尚佳的時候,當以智慧貢獻人間。成年禮的儀式雖然隻是一時,但代表的意義卻是一生的。
青少年的問題
青少年受到時代思潮的影響,尤其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社會,他們對傳統產生一種不成熟的叛逆,很容易走上極端,因此不正當的行為、思想就會產生。
現在社會上有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青少年問題之嚴重,就是其中之一。青少年有些什麼樣的問題呢?星雲大師分析為:(1)身心難以平衡。青少年在成長期中,身體與心理不斷在變化,這時如果沒有適當的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在幼小的心靈裏容易失去平衡。例如生理上的變化,有時連父母都不敢訴說,造成對人生的迷惘;因為沒有正當而適時的開導、教育,遇到挫折很容易自暴自棄,這是現在家庭教育最大的隱憂。
(2)難敵外境的誘惑。青少年脆弱的心靈,道德教育還沒有生根,對外境的誘惑當然沒有充分的力量抵抗,也拿不定標準。例如一個青少年從學校走回家中,你可知道他一路上要經過多少關卡的考驗嗎?諸如撞球場、網吧、卡拉OK等場所在招手,飆車、賭博、吸毒、幫派、集體械鬥等不好的朋友在引誘。關雲長有過人的武功,才能過五關斬六將;小小年紀的他,哪有那麼大的功力過關呢?
(3)對自我了解不夠。青少年如果缺少父母愛的教育、德的開導,沒有受到鼓舞,很難對自我有充分的了解。偏偏現代青少年不容易有福享受正常的親情關愛,隻靠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上摸索,憑著一知半解惹下問題,往往遭受責備、打罵、怨怪,如此更加使得青少年隱藏自己,逃避現實,所謂“借酒澆愁”,當然隻有“愁更愁”了。
(4)學習課業的壓力。青少年從兒童時期起,就背負著沉重的書包,天天往來學校、家庭之間,老師父母隻是要求他成聖成賢,但沒有幫助他解決問題。假如現在的父母能陪著兒女成長,每天有一個小時的時間輔導他的課業,減少他的困難壓力,讓他感到讀書有樂趣,不要對讀書感到厭倦,則愛讀書的青少年必能減少許多問題。
(5)青澀情感的迷思。青少年情竇初開,深藏在心底的秘密總是不容易為人所知。現在的學校、家庭,對這方麵都沒有一個正當的規範教育,父母或者抬出一些固有的禮教,老師隻是強行苛責不可,讓他幼小的心靈隻有偷偷找尋不正當的解決方法。例如,偷看黃色小說,邀約三五好友在不正當的場所遊蕩,他認為橫豎無人了解他的心情,隻有用不正當的方法來麻醉自己,這不但是青少年的墮落,也是社會的沉淪。
(6)父母親的期許。一般父母,自己沒有完成的目標,總希望兒女能完成,例如沒有出國留學,沒有得到博士,沒有考上明星學校,沒有鋼琴、舞蹈、藝術的天才,好像在人與人之間自己矮了許多,因此把遺憾寄托在兒女身上。有的青少年本身自信心不夠,內心對前途感到惶恐、不安,這時麵對父母的期許,隻有讓他更加難以負荷。
(7)對傳統的叛逆。青少年受到時代思潮的影響,尤其現在是個知識爆炸的社會,他對傳統自然產生一種不成熟的叛逆,但又不敢像一般真正的革命者,對傳統抗命,隻是自己覺得不以為然的事,一直在心中發酵,很容易走上極端,因此不正當的行為、思想就會產生。
青少年的很多問題,都需要朋友的開導,然而父母能做他的朋友嗎?老師能做他的朋友嗎?當青少年對人生感到迷惘的時候,如果能有他心目中的師長父母、朋友,適時的引導他,必然能得救。
兒女的教育原則
教育兒女,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語、態度與方法,要慈嚴並施,耐心誘導。
曾子的妻子準備去集市,剛出家門,兒子鬧著要跟著去。曾子的妻子哄他:“你在家等著,我一會兒就回來。你不是愛吃醬汁燒的蹄子嗎?我回來殺豬給你做。”兒子一聽,立即變乖,望著媽媽一個人遠去。
曾子妻從集市回來,遠遠就聽見院子裏的嘈雜聲。進門一看,原來是曾子準備殺豬。她急忙攔住丈夫:“家裏養豬是逢年過節時才殺的,你怎麼拿我哄孩子的話當真呢?”曾子說:“在小孩麵前是不能撒謊的。
他們年幼無知,是要從父母那裏學習知識,我們現在說一些欺騙他的話,等於是教他今後騙人。”
曾子用言行告訴我們:身教重於言教。
星雲大師在談到孩子的教育方麵,他認為父母對兒女的教育,如果太過嚴厲,會讓兒女害怕,而不敢與父母溝通,甚至導致孩子養成說謊的習慣;如果太過溺愛,又會讓兒女養成驕慢放縱的習性。如何教育兒女禮貌有序,又不會太壓抑想法,讓兒女天真活潑,又不致太過放逸無禮,實在是身為現代父母者的一大課題。要給兒女什麼樣的教育呢?同時星雲大師向家長們提出如下要求:(1)要有自我要求的習慣。有些父母過於疼愛兒女,課業上的進度、生活上的整潔都是由父母督促完成,甚至由父母代勞。父母不在身邊,兒女的學習乃至生活就一塌糊塗。這樣的教育不是愛護,是讓兒女養成依賴心,時時要人照顧。因此,要讓兒女養成自我要求的習慣,這是讓兒女對自己負責,訓練兒女獨立,懂得照顧自己。
(2)要有尊敬接受的性格。__________這在人際關係密切的現代社會尤其重要。有了接受的性格,才能虛心納受師長、主管、同儕的教導與建議;尊敬他人,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尊重別人的存在,處事上才不會任己之意、為所欲為。有了這種融和、接受的性格,才能與人共事。古德雲“涵容是處事第一法”,尊敬接受的性格就是涵容的養成。
(3)要有明因識果的知見。有了這樣的知見,才能讓孩子時時注意自己的善惡行為。明因識果,孩子就會知道所有的言行舉止都必須由自己承擔負責;明因識果,他會懂得“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知道去惡向善。正見養成後,父母就不用擔心害怕孩子在人生道路上走錯方向。
(4)要有感恩說好的美德。培養兒童表達感謝,口中常常說好,心中常常感恩。懂得感恩的人,才能體會別人的付出;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懂得報恩。一個懂得感恩說好的人,必定是一個知足常樂的人。
教育兒女,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語、態度與方法,要慈嚴並施,耐心誘導。你不以框架束縛兒女,兒女就能盡其特性,發展自我。兒女懂得謙恭仁愛、明因感恩、修正身心,才是教育之道。
父母應該教給孩子的事
孩子的習性一旦養成,等到長大再要改正,恐非易事。所以,對兒童的教育,應在他稍有認知時就開始導引其學習的方向。
有個孩子心裏煩:為什麼同桌總是考全班第一名,而他總是考全班二十多名?就問媽媽:“我是不是比別人笨?我和他一樣認真做作業,為什麼我總比他落後?”母親一時沒有好的答案。後來母親帶孩子去看大海。坐在沙灘上,母親說:“你看那些在海邊的鳥兒,當海浪打來時,小灰雀拍兩三下翅膀就飛上了天空,而海鷗顯得笨拙,它們從沙灘上飛到天空中要用很長時間。但是,真正能飛越大海的還是海鷗。”
俗語雲“看三歲定終身”,說的是童年的生長影響一生人格的發展。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教給孩子些什麼呢?星雲大師為家長們作指導:(1)要維護兒童人格的尊嚴。兒童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是相輔相成的,不要以為孩子還小,就輕易在眾人麵前處罰打罵,或是說一些中傷的語言。這樣的傷害會讓孩子一生難以忘懷。所以,為人師長要維護兒童的人格尊嚴。
(2)要養成兒童感恩的美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應該要讓兒童了解,每日的一粥一飯、一絲一縷,都是父母、農夫、商人、工人等辛苦努力工作而來,應存感恩之心,建立惜福的美德。
(3)要培養兒童認錯的習慣。“智者改過而遷善,愚者恥過而逐非。”掩飾錯誤是帶著錯誤生活,身心負擔既重且大。認錯,“覺昨非而今是”,然後放下錯誤,身心輕鬆,其勇氣也令人讚賞。認錯,是給自己修正行為的機會,可以讓人重新開始。因此,要培養孩子不怕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