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娶醜妻的皇帝(1)(2 / 2)

左芬字蘭芝,芬一作棻。中國最早的女詩人。少好學,善作文。為武帝妃嬪。作品:《啄木詩》、《離思賦》、《感離詩》。

晉武帝司馬炎聞聽詩人左思的妹妹左芬才情過人即納入後宮,泰始八年(公元272年)拜為修儀,後為貴嬪,世稱左嬪妃,又稱九嬪。《晉書·後妃傳》有他的傳記。左芬因為德才超群每每被帝王群臣讚賞,使後宮佳麗見妒。一貫荒唐漁色的司馬炎是曆史上最無恥無為的帝王之一,左芬被封為貴妃,不過是司馬炎為自己博得惜才的虛名,《晉書》中稱左芬‘姿陋體羸,常居薄室’。《啄木詩》是左芬淡泊自律的生活寫照。她入選嬪妃後,長居深宮,物質生活雖然十分豐富,但精神生活卻非常空虛,因而她寫詩主要是描繪宮中的淒涼生活和青春被葬送的無限悲哀。《雜感詩》是其代表作之一。她的詩構思新穎,感情充沛,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優秀作品。

左芬的名聲亞於她的哥哥左思,兄妹倆素來友愛。左芬被選入後宮,左思曾作《悼離贈妹詩》兩首。所謂“悼離”,更與尋常離別不同,因為被征入後宮,咫尺便是天涯,生離亦同死別。左芬的詩僅存兩首,其中一首《感離詩》,就是答左思《悼離贈妹詩》的作品,載於《藝文類聚》。另外,《古詩源》載有她一首《啄木詩》。沈德潛評價此詩說“學問語,無蒙腐之氣。”可惜的是,她的詩留世實在太少,使我們無法窺見她的全貌。

左芬原有集四卷,業也散佚,今存作品,除上述兩首詩外,尚有賦、頌、讚、誄等二十餘篇,大都為應詔之作,文辭甚為研麗。

說起左芬,可能知者甚少,但是提起她的哥哥,那就“天下無人不識君”了。他就是左思,西晉文學家,尤其擅長辭賦和詩歌。“洛陽紙貴”的事兒,就發生在他身上。

妹妹左芬,雖不及哥哥的才情,但也是才華橫溢,尤其擅長詩文。兄妹倆還有個共同缺點,就是長相醜陋。可按照中國“郎才女貌”的審美標準來看,左思顯然要比左芬幸運得多。因為左思,左芬的名聲也漸漸流傳於文學界,有一天就傳到晉武帝司馬炎耳朵裏。這位皇帝本是好色荒淫之徒,卻把醜女左芬納入後宮,隻為她的“詩人”身份。有的皇帝喜歡招募文人為官,為自己博得惜才的虛名,而晉武帝則選擇娶個文人做妃子。好像納了一個詩人妃子,自身的品位也跟著提升了似的。《晉書》記載了左芬進宮後的生活:“姿陋無寵,以才德見禮。體羸多患,常居薄室……”晉武帝後宮佳麗達萬人,以至於自己都不知道該臨幸誰,所以常常坐上羊車,在後宮轉一圈,停到哪就在哪過夜。而左芬因為相貌醜陋,體弱多病,根本得不到皇帝的寵幸,隻能住在“薄室”裏。可見,晉武帝並不是娶了個女人,而隻是娶了個“女詩人”。才女左芬不過就是被皇帝選中的一個文學道具而已。這和宮裏的一個古董花瓶,一幅名家字畫也無多少差別。

左芬雖不受寵,但還得完成作為才女“作詩作賦”的義務,扮好一個文學擺設的角色。她“受詔作愁思之文”,完成了皇帝的命題作文《離思賦》,這首賦可算是左芬的代表作。司馬炎對她吟詩作賦的本事非常滿意,“帝重芬詞藻,每有方物異寶,必詔為賦頌”,“言及文義,辭對清華,左右侍聽,莫不稱美”(《晉書》)。於是,宮廷中有什麼紅白喜事,左芬總是要受命寫些或者感人或者華麗的詩賦。事實上,左芬更像是一位宮廷禦用詩人,而不是嬪妃。

左芬存有詩、賦、頌、讚、誄等20餘篇,大多為應詔而作。在她受命而寫的那些詩賦中,雖也不乏情真意切之作,但豈能擺脫得了應景的形式之作?所以,對於左芬來說,承受的是雙重痛苦。首先,從女人的角度來說,她既沒有得到真摯的愛情,也沒有得到普通夫妻間的日常恩愛。其次,從詩人的角度來說,她沒有創作的自由,總得寫些命題應景之作,豈不痛苦?

在將近400字的《離思賦》中,左芬盡情地宣泄了自己的哀愁。“嗟隱憂之沈積兮,獨鬱結而靡訴”;“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懷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淚之自零”;“仰行雲以欷兮,涕流射而沾巾”;甚至“長含哀而抱戚兮,仰蒼天而泣血”,充滿宮怨之氣。在前述的雙重痛苦中,左芬又增添了深切的思親之痛。

錢鍾書曾這樣評價《離思賦》:“宮怨詩賦多寫待臨望幸之懷,如司馬相如《長門賦》、唐玄宗江妃《樓東賦》等,其尤著者。左芬不以侍至尊為榮,而以隔‘至親’為恨,可謂有誌。”盡管“有誌”,左芬也無力逃脫命運,也正因為“有誌”,才更加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