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王者的氣場
森林裏,獅子之所以為百獸之王,是因為獅子擁有王者的氣場——獅子敢於把比它們更大的動物當成獵物,獅子蔑視一切對手,它們從不畏艱險,所以獅子才能永坐王者之位。
氣場是一種力量,它可以激發體內的潛能。人和動物的身上都潛藏著巨大的能量,這種能量一旦激發,就會帶來無法想象的震撼,而氣場就是激發這種能量的導火索。一旦你意識到這種力量的存在,並開始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運用它,你就能夠改變整個人生。
所以,一個人要想成功,就必須保持自己獨立的個性,而個性也是人生氣場的一種表現。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想取得成功,也要具備獅子那樣的王者氣概,追求自己個性的實現,這樣才有利於自己事業的發展。
中學時期,比爾·蓋茨和艾倫建立了“湖畔編程小組”,為當地公司開發軟件。當艾倫企圖獨自承攬業務時,比爾·蓋茨同他發生了第一次爭吵,並離開了公司。但艾倫很快發現個性獨特的比爾·蓋茨是不可缺少的,便又邀請比爾·蓋茨回來工作。
“我回來工作可以,”比爾·蓋茨告訴艾倫:“但我要當負責人,我會習慣當負責人的。從現在開始,與我打交道會很難纏,除非我當負責人。”
羅伯·格雷瑟曾在微軟擔任過經理,他說,起初自己很欽佩比爾·蓋茨的遠見,“但比爾·蓋茨太無情,他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達爾文主義者。他尋求的不是雙贏,而是想方設法讓別人失敗。在他的眼裏,成功的定義是消滅競爭,而不是創造傑出。”
“如果我不是冷酷無情的話,我們能生產出更具創新性的軟件嗎?我們寧願消滅競爭對手而不是培育市場?這是徹頭徹尾的謊言。”比爾·蓋茨這樣說,“是誰培育了這個市場?是我們,是誰經受住了比我們規模大10倍的公司如IBM的攻擊?”他指著每位競爭對手的名字說,“他們的競爭性一點也不比我們遜色。我們獲勝是因為我們雇用了最聰明的人。我們根據用戶的反饋不斷改進自己的產品,直到它們盡善盡美為止。每年我們都舉行研習會,思考世界該往哪個方向發展。”
一個人的信念、能量是可以改變氣場的。這正是比爾·蓋茨的與眾不同之處。也正是比爾·蓋茨的這種獨特氣場,決定了微軟的發展方向。
一個人的氣場是圍繞人體的巨大磁場,他吸收了你成長中所有的得與失,包括你的性格、學識、教養、專業、品位,成長環境、家庭背景等,當然,還有你的外貌。這些物質經過各種方式的變化組合,形成一種獨特的能量。這種能量以各種形態附著於我們,形成了你獨特的存在形式。因此說,一個人的氣場就代表了一種性格。
個人氣場如同磁場一樣,氣場相投的,就會相互吸引、相處融洽;反之,則可能出現爭執、相互無法溝通等難堪的局麵。
比爾·蓋茨的成功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出世並不是隨意來到塵世,要相信自己生來應為參天大樹,而非草芥,所以,從此一定要竭盡全力向絕頂之峰努力攀爬,將自己的氣場發揮到最大限度。隻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氣場,才可以與眾不同。
氣場是一種先天能量,強大的氣場能夠感染,還會帶動周遭人群情緒,這種能量還是發光體,讓周圍人的注意力不自覺地集中到自己身上。
可以說,宇宙中任何物質的存在都有氣場伴隨,而氣場的性質千差萬別,用最簡單的分法可以分為陰陽二氣。
實際上,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氣場,而且氣場的性質和強弱是可以隨事物本身及周圍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一個大的氣場可以由若幹個小氣場按照特有的方式組合而成,達到一個動態的平衡,相鄰氣場與氣場之間也是互相影響的,其主要表現形式是相互之間不斷的排斥同時又不斷地彼此同化。
“氣場”就是一個人處理和對待問題時,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忽略不重要細節對整體的影響而做出正確的決定或選擇,關鍵是其能夠顯示自我才幹,自我思維,自我特點。從不拖泥帶水也是魄力的一個重要表現,從容,幹練,有一定的鼓動性或者說是帶動性。氣場就是這種人格魅力。
今日的職場競爭空前激烈,每個人都恨不得在職場上擁有超強的人氣。所謂“人氣”就是更多的人對其聚焦般的關注,就是“搶手貨”,如果用一種標準來衡量,現在最流行的尺度就是“氣場”。
超高“人氣”歸根結底都是由氣場所決定的。每個人都有機會在特定圈子或範圍內成為“知名人士”,其中成功主要取決於你是否願意和有無氣場。比爾·蓋茨、喬布斯、馬雲……這些具有超強人氣的人,無不是業內的知名人士。他們之所以能夠幹出一番事業,成為某個行業的領軍人物,身邊有眾多的有能之士,是因為他們都擁有極強的個人氣場。
許多人最終沒有成功,不是因為他們能力不夠、誠心不足或者沒有對成功的渴望,而是氣場太弱。這種人做事時往往虎頭蛇尾、有始無終、草草了事,他們總是對自己目前的行為產生懷疑,永遠都在猶豫不決之中,而這些弱點,都削減了他的氣場,影響到氣場的發揮。
取得成功、獲得幸福隻有一條路,那就是按照自己的態度去生活,有了自己的態度,才能擁有氣場。改變你的氣場就能改變你的人生。那些成功的人士與平庸之人,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氣場。
因此,一個人的工作狀態、人生的方向完全受控於個人生存氣場的牽引。一個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秉持的氣場是一股無形的力量,左右著你的每一次選擇,最終也決定了你的一生。
意誌力,強氣場的第一要素
擁有堅強的意誌力是打造強氣場的先決條件,也是強氣場的第一要素。因為意誌力堅強的人往往會坦然麵對和應對各種困難和挫折,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很多父母對孩子一味溺愛,替孩子做好所有的事,從而減少了年輕人成功的機會。
羅素·康維爾博士說:“古往今來,對於成功秘訣的談論實在是太多了。但其實,成功並沒有什麼秘訣。成功的聲音一直在芸芸眾生的耳邊縈繞,隻是沒有人理會它罷了。而它反複述說的就是一個詞——意誌力。任何一個人,隻要聽見了它的聲音並且用心去體會,就會獲得足夠的能量去攀越生命的巔峰。”
在麵對困難和挫折時,意誌力強的人絕不輕言放棄,更加不會狼狽退卻,而是憑借剛毅的性格知難而進,越挫越勇。意誌力強的人擁有一般人沒有的、令人羨慕的堅強精神,因而也就打造了自己的強氣場。
埃默森教授說:這世界隻為兩種人開辟道路,一種是有堅定意誌的人,另一種是不畏懼險阻的人。而這兩種人必須同時具有的品質就是自信。的確,一個自信的人,是不會恐懼艱難的。盡管前麵有阻止他前進的障礙物可阻止他人,卻不能阻止住意誌堅定的人的腳步。
貝多芬生於德國波恩的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貝多芬的父親是當地宮廷唱詩班的男高音歌手,一生庸庸碌碌並且嗜酒如命;母親是宮廷大廚師的女兒,一個善良溫順的女性,婚後備受生活折磨,在貝多芬17歲時便去世了。
艱辛的生活剝奪了貝多芬上學的權利,他自幼表現出的音樂天賦,使他的父親產生了要他成為音樂神童的願望,成為他的搖錢樹。貝多芬從4歲起就無時無刻練習羽管鍵琴和小提琴。8歲時貝多芬首次登台,獲得巨大的成功,被人們稱為第二個莫紮特。
1800年,在他首次獲得勝利後,一個光明的前途在貝多芬的麵前展開。可是貝多芬發現自己耳朵變聾了。
貝多芬熱愛鋼琴,但是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沒有比失聰更可怕的了。28歲時他的聽力開始衰退,晚年失聰,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
貝多芬一生坎坷,卻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
90%以上的人不能成功,為什麼?因為90%以上的人不能堅持。堅持的心態是在遇到坎坷的時候反映出來的,而不是順利的時候。遇到瓶頸的時候還要堅持,直到突破瓶頸達到新的高峰,擁有堅強的意誌力,就會化苦難為榮耀,打造自己的強氣場。
在意誌行動中,人們為了實現確定的目的,總是要和外部困難(如阻力、缺乏必要的條件)和內心的障礙(如自信心不足、內心矛盾)進行鬥爭,否則就難以實現。意誌品質恰恰是在和困難鬥爭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意誌品質的培養也同時提升了氣場的強度。
一位法國作家曾說:“所謂意誌力,就是為實施某一行動而做出的選擇。”這種說法其實並不十分準確,因為做出選擇的是人而不是意誌力本身。但從廣義上講,也可以將意誌力定義為選擇“一個人應該做什麼”的力量。這種力量會排除障礙物,然後繼續前進。盡管路上有使人跌倒的滑石,但自信的人,行進時步步紮實,再艱難的路也奈何不得他。
斯蒂芬·威廉·霍金,出生於伽利略逝世周年紀念日,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係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20世紀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也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
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皇家學會會員。他因患盧伽雷氏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數十年之久,他卻身殘誌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光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麵對困難挫折,關鍵就看有沒有戰勝它的勇氣。對於缺乏勇氣的人來說,困難是可怕的,你越畏懼,困難就越發不可逾越;相反對於信心十足的人來說,困難就是成功的加速劑,它可以讓你蹦得更高、跳得更遠。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必須要有堅強的意誌,隻有這樣才能化苦難為榮耀,才能打造你的強氣場。
一個人要學會獨立地生活,要減少對父母的依賴,要有意識地去獨立完成或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堅強的意誌力要在年輕人獨自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形成,進而打造年輕人的強氣場。
有一樣東西比聰明的腦袋更重要,那就是人的心靈和意誌,一個人的貧窮很大的程度是心靈的貧窮,一個人的成功很大程度是意誌的成功!
擁有這種性格的人,能夠很好地把握住自己的命運。隻有具有這種意誌,氣場才會更強,才能走過艱難、走過坎坷,並且獲得最終的成功。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當他還是參議員時,瀟灑英俊,才華橫溢,深受人們愛戴。有一天,羅斯福在加勒比海度假,遊泳時突然感到腿部麻痹,動彈不得,幸虧旁邊的人發現和挽救及時才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
經過醫生的診斷,羅斯福被證實患上了“腿部麻痹症”。醫生對他說:“你可能會喪失行走的能力。”羅斯福並沒有被醫生的話嚇倒,反而笑嗬嗬地對醫生說:“我還要走路,而且我還要走進白宮。”
第一次競選總統時,羅斯福對助選員說:“你們布置一個大講台,我要讓所有的選民看到我這個患麻痹症的人,可以‘走到前麵’演講,不需要任何拐杖。”
當天,他穿著筆挺的西裝,麵容充滿自信,從後台走上演講台。他的每次邁步都讓每個美國人深深感受到他的意誌和十足的信心。後來,羅斯福成為美國政治史上唯一連任四屆的偉大的總統。
意誌是一個人在獲得成功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一種品德;是實現自我價值過程中的精神力量;是你在學習和生活中需要進一步強化的。
因此,當一個人擁有意誌力時,就會表現出巨大的力量,但如果麵對的是某些事件連續的全過程,或者是一生宏偉的目標,它又可能是力不從心的。
換言之,一個人的決心如果常常是不堅定的,那麼他就更無法在長期的、一係列連續的工作中保持堅強的意誌力,也不可能有毅力去實現遠期的工作目標。因而,訓練個人意誌力,提升個人意誌力,對於一個人去贏得人生的成功,是至關重要的。隻有擁有堅強的意誌力,才能實現成功,打造出自己的強氣場。
心態,可以扭轉弱氣場
一個人擁有好的心態,表現出來的就是強氣場,如果是不好的心態,表現出的就是弱氣場。人類的心態具有某種無法破解的神秘力量。
作為人類思維的一種能力,心態對我們每個人來說無疑是一種熟知而又實用的東西。盡管有些人否認人類具有精神性,但卻從來沒有人對意誌的力量產生過懷疑。盡管很多人對心態的源泉、原理、功能、局限性以及其積極作用有著不同的看法,但所有人都認同這樣一個看法:心態是人類精神領域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進一步講,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之中,心態都發揮著異常重要的作用。
人與人之間隻有很小的差別,但這種很小的差別卻往往造成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別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與失敗。也就是說,心態是命運的控製塔,心態決定我們人生的成敗,調整好心態,就會改變自己的弱勢,也就會扭轉了局麵。
有一個小和尚,立誌要做一個主持。然而主持卻要他擔任撞鍾一職,半年下來,小和尚覺得無聊至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而已。
有一天,主持宣布調他到後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勝任撞鍾一職,小和尚很不服氣地問:“我撞的鍾難道不準時、不響亮?”
老主持耐心地告訴他:“你撞的鍾雖然很準時,也很響亮,但鍾聲空泛、疲軟,沒有感召力。鍾聲是要喚醒沉迷的眾生,因此,撞出的鍾聲不僅要洪亮,而且還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
當相關的人、事、物和我們的價值觀有差距時,我們會想通過行為讓這些客觀事物盡量和我們的價值觀一致。這時候,我們心態的能量又被激發了。好的心態,事情還沒有開始,就已經扭轉了弱勢,已經是成功的一半了。好的心態,是打造強氣場的內在動力。
除了心態,沒有任何外在的力量能統治我們,這就是心態具有的巨大能量,也是我們要修煉心態的原因。
曾經有一個重點醫科大學畢業的應屆生,他對將來充滿了困惑,他每時每刻都在苦惱,因為他覺得像自己這樣學醫學專業的人成千上萬,而現在的競爭如此殘酷,究竟自己的立足之地在哪裏呢?
的確,要想就業於一個好的醫院,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難上加難。這個年輕人沒有如願地被當時著名的醫院錄用,就到了一家效益不怎麼好的醫院。可是從那時起,他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出成績,醫院可以不出色,自己的工作也可以平凡,但他一定要全力以赴去爭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