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裝傻N大智若愚,扮豬吃虎(2)(1 / 3)

晉代人裴遐在東平將軍周馥的家裏作客。周馥作主人,裴遐和人下圍棋。周馥的司馬勸酒,裴遐正玩在興頭上,所以,遞過來的酒沒有及時喝。司馬很生氣,以為輕慢了他,就順手拖了裴遐一下,結果把裴遐拖倒在地。在旁邊的人都嚇了一跳,以為這種難堪是難以忍受的。誰知裴遐慢慢爬起來,坐到座位上,舉止不變,表情安詳,若無其事地繼續下棋。王衍後來問裴遐,當時為什麼表情沒有什麼改變。裴遐回答說:“僅僅是因為我當時很糊塗。”

另一個晉代人謝萬,字萬石,是謝安的弟弟。曾經和蔡係爭一個座位,蔡係把謝萬從位子上推了下去,把帽子和頭巾都弄得快要掉了。謝萬慢慢站起來,拍拍衣服,邊坐回座位上,邊說:“你差點兒弄傷我的臉。”蔡係說:“本來就沒有考慮到你的臉。”後來兩人都沒有把這件事掛在心上,當時人們都稱讚他們。

這些都是曆史上有名的忍讓的故事,受侮受損的一方都沒有為自己的難堪和損失而大發其怒,記恨在心,相反,都表現出了寬宏大量,毫不計較的美德和風度。結果不僅沒有受到更多的傷害,反而得到了大家的敬重,也使傷人者感到無地自容。

大智若愚,從一個角度來說,也可理解為小事傻,大事明。對於個人來說是一種很高的修養。所謂傻,並非自我欺騙,或自我麻醉,而是有意裝傻。該裝傻的時候,就不要顧忌自己的麵子、自己的學識、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權勢,一定要裝傻;而該聰明、清醒的時候,則一定要聰明。由聰明而轉糊塗,由糊塗而轉聰明,則必左右逢源,不為煩惱所擾,不為人事所累,這樣你也必會有一個幸福、快樂、成功的人生。

五、拋棄一顆執著心

執著與糊塗正好背道而馳。禪,尤其禁止執著心。

有一則佚事,即在告誡人們執著心是多麼愚蠢的事情。

那是馬祖和尚和南嶽和尚正在修行時所發生的事情。一天,南嶽和尚來拜訪馬祖和尚說:

“馬祖,你最近在做什麼?”

“我每天都在坐禪。”

“哦,原來如此,你坐禪的目的是什麼?”

“當然為了成佛呀!”

坐禪是為了觀照真正的自我,而悟道成佛,這是一般人對坐禪的認識,馬祖也這麼認為。

可是,南嶽和尚一聽到馬祖的話,竟然拿來一枚瓦片,默默地磨了起來,覺得不可思議的馬祖便開口問:

“你究竟想幹什麼啊!”

南嶽平靜地回答:“你沒有看到我在磨瓦嗎?”

“你磨瓦做什麼?”

“做鏡子。”

“大師,瓦片是沒法磨成鏡子的。”

“馬祖啊,坐禪也不能成佛的。”

南嶽和尚用瓦片不能磨成鏡子的道理來告訴馬祖,坐禪也不能成佛的原因,這個對話的內容看似騙小孩子,有點滑稽,實際上意義非常深遠。

如前所述,一般人都認為坐禪是悟道成佛的唯一方法。因此在修行時,非常重視坐禪,主張徹底地去做;不過,南嶽看到馬祖天天坐禪的生活,卻予以否定的評價。

為什麼呢?

南嶽言外之意目的是想告訴馬祖,他過分執著坐禪的形式和手段。雖然坐禪很有意義,可是如果被坐禪束縛,心的自由就會受到製約、控製,也就無法悟道成佛了。因此,坐禪的方法雖然是禪最重視的,一旦過分執著其中,反而需要予以否定了。

如此這般,以禪的立場來看,執著必須全被否定,否則一旦陷入執著,就什麼東西得不到了。

換言之,人們常常執著一些東西來過日子,可是一旦持有執著的心情,就無法真正自由地生活,也無法用禪性的想法來謀求自我實現。

“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出自《三國演義》。諷喻那些設計整人整不到,反而貼了老本的人。

周瑜是廬江舒城人,與孫權的哥哥孫策同年,交情甚密,結為昆仲。周瑜人生得靚,資質風流,儀容秀麗,才學也無人能比。在曹操屯兵百萬虎視長江沿岸的形勢下,東吳議降者甚眾,軍心渙散,如果不是周瑜,東吳早歸屬曹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