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聽罷,心中的石頭落地,而馬氏更是歡喜。馬培之對慈禧太後的病因本來已心中有數,再切其脈,完全暗含產後失血症。馬氏在其方案上隻字未敢言及婦產的病機,隻作心脾兩虛論治。而在具體藥方上卻是明棧暗度,聲東擊西,用了不少調經活血之藥,此正中慈禧下懷。
後來,慈禧服用了馬氏所開的藥,“奇病”漸愈,一年後基本康複。馬氏本人因此而深得慈禧太後的信任,留京良久,並且賞賜極豐。但是此後無論是在京還是返歸故裏,馬培之對慈禧的病根兒始終守口如瓶,因而得以安享晚年。
如此,做人雖心知肚明,但卻緘口不言,則為不錯的保身之道。
三、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
在自己身處弱勢時,若強逞匹夫之勇,非要與人相鬥以求力取,那就太不會裝傻玩策略了。
俗話說:“力求不如智取。”與其大張旗鼓以力量搏殺,倒不如“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暗中等機會智取。
楚漢相爭中,劉邦和項羽一度在廣武長期對峙。
項羽從彭城綁來劉邦父親,對太公說:“劉邦一直擁兵拒我,一點都不顧及你的處境。我今天叫你來,叫你修書一封,令劉邦罷兵息戰,我放你和呂雉回去,讓你們父子夫妻團聚,你認為怎麼樣?”
劉太公假意說:“劉邦從小貪財好色,不顧及父母家小,如今以富貴為重,把我們丟在這裏不管不問,恐怕寫封信沒有什麼用處。”
項羽說:“你先寫書寄去,看他如何。”
劉太公隻得修書一封交給項羽。
項羽看完說:“劉邦見書如不退兵,真是衣冠禽獸不如。”即差人將書送給劉邦。
劉邦聽說楚使送劉太公家書到來,忙喚張良、陳平問計。
張良說:“太公送來家書,必是項羽退兵之計。大王見書,不可哭泣,隻須如此……”
於是,劉邦裝著醉酒未醒的樣子,看完家書,兩眼朦朧,隨隨便便地說:“我與項王北麵侍奉懷王,結拜為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他的父親。我父親在楚地就像跟在我漢營一樣,何必分這些彼此?如果項王殺我父親,天下人不隻罵我,也會照樣罵他!前日項王殺了義帝,天下諸侯至今咬牙切齒;如果今天又殺我父親,難道不怕天下唾罵?孟老夫子曾說: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相差不過一丁點兒。你回去對太公說,寬心在項王那裏住些日子,就像在我身邊一樣……”
說著說著,劉邦兩眼微垂,兩個女人扶入後麵歇息去了。
楚使回見項羽,將具體過程詳述一遍。
項羽說:“劉邦這個酒徒,視父母妻子如草芥,怎麼能跟他談論是非?我自有妙計。”項羽下令在峰頂築一方台,台中放一大俎,把劉老太公押上高台,置於俎上。
項羽帶領眾將齊上峰頂,大呼:“請劉邦答話!”
漢兵見此情景,急忙報告劉邦。
劉邦振作精神,在眾將簇擁下,登上峰頂。劉邦看到太公被綁縛俎上,心如刀絞,但是臉上卻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
項羽見劉邦上來,高聲大吼:“劉邦聽著,你如果不快快投降,我將烹食你的父親!”
劉邦鎮靜自若,略微向前移,也大聲說:“項羽聽著,我與你都北麵受封於懷王,早已結為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今天你如果定要烹殺你的父親,烹了之後,不要忘記分給我一杯羹!”
劉邦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兩軍將士一聽此言,都感到一驚,既而竊笑不已。項羽一聽,頓時找不到恰當的語言。於是大喝一聲:“關起來!”
項羽又對西峰上的劉邦說:“天下大亂已經多年,都是因為我倆的緣故。與其讓天下百姓遭受如此苦難,不如今天我倆‘單挑’,一決雌雄,免去天下苦難。”
劉邦自知不是項羽對手,當即笑著說:“我願意鬥智,不願意鬥力。”
劉邦一席嘴巴仗,把項羽氣得眼冒金星,根本不想跟劉邦再說什麼,霸王鞭一揮,早就埋伏在澗邊的弓弩手,一齊發弩射箭,箭如急雨,紛紛向劉邦飛來。
劉邦見到情況不妙,正想回馬逃走,一箭早射在胸上,一陣疼痛鑽心。劉邦害怕攪亂了軍心,忙提起右腳,用手摸摸,說:“賊兵射中了老子的腳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