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裝傻N明哲保身,趨福避禍(1)(1 / 3)

一、人怕出名豬怕壯

大凡曆史上的名人能人,英雄豪傑,都常常是身懷絕技,但他們也都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能人背後有能人”的道理,所以要想贏得勝利,後發製人,都是深藏不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輕易地暴露和表現自己的才能。真正聰明的人,不會自以為是,他們為人處世,以謙虛好學為榮,絕不會四處去出風頭,不去刻意地炫耀或展示自己,而是克製和忍耐住自己爭強好勝的心理。那些獲得利益並穩守江山的人,大都深諳“明哲保身”的道理,他不輕易將自己的弱點及缺陷顯示於人,故而在亂世之中不僅保全了自己的地位,更保全了自己的性命。盡管古人之曆史離我們久遠,然而古人之經驗卻若一麵鏡子可照見我們現代人的缺陷,借古人之經驗考當今之得失,可使人們自己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在競爭的社會之中找到我們的立足之地並能出人頭地。所謂明哲保身隻是一句很概括的智言,具體如何實踐卻牽扯到若幹的細節。世界之大,人生之複雜,實讓人難以掌握適當的尺度,但隻要借鑒前人的寶貴經驗,古為今用,就可以避開世事的利害,做到遊刃有餘。

“出頭的椽子先爛”,過於顯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過分地招搖,首先會招致對自己的損害,尤其是受到有妒忌之心的小人的攻擊。忍耐住這種自我顯示的心情,一則能使自己謙虛好學,二則可以保護自身不受損害,有利於自己聰明才智的發揮。

對此問題古人說:“露才揚己,器卑識乏。成括有才,終以見殺。學有餘者,雖盈若虧;內不足者,急於人知。不扣不鳴者,黃鍾大呂;囂囂聒耳者,陶甕瓦釜。韞藏待價者,幹金不售;叫炫市巷者,一錢可貿。大辯若訥,大巧若拙。遼豕貽羞,黔驢易蹶。稱裏晁錯俱稱智囊,一以滑稽為生,一以直義而亡。蓋人之不可智,用之過則怨集而禍至。故寧俞之智,仲尼稱美;智不如葵,鮑莊斷趾。士會以三掩人於朝,而杖其子;聞一知十之顏回,隱於如愚而不試。噫,可不忍歟”

這段話大意是說:展露才智顯揚自己,這樣做實際上是卑下、缺乏學識的表現。所以成括雖然有才,最後還是被殺掉了。學問廣博的人,雖然飽學卻好像還不足;學識不充足的人,卻急於讓人知道自己。不敲擊不響的,是朝廷的重器黃鍾大呂,響聲喧囂刺耳的,是那些低劣的陶盆瓦釜發出的聲音。藏在匣子裏等待高價的珍寶,不達千金不會出賣;在市巷裏叫賣的東西,一文錢就可以買到。最擅長辯論的人看起來像不善言辭,最聰明的人看起來像個笨拙的人。少見多怪,為後人留下笑柄;貴州驢子的技藝,僅僅是一踢而已,終不能救自己的性命。以前稱裏、晁錯都以智囊著稱於世,前者以能混淆同異而壽終,後者因仗義直言而喪命。人不可以無智謀,但過多施用智謀,則會引起眾怨而招致禍害。所以孔子稱讚寧俞善用智謀,而認為鮑莊智慧還不如秋葵,被砍斷了腳。士會杖打其子,是因為他以一知半解而炫耀於朝廷;顏回號稱能聞一知十,卻大智若愚而不汲汲功名於世。唉,怎麼能不忍呢?

《論語》上記載曾手的話:“有,但好像沒有一樣;實在,好像虛無一樣。”有一次,孔子向老子求教,老子對孔子說:“好的商人積貯很多,卻好像沒有什麼,君子有高尚的道德,看起來卻像愚笨的人。”對此孔子也有深刻的理解,他自己在教學中看到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孔子曾經對子貢說:“你和顏回到底誰更聰明?”子貢回答說:“我聽說一件事,就能推知兩件事,顏回聽說一件事卻能推知十件事,顏回聰明智慧,故從事情一開始就知道它的結果,是上等智力,生來就是智者。”孔子說:“我和顏回說話,他一整天都不反駁,好像很愚笨;回來後回想他的言語行動,卻表明他足以發現我的道理和問題,他並不笨。”孔子說:“我不被世人賞識,所以我能學到一些技藝。”這是孔子謙虛的話,勉勵有智慧的人要以愚笨為可貴品質,不以炫耀自己為美德。

有些人根本談不上有什麼美德或才智,隻不過是愛顯示自己某方麵的能力。例如知道別人的隱私比他人多,知道什麼方麵的傳聞比別人早,這種雕蟲小技,本來根本不值得誇口。

人不是不能出名而是不要輕易讓自己出名,賣貨要找懂行的專家,不能不問青紅皂白就拿出手上的貨物。隱匿才智一方麵是尋求能夠發揮自己的地方,尋求能夠賞識自己才華的人之後,再顯露自己的才華。這是正確的方法,正如《論語》上說,子貢對這個問題發表他的看法時說:“有塊美玉,把它放在匣子裏藏起來,等到有好的價錢再賣出去。大家說,賣了吧,但我要得到高價再賣。”君子並不是不願做官,而是討厭不由正路做官。春秋戰國時代的人寧俞,也就是寧武子,衛國的卿士。《論語》中孔子對他評價說:“寧武子在國家安定時就聰明,在國家昏暗時就裝傻,他的聰明別人趕得上,他裝傻時別人就趕不上了。”據《左傳》說,晉侯和諸侯們在溫地相見,衛侯和人爭訟。寧武子是衛侯的助手,衛侯沒有取勝,被抓起來送到了京師,關在深室裏,是寧武子負責送飯送衣。晉侯讓醫衍毒死衛侯,寧武子賄賂了醫衍,讓他把毒藥放少了些,衛侯才沒有死掉。到了秋天,晉侯放了衛侯,他才得以返回衛國,正是寧俞的大智若愚,才救了他人,也保全了自己。在一般情況下,忍住顯示自己才智的欲望,保持不自滿的心態,可以獲得更多的才能,同時也可以避免因為炫耀自己的才能,招致他人對自己的妒嫉、詆毀、攻擊、陷害。因此為官之人切記勿輕易顯示自己的才華,以免被名聲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