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裝傻N明哲保身,趨福避禍(3)(1 / 3)

有時候,通過裝傻弄呆,常常是可以達到逃避危難,保全自身的目的。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大師孫臏,遭到龐涓暗算後,身陷絕境。然而孫臏不向惡勢力妥協,他決定佯狂作瘋,以懈龐涓的警惕之心,然後再圖逃脫之計。一天,龐涓派人送晚餐給孫臏吃,隻見孫臏正準備拿筷子時,忽然昏憒,一會兒又嘔吐起來,接著發怒,張大眼睛亂叫不止,過了一會兒,又嚎啕大哭。龐涓非常狡猾,為了考察孫臏狂瘋的真假,即令左右將他拖到豬圈中。孫臏披發覆麵,就勢和身臥於豬糞汙水裏。此後龐涓雖然半信半疑,但對孫臏的看管比以前大大地鬆懈了。孫臏也終日狂言誕語,一會兒哭,一會兒笑,而且混跡於市井,晚上仍然回到豬圈之中。過了一些天,龐涓終於相信孫臏真的瘋了。這才使孫臏不久得以逃出魏國。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為了保住江山,對朝廷和地方的官僚奸貪舞弊,嚴重損害皇朝利益的行為,無情打擊,重刑懲治。其用刑的野蠻殘酷程度超過了曆史上的任何帝王。為了免遭殺戮,有的官僚不得已裝瘋賣傻,以逃避懲治。禦史袁凱惹怒了朱元璋,怕被殺頭,便假裝瘋癲。朱元璋說瘋子是不怕痛的,叫人拿木鑽鑽他的皮肉,袁凱咬牙不吭。回家後,自己用鐵鏈子鎖了脖子,蓬頭垢麵,滿嘴瘋話,朱元璋還是不相信,派人去探察。袁凱瞪著眼睛對來人唱“月兒高”的曲子,爬在籬笆上吃狗屎。朱元璋聽了使者的回報,才不追究。實際上朱元璋又受了騙。原來袁凱知道皇帝不相信自己瘋了,會派人來偵查,便預先叫人用炒麵拌糖稀,捏作狗屎狀,散在籬笆裏,當來人一到,他便大口大口地吃,這才救了一條老命。人在危急關頭,必須學會自救,否則隻好任人宰割了。

六、居安思危

“功成身退”的思想在今天對許多人來講已經不太靈驗。它會使人失去積極的進取心,從而滿足於現狀,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這是其糟粕之處。事實上,這裏提出的“功成身退”僅是一種退守策略,是指一個人能把握住機會,獲得一定成功後名利已有,見好就收。

老子的知足哲學還包括“功成身退”的思想。所謂“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其含義為,過分自滿,不如適可而止;鋒芒太露,勢難保長久;金玉滿堂,往往無法永遠擁有;富貴而驕奢,必定自取滅亡。而功成名就,激流勇退,將一切名利都拋開,這樣才合乎自然法則。因為無論名或利,在達到頂峰之後,都會走向其反麵。

聰明才智之士,能上能下,能屈能伸,能進能退。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進居廟堂之高,退處江湖之遠,都能安身立命,得其所哉。要做到這一點,做事就要留有餘地,預為退步。一往無前,義無反顧,破釜沉舟,置之死地,不得已用於一時一事則可,而不分場合地用於一生一世,則非智者所為。

所謂預留退步,又有兩重意義。一重意義是為個人的安危榮辱計,避免兔死狗烹的結局。功成身退,掛冠歸去,高隱入山林,就像範蠡泛舟五湖,張良棄人間事從赤鬆子遊那樣。另一重是為事業成敗計,使你的上司能用人不疑,方手專任,而不臨敵變計,臨陣易將,以免功敗垂成。

七、功成身退,明智之舉

如何看等榮辱,什麼樣的人生觀自然會有什麼樣的榮辱觀,榮辱觀是一個人人生觀的重要體現。有人以出身顯赫作為自己的榮辱,講究某某“世家”、某某“後裔”。在商品經濟社會裏,榮辱則以錢財多寡為標準。所謂“財大氣粗”、“有錢能使鬼推磨”,“金錢是陽光,照到哪裏哪裏亮”,以及“死生無命,榮辱在錢”,“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等等俗話正是揭示了以錢財劃分榮辱的標準。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榮辱觀確實在金錢誘惑下發生了變異、動搖、失落。還有一種是“以貌取人”,把一個人的容貌、長相視為劃分榮辱的標準。

以家世、以錢財、容貌來劃分榮辱毀譽的人,盡管具體標準不同,但其著眼點、思想方法都是一致的。他們都是從純客觀、外在的條件出發,並把這些看成是永恒不變的財富,而忽視了主觀的、內在的、可變的因素,導致了極端、片麵的形而上學錯誤,結果吃虧的是自己。

在榮辱問題上,做到“難得糊塗”、“去留無意”,這才叫瀟灑自如,順其自然。一個人,當你憑自己的努力、實幹,靠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了應得的榮譽、獎賞、愛戴、誇耀時,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有自知之明,切莫受寵若驚,飄飄然,自覺霞光萬道,所謂“給點光亮就覺燦爛”。無可無不可,寵辱不驚,當如古人阮籍所雲“布衣可終身,寵祿豈足賴”,一切都不過是過眼煙雲,榮譽已成過去時,不值得誇耀,更不足以留戀。另一種人,也肯於辛勤耕耘,但卻經不住玫瑰花的誘惑,有了榮譽、地位,就沾沾自喜,飄飄欲仙,甚至以此為資本,爭這要那,不能自持。更有些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居官自傲,橫行鄉裏,他活著就不讓別人過得好。這些人是被名譽地位衝昏了頭腦,忘乎所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