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皕宋樓藏書誌》:“《侯靖錄》,宋聊複翁趙德麟撰。盧紹弓手跋曰:德麟,宋宗室,名令畤,太祖子燕懿王德昭之五世孫。與蘇子瞻同官潁川,故其所交多一時名士。後從高宗南渡,襲封安定郡王。紹興四年薨。”
李廌《德隅齋畫品自序》:“趙德麟藏書數萬卷,蓄畫數十函,皆留京邸。”
《侯靖錄》:“比來士大夫借人之書,不錄不讀不還,便為己有,又欲使人之無本。潁川一士子,《九經》各有數十部,皆有題記,是為借諸人不還者。每炫本多。餘未嚐不戒兒曹也。”
十一、南都戚氏 九江陳氏 胡仲堯
匹夫立號驅適戍,學官輟講謝諸生。
一元貞下循環起,廣廈千間弦誦聲。
《揮麈錄》:“承平時,士大夫家如南都戚氏、曆陽沈氏、廬山李氏、九江陳氏、鄱陽吳氏,俱有藏書之名,今皆散佚。”
周密《齊東野語》:“世間萬物,未有聚而不散者,而書為甚。宋室承平時,如南都戚氏、曆陽沈氏、廬山李氏、九江陳氏、鄱陽吳氏、王文康、李文正、宋宣獻、晁以道、劉壯輿,皆號藏書之富,靡不厄於兵火。”
《卻掃編》:“五代之亂,天下無複學校。富人曹誠首建書院,邀楚邱戚先生主之。先生名同文,生唐天祐中。曆五代,入本朝,皆不仕。以文學行義為學者師,士爭趨之。曹氏益複買田市書,以待來者。事聞京師,有詔賜名曰應天府書院。先生沒,私諡正素先生。其子綸,複以儒學顯,曆事太宗、真宗兩朝,官至樞密直學士。”
釋文瑩《湘山野錄》:“偽吳故國五世同居者七家,先主昪為之旌門閭,免征役。尤著者江州陳氏,乃唐元和中給事陳京之後,長幼七百口,上下雍睦。食必群坐廣器,未成人者別一席。犬百餘隻,一巨船共食,一犬不至,則群犬不食。別墅建家塾聚書,延四方學者,伏臘皆資焉。江南名士,皆肆業於其家。”
《宋史孝義傳》:“胡仲堯,洪州奉新人。累世同居,至數百口。構學舍於華林山別墅,聚書數萬卷。設廚廩以延四方遊學之士。”
十二、郭延澤德潤 元千奴
濠梁水閣知魚樂,濮上祠堂對鵲華。
同是投簪歸去也,隨身皆有惠施車。
《宋史郭延澤傳》:“延澤字德潤,南唐試秘書省正字。乾德中,四遷著作佐郎,轉殿中丞,知建州。鹹平中,授虞部員外郎。致仕,居濠州城南,有小閣以自娛。其詠牡丹詩千餘首,聚圖籍萬餘卷,手自刊校。景德初卒。”
《元史和尚傳》:“子千奴,退居濮上。築宣聖宴居祠堂於曆山下,聚書萬卷。”
十三、畢文簡士安 畢良史少董
殘字偶添令狐義,真方遠寄密蒙花。
南冠非複熙豐時,身到東京見夢華。
《宋史畢士安傳》:“士安字仁叟,代州雲中人。乾德四年舉進士,邠帥楊延璋辟幕府,掌書奏。真宗登位,拜工部侍郎,樞密直學士。景德初,拜平章事。卒年六十八,贈太傅、中書令,諡文簡。士安美風采,善談吐。年耄目眊,讀書不輟,手自讎校,或親繕寫。又精意詞翰。有集三十卷。”
《小畜集》:“禹偁謫官解梁,收得令狐補闕《毛詩音義》,乃會昌三年所寫。數行殘缺,後人添之,其筆談乃工部畢侍郎所補也。因作詩雲:偶收毛鄭古詩義,認得歐虞舊筆蹤。”
《東觀餘論跋唐摹十七帖後》:“予嚐見畢文將叔雲家有唐初人所摹此帖,《來禽》等四物外,又有《密蒙華》一種。先丞相文簡《答王黃門寄密蒙華》詩雲:多病眼昏書懶讀,煩君遠寄密蒙華。愁無內史詞兼筆,為寫真方到海涯。蓋謂此也。”
《三朝北盟會編》:“畢良史字少董,以專賣書畫古器赴行在。思陵方搜訪古玩,得良史甚悅,月給俸二百千,而食客滿堂,時號貧孟嚐。後權知東明縣,搜求書畫古器,複載以達行在,人又號畢骨董。”
《春渚紀聞》:“畢少董,文簡之孫。妙於鼎篆,而亦多見周、秦以前盤、盂之銘。”
《玉照新誌》:“紹興庚申,金人以河南故地歸我,詔以孟富文庾為東京留守。富文辟畢少董良史以自隨。未幾,金敗盟,少董身陷偽地累年。嚐於相國寺鬻故書處,得熙豐日殘曆數帙,無複倫序。”
十四、姚鉉寶臣
未見譖人投虎豺,一官先謫到珠崖。
傭夫荷擔隨身後,亦若劉伶死便埋。
《郡齋讀書誌》:“《文粹》百卷,姚鉉字寶臣編。鉉,廬州人。太平興國中進士。文辭敏麗,善書劄,藏書至多,頗有異本。累遷兩浙漕司,課吏寫書,采唐世文章,分門編類。為薛映掎其事,奪官,斥連州,卒。”
《直齋書錄解題》:“鉉為兩浙轉運使,在杭州與知州薛映不協。映摭其罪狀數條,密以聞。當奪一官,特除名,貶連州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