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為一位成功的領導者,不僅要努力,更要聽取別人的意見,要有忍耐力,提出自己意見前,更要考慮別人的意見,最重要的是創出新穎的意念……作為一個領袖,第一最重要的是責己以嚴,待人以寬;第二要令他人肯為自己辦事,並有歸屬感。
做生意一定要同打球一樣,若第一杆打得不好的話,在打第二杆時,心更要保持鎮定及有計劃,這並不是表示這個會輸。就好比是做生意一樣,有高有低,身處逆境時,你先要鎮定考慮如何應付。
你一定要先想到失敗,從前我們中國人有句做生意的老話:“未買先想賣。”在你還沒有買進來之前就要先想怎麼賣出去。你應該先想失敗會怎麼樣。我在做任何項目時,都會用99%的時間去考慮失敗,用1%的時間去考慮收益。
如果子孫是優秀的,他們必定有誌氣,選擇憑實力去獨闖天下。反言之,如果子孫沒有出息,享樂,好逸惡勞,存在著依賴心理,動輒搬出家父是某某,子憑父貴。那麼留給他們萬貫家財隻會助長他們貪圖享受、驕奢淫逸的惡習,最後不但一無所成,反而成了名副其實的紈絝子弟,甚至還會變成危害社會的蛀蟲。如果是這樣的話,豈不是害了他們嗎?
成功的三項原則是:第一個,你做那個行業,一定要追求那個行業最好的知識、information,最好的技術是什麼,且必須處於最佳的狀態。第二,努力、毅力(幕僚補充:李先生說努力、毅力的意思不是傳統字麵上那個意思,是best effort,做到極致)。不過,很重要的是,如果一個機構,沒有掌握跟這個行業有關的知識,如果你判斷錯誤,就算你再努力、再有毅力,你失敗的代價太大。第三就是建立好的製度與人才。
一場最漂亮的仗,其實是一場事前清楚計算得失的仗。好謀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無為而治是環環相扣、互為因果的。“好謀而成”是凡事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分段治事”是洞悉事物的條理,按部就班的進行。“不疾而速”,靠著老早有很多資料,很多困難你老早已經知道,就是你沒做這個事之前,早想到假如碰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怎麼辦?由於已有充足的準備,故能胸有成竹,當機會來臨時自能迅速把握,一擊即中。“無為而治”則要有好的製度、好的管治係統來管理。
生命拋來一顆檸檬,你是可以把它轉榨為檸檬汁的人。要描繪自己獨特的心靈地圖,你才可發現熱愛生命的你,有思維、有能力、有承擔;建立自我的你,有原則、有理想,追求無我的你。
做人、做事、做生意
要造就一個成功的商人,尤其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商人,則需要用一生的時間。
以李嘉誠的聰明,他不會遜色於任何一個人;以李嘉誠的人生哲學,他也不曾出現過巨大的失誤。但他取得今天的成績並不容易。他的經曆說明,成功的道路上確實沒有捷徑可走,十分耕耘一分收獲,奮鬥一生才能收獲一生。
1928年7月29日(農曆六月十三日),李嘉誠出生於廣東省潮安縣府城(今潮州市湘橋區)北門街麵線巷5號。
1933年,李嘉誠入潮安縣府城北門街觀海寺小學讀書。
1936年,李嘉誠隨父轉入潮安縣庵埠鎮(今彩塘)崇聖小學就讀至1938年。
1939年6月,李嘉誠隨父到潮安縣郭壟小學就讀。同年6月21日,日寇侵占汕頭,翌日又占領潮安縣庵埠鎮。
1940年年初,李嘉誠隨父到祖母許氏出生地澄海縣隆都鎮後溝村避難。不久,全家又逃往文祠鎮鬆坑村躲避戰亂。年終,李嘉誠隨父親從文祠鎮鬆坑村長途跋涉,曆盡艱辛,逃亡到香港。其後李嘉誠不忘自學,充實自己。
1943年,李嘉誠的父親不幸病逝。李嘉誠隻好提前挑起贍養母親和撫養弟弟、妹妹的重擔。後來他到香港高升街一家鍾表店當店員,兩年後又到一家五金製造廠和塑膠褲帶製造廠當推銷員。
1948年,李嘉誠任塑膠廠業務經理,後晉升為總經理。
1950年,李嘉誠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並向親友籌借5萬港元,開設了一間小型塑膠廠,取名“長江”。
1957年,在香港北角創建“長江工業有限公司”。
1958年,李嘉誠開始投資地產市場。他獨到的眼光和精明的開發策略使“長江”很快成為香港的一大地產發展和投資實業公司。當“長江實業”於1972年上市時,其股票被超額認購65倍。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他在同輩大亨中已排眾而出。
1979年,“長江”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李嘉誠因而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
1984年,“長江”又購入“香港電燈公司”的控製性股權。李嘉誠任“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管理的企業,於1994年稅後盈利達28億美元。
積沙成塔,內賢外王1995年12月,長江實業集團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共已超過420億美元。
要造就一個神話,也許隻需要數年的工夫;但要造就一個成功的商人,尤其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商人,則需要用一生的時間。李嘉誠一生的經曆就說明了這一點。
無極限事業之自律心態
自律促使每個人步步攀向高峰,也是使能力得以卓有成效地維持的關鍵所在。
李嘉誠說:“我個人對生活一無所求,吃住都很簡單,上天給我的恩賜,我並沒多要財產的奢求。”
李嘉誠為何能夠這樣成功?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能夠高度自律,而且堅持終身。李嘉誠如是說:“隻要勤奮,肯去求知,肯去創新,對自己節儉,對別人慷慨,對朋友講義氣,再加上自己的努力,遲早會有所成就,生活無憂。當生意更上一層樓的時候,絕不能貪心,更不能貪得無厭”;“你要別人信服,就必須付出雙倍使別人信服的努力。注重自己的名聲,努力工作、與人為善、遵守諾言,這樣對你們的事業有幫助”。
李嘉誠的這些個人原則是成功致富的做人原則,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學習。
自律具有強大的力量,沒有人可以在缺少它的情況下獲得並保持成功。可以說,無論一個人有多麼過人的天賦,若不運用自律,就絕不可能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致。
自律是將自己固定在一個既定的生活模式中,這個生活模式,有多項內容。
第一,自律的人一定會在道德上律己,即一定不會做出任何不道德的事情,不論這些不道德的事情是犯法,還是合法但不合情理,一個有自律的人,都一定不會做的。就像有很多人做事情都會有一個基本原則一樣。
第二,一個自律的人,一定會極其看重個人名聲,因為個人名聲是要其他人信任,得到其他人尊重,其他人認同這是一位有誠信,與他交往從來不會擔心會被欺騙的人。有這種個人的品格,才會贏得其他人的信任。
第三,肯自律的人,不會過度投機,不會豪賭亂性,不會做事虎頭蛇尾,而是腳踏實地,刻苦工作,在事業方麵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
第四,一個自律的人,如果身在商場,一定會以其他人的利益立場,作為考慮的出發點,不是隻考慮自己的利益,而將對方的利益置之不顧。
自律性越高的人,雖然一方麵追求成就,但另一方麵卻不會流於奢侈浮華。自律的人明白,人生在世,匆匆數十年寒暑,應該有所作為。自律的人即使得到成就,甚至很有成就,也一樣會在生活上自律,應用錢時會用,不用錢的時候,卻不會隨便浪費,也一定不會亂花錢。
自律就是自我修正的一種方法,這是由內而外的,別人強迫你做的事情和自己願意做的事情會有不同的心情。要知道,來自別人的督促不是時時有的,不會在每一次應當有的時候都能出現。
日常生活中,李嘉誠一直是個嚴於律己、品德高尚的領導者,他的良好品質贏得了海內外廣泛的讚譽。輿論一直認為,李嘉誠是個魚和熊掌兼而得之的非凡之士。他控有香港最大的綜合性財團,多年榮膺香港首富乃至世界華人首富。他同時又是個道德至上者,他說的每句話,莫不符合道德規範,堪稱道德聖典。他既是那般說,也是那般去追求,謹慎小心,唯恐有什麼閃失。
西方商界,多推崇社會達爾文主義——優勝劣汰,弱肉強食,適者生存。要講道德,就勿涉足爾虞我詐的商場;要追求利潤,擊敗對手,就要不擇手段。在他們看來,既要拜金,就沒有資格談道德、談仁慈、談友誼。信譽不是做人的目的,僅僅是經商的手段,是為了下一單生意,為了更多的盈利。
接受記者采訪時,李嘉誠談及他捐贈的情況時說:“一個人生活其實很簡單,需要的錢不是很多的,最近國內有人問我一共捐出了多少錢,我一向沒統計,用了三四個星期去查支票本,結果發現總共捐了22億港元給香港和內地,可能沒人信。”
李嘉誠捐款,不論款多款少,往往會對公眾或傳媒,說一席愛國愛港、利國利民的話,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有人說他沽名釣譽,抑或最終是為其商業利益。對李嘉誠捐贈動機的了解,大概非梁茜琪莫屬。梁茜琪是李嘉誠專職負責捐贈事宜的私人秘書,她深有感觸地說:
“李先生的捐款與別人完全不一樣,他的不一樣在於別人在捐出款項以後,所考慮和關心的僅僅是其善舉為不為社會所知;而李先生考慮的是捐出款項之後,是否解決了問題。”
潮汕的人士說,李嘉誠所捐贈修建的各種建築物,均拒絕以他本人和親人的名字命名。他在汕頭大學,不是扔下一億兩億了事,連教學安排、圖書資料、師生食宿等細微問題,他都要一一關照到,並勉力解決。要知道,李嘉誠一天的時間,價值幾百萬,乃至幾千萬。誰也計算不清,他在汕大耗費了多少時間與精力。
李嘉誠自言:“我喜歡看書,現代的、古代的都看,有時看到深夜兩三點鍾,看完就去睡覺,不敢看鍾,因為如果隻剩下兩三個鍾頭,心就會很怯。”他有感而發:“在讀完蘇東坡的故事後,就知道什麼叫無故受傷害。蘇東坡沒有野心,但就是被人陷害,他是錯在出名,錯在高調,這個真是很無奈的過失。”
李嘉誠為人謙虛謹慎,毫無風頭意識,盡可能保持低調,但他又做不了徹底的隱士。他不是一架賺錢機器,有情感、有理想、有信念。他清清白白地賺錢,清清白白地做人,也善意地希望社會上的人都這樣。因此,他在公眾與記者麵前,會自覺不自覺地宣傳他的人生觀、價值觀。
李嘉誠並非整天與記者打得火熱。香港記者寫的有關“超人”的新聞報道,多是來自記者招待會,或“外圍”采訪。李嘉誠似乎對遠道來的記者要客氣些,如歐美記者。內地的深圳市記者夏萍小姐曾獨家專訪過李嘉誠,這令自詡無孔不入的香港記者為采訪不到李嘉誠而汗顏。
據傳,在香江才女林燕妮采訪李嘉誠之前,香港記者曾無一人專訪過李嘉誠。林燕妮名氣不可謂不大,那時她替《明報周刊》做“數風雲人物”訪問,遭李嘉誠婉拒。最後林是以廣告商的身份去長江實業洽商業務,才接觸到李嘉誠。
林燕妮說:“李嘉誠亦不是絕對不肯接受訪問,熟知他性情的長江中人說,老板小鋒(風)頭不肯出,很大的鋒頭又不同。如果是《TimeMagazine》(時代雜誌)、《Newsweek》(新聞周刊)訪問,便當然有希望了。”
李嘉誠絕無歧視香港記者之意,他不便開這個先例,香港有這麼多的報刊,這麼多記者,李嘉誠什麼都不幹都應付不過來。不過,李嘉誠會在公眾場合,很友好地回答眾記者的提問。
對記者,李嘉誠的態度是十分友好的。他曾經談到過:“我做人的宗旨是對己刻苦,善待別人,還有勤奮和重承諾,也不會傷害他人。有一次,一個我很討厭的報社的記者在我公司樓下等我,我剛剛上車,同事說他已經等了兩小時,他正要離去。我立即叫司機倒車,向記者說可以談一下,因為我不忍心他站了兩個小時,回去沒有東西交待。”
李嘉誠是一個具有剛毅性格的男子漢,無論外界如何評議他,他一如既往按照他內心所認定的目標去奮鬥拚搏,去為人處事。盡管市場總會冒出不利他的傳言,卻無損他的良好聲譽。也正因此而證實他的聲譽不是炒出來的,是經得住考驗的。
“自我管理”對於一個商人來說,永遠是一門重要的必修課,因為其中包含著一個商人成功的要訣。
李嘉誠曾經給自己規劃日常管理的八個要點是:
(1)勤是一切事業的基礎。要勤勞工作,對企業負責、對股東負責。
(2)對自己要節儉,對他人則要慷慨。處理一切事情以他人利益為出發點。
(3)始終保持創新意識,用自己的眼光注視世界,而不隨波逐流。
(4)堅守諾言,建立良好的信譽。一個人良好的信譽,是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
(5)決策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應開闊胸襟,統籌全局。一旦決策之後,則要義無反顧,始終貫徹一個決定。
(6)給下屬樹立高效率的榜樣。集中討論具體事情之前,應預早幾天通知有關人員準備資料,以便對答時精簡確當,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7)政策的實施要沉穩持重。在企業內部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注重培養企業管理人員的應變能力。決定一件事情之前,想好一切應變辦法,而不去冒險盲進。
(8)要了解下屬的希望。除了生活,應給予員工好的前途;並且,一切以員工的利益為重,特別在年老的時候,公司應該給予員工絕對的保障,從而使員工對集團有歸屬感,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這八個要點,堪稱李嘉誠的成功要訣。
管理自己是成大事的基本因素。對於那些大商人來說,管理自己更應該到位,不可亂了方寸。李嘉誠把做人與經商密切聯係在一起,嚴格要求自己,謙虛對待他人,令人敬仰。
誠信二字不是簡單說一說就能做到,一般人很難做到的自我管理就是誠信的必要條件。
家族式企業摒棄家族式管理
李嘉誠摒棄家族式管理,而采取將中西方的優點長處融合在一起的管理機製,這是他事業成功的關鍵。
所有權、控製權、繼承權是界定家族企業的三個重點特征。全部或部分擁有所有權,全部或大部分掌握經營控製權,並可以在家族內部成員中繼承所有權和控製權,這樣的企業是典型的家族企業。如果,隻擁有部分所有權,而基本不掌握控製權,也就很難在家族成員中繼承,這樣的企業已經變成公眾公司了。像摩根銀行、洛克菲勒公司等就是這種情況,家族已經變成一個股東了,已經不是純粹的家族企業。
從世界上各國家族企業發展演變來看,家族所有、家族經營、家族管理存在一個逐步轉變的規律,也就是,會依次逐步放開家族管理權、家族經營權,並逐步放開家族所有權。家族企業不一定非得采用家族化管理,逐步引入職業化管理是必然的趨勢。
家族企業的演變一般經過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企業家族化。在這個階段,企業的組織管理、人事安排、利益分配都服從於家族利益,家庭分家也會導致企業分家;
第二階段是:家族企業化。在這個階段,家族成員服從企業發展需要,人治開始向法治轉變,血緣關係連帶的人事關係成為次要的人事關係,但經營管理權限還主要掌握在家族成員中;
第三階段是:企業職業化。在這個階段,企業可能會變成公眾公司,管理權逐步開放,經營權也會適當開放,逐步引入外部投資者和職業經理,甚至,很多家族逐步退出經營領域,演變成純粹的股東。
隨著發展的需要,家族企業走向開放是必然趨勢。不過,走向開放要打好基礎,一是要做到原始產權關係清晰,而是要有強勢的領導,三是要有很好的管理基礎。開放時,要注意順序,首先可以考慮管理層麵,部分職位開放,引入職業經理,然後在考慮經營層麵,最後才是產權層麵。
中國是一個非常注重“家”的國家,具備深厚的家族傳統文化,這為家族企業的產生、存在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家族企業。平衡好家族企業的利弊,處理好家族製度和現代企業製度的關係,把握好家族企業職業化管理的趨勢和時機。
從企業的創建曆史來看,李嘉誠的企業無疑是一種典型的家族性企業,然而,作為家族式企業管理者的李嘉誠卻采用了一種非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李嘉誠摒棄家族式管理,而采取將中西方的優點長處融合在一起的管理機製,這是他事業成功的關鍵。
李嘉誠常說:“唯親是用,必損事業。唯親是用,是家族式管理的習慣做法,這無疑表示,對‘外人’不信任。”20世紀80年代內地開放後,不少潮州老家的侄輩親友要求來李嘉誠的公司做事,遭到他婉拒。現在雖然在長江實業係有他的親戚,更有他的老鄉,但他們都沒因這層關係而獲得任何照顧。而且得到他重用和擢升的,大部分不是他的老鄉,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外國人。
內賢外王,深諳用人之道李嘉誠一開始就超越了任人唯親的做法,廣泛地聚集全世界的人才。李嘉誠的公司分布在52個國家,有20萬名員工,其中包括為數眾多的外國人。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完全是在職業經理人的運作之下,這些職業經理人,特別是外國職業經理人把西方先進的管理經驗帶進公司,對李嘉誠商業帝國的持續成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香港作家何文翔曾這樣評論道:“李嘉誠成功的關鍵,是他融會了中西方文化的精華,采用西方先進的管理方式。”
在人才使用和管理上,李嘉誠確實高人一籌。他深知,家族式管理會將許許多多的優秀人才拒之門外。這樣的管理,也許憑創業者的傑出才華可以一世顯赫,但很難維持第二代輝煌,更難達到像怡和等一些具有先進管理製度的家族事業的百年興盛。
當然,西方管理方式也有其不足之處。比如,不像華人經商那樣富有人情味;研究和計劃十分周密,但決策周期過長,不像華商握一握手,便達成決議。
李嘉誠采用中西合璧的管理模式,各采其長。比如一個項目,李嘉誠會周密調查,仔細研究需要采用哪種管理方式。如今李嘉誠的長江實業係企業中,已經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用人製度,而這個製度必將隨著企業的發展而堅持下去。李嘉誠已成為企業家的楷模,21世紀商界將會出現更多的李嘉誠。
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你的核心人物。內賢外王,深諳用人之道
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你的核心人物。
企業越發展越壯大,就越需要科學管理,就越需要人才,特別是需要闖勁十足的年輕人。
“老、中、青”交替,中西結合
一個企業家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同的階段任用不同的人才。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在不同的階段,企業主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而企業主下屬的輔佐人才,在不同階段其作用亦不相同。這是李嘉誠經營多年的經驗總結。
人才於企業之重要性,身為老板比誰都清楚。但何時用人,用人何幹,卻有水平高低、技巧粗劣之分。李嘉誠的用人藝術同樣顯示了其超人之處。
創業之初,忠心苦幹的左右手可以幫助企業起家,但元老重臣並不能跟得上形勢。到了某一個階段,倘若企業家要在事業上再往前跨進一步,他便需要向外招攬人才。一方麵是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足夠的人才動力;另一方麵是用這些各有所長的專門人才彌補元老們的不足。
創業伊始,李嘉誠選用忠心耿耿、埋頭苦幹的人才。寧損自己也不虧員工,留人先留心,使員工具有極大的積極性,從而企業也具有很強的活力。企業發展壯大後,老員工的知識和業務技能就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了,李嘉誠又適時任用富於開拓精神的青年專業人才。這時候,李嘉誠對公司的事務不再事必躬親了,而是將自己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了人事管理上。
李嘉誠因為賞識英國人馬世民的才幹,不惜買下馬世民的整個公司。
李嘉誠為增強下屬對集團的歸屬感,給他們以低價購入長江實業係股票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