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中國夢和未來心(2 / 3)

樂天集團是韓國零售業的龍頭老大,其成立於1948年,樂天的曆史幾乎可以和柳井正的年歲畫上等號。現如今的樂天集團是韓國流通行業中最大的企業,其業務已經擴展到了包括中國和日本在內的九個國家,旗下還擁有著三十多個子公司。能夠和樂天集團合作,柳井正把這看作是優衣庫進軍韓國成敗與否的關鍵一筆。

於是,在2004年,優衣庫和樂天集團合作成立了迅銷高麗株式會社。2005年9月,在樂天百貨商店和樂天市場中,優衣庫開設了三家店鋪。這一切都隻是在嚐試,柳井正希望通過小規模的店鋪展開可以讓調研人員搜集到有關韓國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和商業資訊。

2007年12月,優衣庫在韓國的第一家大型獨立店鋪——明洞店終於開張了。明洞店位於韓國首都首爾市最繁華的商業街上,商場的營業麵積超過了2000平方米。在亞洲地區,唯一可以與之相媲美的隻有上海的正大廣場店。

優衣庫在韓國的發展還算是比較順利。從最初的小規模店鋪開始,優衣庫就一直處於穩步發展的階段。長時間口碑的積累使得明洞店開張後,優衣庫在韓國消費者的心目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柳井正決定趁熱打鐵,陸續在韓國開了三十多家新店鋪。優衣庫一掃韓國人慣常抵製日貨的態勢,每一家店鋪都發展得紅紅火火。

當評價優衣庫在韓國的成功時,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因為其借助了樂天集團的勢力。柳井正對此卻有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一個人如果具有正確的判斷標準,即使身處陌生境地,也不會感到困惑,更不會就此停止探索的腳步。優衣庫能夠獲得成功,是因為優衣庫一直堅持的經營策略是真正符合消費者需求的,這是所有經營活動的基礎。

在新加坡開店,麵臨的困難幾乎都是寫在表麵上的。盡管這裏是個富庶的島國,可整個國家的人口加起來也沒有東京多。在新加坡的發展過程中,政府把精力更多地運用在調動資源上麵,從而使得日常的行政管理體製也具備了軍事化特色。從表麵上看,新加坡是一個國家,但其內裏更像是一家商業公司。

在新加坡,無論是什麼種族、膚色、性別和受教育程度,所有人都能找到一份稱心的工作,並得到報酬。

這種同舟共濟的精神,深深地觸動了柳井正。

柳井正擔心的是:第一點,優衣庫會不會因為這裏市場過於狹小而沒有銷量;第二點,如果遭到當地人抵製的話,優衣庫將要麵臨的後果不堪設想。

但相比之下,新加坡本身的優越性也著實對柳井正有著難以抗拒的吸引力。他說:“新加坡是區域樞紐,對東南亞市場有極大的示範作用;第二,新加坡人均收入相當高,他們完全負擔得起休閑品牌消費,生活素質高,接受能力也就更強。”

因而,優衣庫必須要入駐新加坡市場。為了避免自己所擔心的問題出現,柳井正在一番思考後,決定照搬韓國的經營模式,繼而把成功複製到南洋。

Wing Tai有限公司最終成了柳井正的選擇。這是一家主營牛仔褲的公司,原本是一家香港企業,新加坡剛剛建國時,公司的老板對一位經營者的兒子說:“你們年輕人或許應該到新加坡去闖一闖。”就這樣,Wing Tai在新加坡就紮下了根。

柳井正通過Wing Tai香港總部的經營者聯係到了新加坡的負責人,他半帶請求地說:“和我們聯手,在新加坡共同開展優衣庫業務如何?”其實,優衣庫和Wing Tai香港總部之間早就有了業務上的合作,雙方對彼此的信任程度已經達到親密無間的地步。當柳井正提出想要與Wing Tai新加坡分部合作時,香港方麵的經營者主動擔負起牽線搭橋的任務。

雖然在談判的過程中經曆了一些曲折,但最終還是敲定了這份合作項目。

優衣庫的新加坡之旅也順利起航。

2008年8月,柳井正攜優衣庫與Wing Tai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優衣庫新加坡有限公司。半年後,優衣庫在新加坡的一號店淡賓尼店順利開張。

從開張當天算起,整整10天的時間,淡賓尼店每天都充塞著大量顧客。這一空前的盛況讓柳井正之前所有的擔心都放下了,而他所有的期望全都變成了現實。自此,優衣庫在新加坡終於走上了一路通途。

常言道,一個好漢三個幫。柳井正說,他從來不認為請別人來幫忙是一件可恥的事情。成功沒有固定的法則,“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更不用多著筆墨,最難的一點是要懂得如何借力打力,才能真正實現“四兩撥千斤”的奇效。

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必定是高手中的高手。

柳井正不覺得自己是高手,他說自己隻是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那便是經營優衣庫,給消費者提供更低價格、更高品質的服裝。人人都有夢想,沒有任何夢想是遙不可及的,隻要堅持做下去,就一定能夠撥開烏雲見太陽。

2019年發布上半年財報中,優衣庫營業額12,676億日元,海外業務表現強勁,特別是在中國繼續保持強勢,整體實現了兩位數的銷售額和利潤增長。柳井正說認為,優衣庫的成功一半依靠中國人。除了是優衣庫最大的海外市場,中國還擔負優衣庫80%的生產任務,每年有接近6億件產品產自中國,超過80萬中國人在為優衣庫努力工作。

但日本本土市場似乎正在成為優衣庫的後進生,對此,柳井正認為,比起門店開張速度,將要更多地考慮關閉和翻修調整。

除本土市場的萎縮之外,優衣庫還麵臨著韓國市場的嚴峻考驗。盡管早年經過層層困難打入韓國,但由於日韓經貿關係的進一步惡化,韓國發起抵製日貨運動已數月,多個日本品牌在韓國國內的銷售額減至一半以下。與2019年6月最後一周相比,優衣庫在7月第4周的銷售額銳減了70%以上。

對此,柳井正更加看重中國市場,考慮除了現有的北上廣深強勁的一線城市外,進一步采取積極的店鋪擴展策略,將店鋪開到二、三線城市,預計將整個中國的門店數量在2021年突破1000家。

經商就像是一盤迷局,懂得布局棋盤的人,才能掌握大局,進而贏得整盤棋。

公益優衣庫

說企業可以改變社會,因為企業擁有這樣的權力或權限。但在權力和權限的反麵是責任。這是相輔相成,表裏一體的。人也這樣,愈擁有權力和權限,就愈應該有敢於擔當的責任感。柳井正認為,企業是受法律保護的,是被社會認同,是因在社會中發揮作用而存在的。當發展到在社會上擁有一定的權力和權限時,就必須時時考慮我們企業在社會上生存的意義,如何為社會做出貢獻。

同時,作為企業人,還應該想到,消費者不僅了解你企業的外觀形象,也知道你企業的所有內部信息。所以,如果你這個企業不能全心地為貢獻社會而從事你的商業活動的話,人們不會支持你,來買你的商品的。人們在發生購買行為之前,會對企業及品牌作出一番甄選。

舉例來說,如果你將要與某人一起共事,在此之前,你總會想方設法打聽一下與此人共事是否合適等問題。譬如,我們要在一家公司訂貨,在下訂單之前,也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該公司的製造能力及生產速度如何。同樣,人們的購物行為,也相似的道理。

柳井正意識到,在日本,人們對快速發展的企業都有誤解。認為企業發展的快,但肯定也會如同流星一般,很快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快速發展就等於滅亡。”這是日本社會早已經存在的公式。

很顯然,這樣的公式其實並不成立。隻要有良好的經營理念,並且可以把經營理念從董事長到普通員工一路貫穿下去,到實際行動中去體現企業的社會價值。那時,一個具有鮮明企業文化背景的公司就可以對著全社會自豪地說出自己存在的意義。而大部分年輕的優秀人才隻有真正明確社會責任時,才會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

要樹立企業在社會上的正麵形象,做公益事業無疑是最好的一種選擇。其一方麵讓那個企業真真正正地為這個社會出了一把力,另一方麵可以幫助企業很快地在公眾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社會形象。

為此,柳井正管理下的優衣庫都做了哪些這方麵的工作呢?

一、開展回收計劃

在所有活動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優衣庫發起的一次全球化商品回收活動。這項回收活動從2001年開始,最初的回收對象僅限於羊毛類衣物,2006年開始範圍擴大到全部商品。回收的商品當初僅作為燃料等被循環利用。然而,世界上的難民營卻正因衣物不足而陷入困境,在UNHCR(聯合國難民屬)的協助下,2007年以後,回收的舊衣物全部捐贈給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烏幹達、尼泊爾、格魯吉亞等世界上12個國家的難民營,進行循環再利用。

從2009年3月1日起,這一活動從過去的一年2~3次變為全年實施。

回收的衣物將捐獻給世界上約3000萬的難民,讓每個難民獲得1件以上的捐贈衣物是這個活動所期待達成的目標。通過全年活動展開,2009年共回收了262萬件舊衣物,5年內優衣庫計劃將這一數字增加到每年3000萬件。

優衣庫的這一做法,為自身累積了大量的社會聲譽。一些想要幫助難民但自己卻力不從心的人,他們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了優衣庫的身上。家中不想再穿或者已經過時的優衣庫服裝,在迅銷公司的幫助下,終於派上了大用場。

為此,柳井正還和聯合國難民救濟總署以及各個地區的NGO組織主動聯係,他們根據難民所在地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因素的異同,派專人對回收的衣物進行分揀,以便能夠準確地把衣服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

柳井正說,因為這些衣服,而讓難民區的人保持了最基本的尊嚴。衣服不僅能夠避寒,還能夠防治受傷和傳染病。並且,不少難民營中的小孩兒在有衣服可穿之後,還因此而得到了上學接受教育的機會。優衣庫的一個有心之舉,可能就會從此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深得好評的服裝回收計劃,讓優衣庫真正成為了改變世界的一員。

二、雇傭殘障人員

日本法律規定,一個企業對殘障人士的雇用率為1.8%,但優衣庫的雇用率在2008年1月份時達到8.06%,遠遠超過國家規定的比例要求,在日本的大企業(員工人數超過五千名)中,達到頂級水平。現在優衣庫約有八成的店鋪都在雇用殘障人士。

當然,優衣庫原來在雇用殘障人士方麵的比例也是非常低的,沒有達到法定雇用率的部分,也因此交了這方麵的罰金。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大阪的一家優衣庫店裏,因為無意中雇用了一些殘障人士。結果發現,由於他們的到來,商店裏員工之間的溝通變得流暢了。看到他們那麼努力工作的樣子,其他的店員就會想方設法去協助他們,或者開始關心他們。由於員工一般都比較年輕,第一次切身體會到應該關切協助一起工作的同事,人格方麵也得到了成長。結果,這家店的工作效率要高於其他的店鋪。

鑒於雇用殘障人士給整個公司帶來了積極的正麵影響,從2001年開始,柳井正要求各家店鋪必須雇用殘障人士,一個店鋪一名以上。其結果,達到了現在的這個非常高的雇用率。

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核發現,殘障者和健全者在一起工作,兩者之間並沒有很大的差異。即使身心都健康的健全者,其實也都有這樣那樣的弱點和欠缺的地方。反過來說,殘障者的加入,隻要多為他們著想一點,工作上他們能夠勝任的。大家作為一個團隊一起工作,增加了團隊的整體感和凝聚力,高效率的店鋪也就產生了。

另外,因為殘障人員得到雇傭,其家屬相比較正常家庭的家屬而言,更具幸福感,殘障人員他們更加熱愛工作、生活和家人。可以說,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都為社會做出了貢獻。

三、瀨戶內海橄欖基金等CSR活動

瀨戶內海擁有美麗的海域以及生長著原生態森林的島嶼,是種類稀少的內海,原本也是天然的魚倉,日本列島中最富足的海灣。但到1940年代末,日本戰敗後需全力發展經濟,工業布局開始向沿海集中,瀨戶內海沿岸更被選為最重要的工業基地,而瀨戶內海很快成了這些工業部門的共用下水道,工廠把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隨意排入內海,這些廢水裏,銅、鉛、汞等重金屬含量高得驚人。

1955年以後,瀨戶內海的汙染日甚一日,原來十幾年一次的赤潮,後來發展到一年幾百次,魚蝦絕跡,1\/3的海底成了臭泥塘。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水俁病:熊本縣水俁灣的百姓吃了從瀨戶內海中捕撈的含有高毒性的汞汙染的海產品,導致癡呆麻痹、精神失常,而且這種病會遺傳,居民一代一代地往下發作。水俁病震驚了世界。從1970年代開始,日本開始著手治理瀨戶內海,用了長達近30年的時間,如今依然在治理當中。

從2001年開始在優衣庫各店鋪設置了募捐箱,希望可以得到顧客們的捐贈,同時公司還進行了相同數額的匹配捐贈。到2008年8月為止共募集到1億300萬日元的捐款,援助了5萬7000棵植樹及22個團體,清理了島內第四號朝拜寺廟的道路,還與島上居民進行了深入交流。

期間, 優衣庫職員除了參加了優衣庫誌願者俱樂部的植樹活動,還在相關組織的指揮下,學習了產業廢棄物問題,還在“豐島是我們的問題網絡事務局”的市村康先生的指導下,開展清掃北海岸、清除外來入侵植物絲蘭、處理由於台風漂來的泡沫塑料垃圾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