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中國夢和未來心(3 / 3)

其他的CSR活動,優衣庫還配合“日本特奧會”(編注:透過體育活動,協助智能障礙者參與社會活動、建立自信的國際組織)舉辦了一些活動,進行了全方位的支持,舉辦“優衣庫兒童足球比賽”,緊急災難發生時的服裝提供,補助優衣庫員工參與特奧會義工活動,所有商品回收再利用活動等。

另外,優衣庫還進行了與合作單位之間是否存在糾紛等的問卷調查,到生產廠家去,定期調查工人的勞動環境等,並把調查結果寫入“CSR報告”中,每年公開發表。

並向受災地區捐贈由優衣庫和G.U.提供的日常生活急需的防寒衣物HEATTECH 保暖內衣30萬件,以及各類貼身衣物、外套牛仔褲和毛巾等救災援助物資,物資價值7億日元。

公司還將在其全部的2200家門店中為救災募捐,計劃在全世界的優衣庫、G.U.、COMPTOIR DES COTONNIERS、PRINCESSE tam tam、Theory的各家店鋪內設置捐款箱,接受顧客的捐助,由迅銷集團負責將從世界各地募捐而來的援助金送往災區。

四、地震大捐贈

2011年3月11日,一場9.0級的大地震改變了所有人的夢想。地震發生在日本島的邊緣,人們甚至還來不及避難,海嘯就迫不及待地襲來。生命在大自然麵前顯得如此脆弱,高達10米的海嘯帶著撕裂一切的殺氣橫衝而來。

整個日本陷入了恐慌和悲痛之中,東京街頭到處都擠滿了避難者,人們不知道在如此狂虐的自然災害麵前自己還能做什麼。

這場地震對優衣庫造成的影響也是空前的。據 《日本經濟新聞》《產經新聞》 等媒體報道,優衣庫因為銷量不佳而股價大跌。這一次災害的衝擊甚至比兩年前的國際金融危機還要嚴重。

2008年的金融海嘯,柳井正帶領著優衣庫迎頭而上,結果不但實現了優衣庫的銷量佳績,同時還給自己贏來了日本新首富的名號。今天的這場大海嘯又給他和優衣庫帶來了什麼?

優衣庫的內部數據顯示,因為地震,有超過160家店鋪不得不關門停止營業;地震和海嘯造成的停電,使得優衣庫70多家店麵不得不縮短營業時間。受此影響,優衣庫3月份的銷售額下降超過了10%。這隻是看得見的損失,而股價的大跌等看不見的損失根本就沒有辦法用數字來形容。

柳井正在這個危難關頭,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首富不隻是資產上的富足,更應該是精神上的富足。地震之後,柳井正在第一時間於優衣庫官網上發表聲明,迅銷集團將會為災區捐贈3億日元,所有迅銷集團的員工自發募捐了1億日元,而柳井正更以個人的名義捐款10億日元。這筆共計14億日元的捐款全部交由日本紅十字會用於組織救援活動。

同時,在優衣庫的2200家店麵中全都展開了救災計劃。每個店鋪都設置了募款箱,消費者每投進去一份愛心,工作人員都會代表災區的人們微笑著送上一句“謝謝”。

除了捐款捐物外,柳井正還聘請設計師專門設計了日本賑災TEE係列的服飾,甚至還請到了貝克漢姆的妻子維多利亞以及雷迪·卡卡等國際知名人士參與到設計活動中。當紅女星雷迪·卡卡為日本災區親手設計的手帶在其個人網站上剛上線幾小時,就被狂熱的粉絲搶購一空,其所得的款項全部都由優衣庫代為轉交日本紅十字會用來組織救援活動。

或許,這個時候金錢並不能夠解決一切困難,但柳井正和公司的全體員工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人道主義才是永遠的時尚,用愛去溫暖人心,才是最根本的以人為本,才是優衣庫唯一不變的理念。

一場地震,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現狀,但柳井正卻不認為天災能夠改變每個人積極向上的生活勇氣。失敗並不可怕,因為還有這麼多人在背後支持著日本民眾要勇敢地站起來,用愛的力量擊垮災害帶來的衝擊。

企業家永遠都不是隻為自己而活的,這也是這場地震給柳井正帶來的思考。

英語,是一張通行證

每年的年尾,柳井正都會給全公司的人發一封郵件,這是他的習慣,他希望公司的每一個人都能夠了解到公司在這一年的發展,以及在下一年度應該努力的目標。在2011年年尾,柳井正給全公司人員發送的郵件中,確定了公司下一年度的發展方針“不變則亡”。

這一年,是優衣庫的“轉型期”。這個方針從字麵上看,多少有些晦氣的感覺,但是這卻是不得不麵對的問題。柳井正深知,優衣庫能走到今天的位置,完全因為一直秉持著“不斷改革”的信條。隻有變革,才能讓公司在經濟衰敗和地震災害的雙重阻礙下繼續向前發展下去。所以他在郵件中鼓勵大家,要大膽舍棄現有的東西,製定出新的目標。其中一個目標,就是公司內部將英語作為基本的交流用語。

做出這個決定,是柳井正在比較全球各家優衣庫專賣店的銷售額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作為從日本發展起來的本土企業,在銷量排行榜上,日本的優衣庫卻不是排在第一名,第一名是巴黎歌劇院店,第二名在紐約,第三名是台灣的店鋪,第四名才是優衣庫的銀座店。在銷售前十強中,海外店鋪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

這個現實讓柳井正認識到,海外市場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因此加緊進軍海外市場是推動公司發展的關鍵因素。而英語作為通用的交流用語,就像是一張敲開世界各國大門的通行證。這讓柳井正不禁想起自己年輕時學習英語的場景,那時候因為工作關係,柳井正不得不學習英語,但是卻因為不夠嫻熟,在麵對外國的客戶時,自己總是充當那個多聽少說的角色。一方麵是因為自己不知道如何開口表達自己的意思,另一方麵他也希望多聽能夠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所以,很早以前,柳井正就曾在公司強調過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但是那個時候真正學習的人隻有很少一部分。但是隨著海外開店的數量越來越多後,公司內部使用英語交流的頻率也越來越高。為了讓公司早日躋身於國際化大公司,柳井正實施了“高壓”政策,將英語作為公司內部的通用語。

例如:在公司召開內部會議時,哪怕隻有一個母語與大家不同的人參加,那麼會議也要用英語進行。公司的內部文件,也要英語、日語各準備一份。凡是在迅銷集團工作的員工,必須具備隨時隨地都能夠用英語交談的能力……這一政策的下達,幾乎就在告訴迅銷集團的所有員工,不學習英語的人將被驅逐出優衣庫。於是,許多不滿的聲音此起彼伏。有人說,柳井正看不起日語;還有人說柳井正這是在剝奪員工選擇語言的自由。

針對這些反對聲,柳井正隻用了一個問題就讓大家閉住了嘴。這個問題是:“我們可以在國外的店鋪使用日語嗎?或者說,我們可以強迫外國人說日語嗎?”答案顯然是無法做到的。優衣庫將發展越來越多的海外店鋪,也會有越來越多的日本員工被派往海外。當然,也有當地語言可以選擇,但是英語作為商務溝通的工具,是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所以學習英語是必然的選擇,如果不學習英語,今後在優衣庫將無立足之地。

為此,柳井正還特地用巴黎歌劇院店的店長真田秀信作為例子來說服大家。巴黎歌劇院店是優衣庫在全球範圍內銷售額最高的店鋪,這個成績與店長真田秀信不無關係。最早真田秀信擔任的是英國倫敦店的店長,而後又被派往紐約,接著又回國工作了一段時間,然後又開始掌管巴黎的門店。

真田秀信先後在英國、美國、法國等地工作,如果他隻會說日語,又怎麼能將業務迅速地展開來呢?像真田秀信這樣的人才,在整個迅銷集團差不多有十幾位,但是這還遠遠達不到柳井正的期望值,他希望在優衣庫這樣的人才是隨處可見的。

因此,柳井正還準備派更多國內的店長去國外工作,讓他們去學習國外的語言和文化,讓他們成為一個獨當一麵的商人,而不是一個隻會賣貨的打工者。另外,柳井正決定招聘更多的外國人到優衣庫,讓迅銷集團真正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大公司。這樣一來,學習英語就成了勢在必行的事情。否則,今後員工之間的溝通都會成為問題。

為了能夠“監督”員工們的學習,柳井正采用了E-Learning的培訓方式,在E-Learning的係統中,柳井正要求每個員工每天學習英語兩個小時,如此堅持一年的時間。同時,在這個係統中,柳井正能夠很清楚地看到每個員工的學習狀態,誰的進步大,誰卻一直停步不前,柳井正了如指掌。對於那些成績始終沒有起色的人,公司就會讓他自己承擔這筆學習的費用。

在柳井正的帶動下,大家終於積極地投入到英語的學習當中了。每當在公司的走廊裏聽到員工們用流利的英語進行工作交流,柳井正都有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但是作為日本人,他並沒有拋棄日本企業的精髓,而且永遠也不會這樣做。

美好的憧憬

經曆了兩次經濟危機,也經曆了因為低價熱銷人們買回去衣服後就將商標剪掉的尷尬,經曆過銷售額和品牌認知度一起下降的慘敗,但幸運的是,柳井正從來沒有錯過關鍵的市場機會,也從來沒有丟掉自身的競爭力。在喜歡冒險的性格指導下,柳井正把優衣庫打造成了日本的國民品牌。他還聯姻了眾多國際知名設計師,在提升優衣庫服裝質量的同時,更提升了服裝的品位。

2014年,優衣庫已經在全球14個國家,開設了1500家門店、13家旗艦店,成了全球第四大快時尚品牌,排前麵的分別是ZARA、H\\u0026M和GAP,距離柳井正稱霸世界的夢想,此時已經這樣近在咫尺了。

一勝九敗的經營哲學,讓他成為全球最成功的零售商之一。

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經濟學係的柳井正,似乎從來都不喜歡按常理出牌。從他繼承父親西裝店鋪的那一刻開始,柳井正就在刻意違背著當時風行的奢華之風而將目光對準了平民百姓。柳井正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什麼。關鍵在於,在通往夢想的道路上,有的人放棄了,隻有堅持下來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當下的柳井正和他的優衣庫,早已經脫離了剛剛成長時的稚嫩。首富,對他來說隻能證明過去的成功。柳井正曾說:“成長,不能夠變質為膨脹。”這也是他當上首富後的心聲。

麵對更長遠的未來,柳井正鄭重忠告全體優衣庫人:即使我們現在成為大企業了,也不會丟棄做零售小企業的精神。這份精神就是變革。優衣庫不能停下變革的腳步,否則就會被潮流拋棄。他說,當下自己最需要做的事情是,忘記背後的屈辱和榮耀,抬頭努力向前進。

“今年開多少分店,關閉多少家;明年再推出多少家,關閉多少家。”

類似的計劃都會事先在公司內部公布。柳井正最害怕的一個詞是“膨脹”,他希望優衣庫的每個店長和店員都能夠時刻保持著憂患意識。如果常處於“不進取”的狀態,那就離關門不遠了。

這不僅僅是對於一線工作人員的要求,更是柳井正對公司內每一個員工的期望。在客服部的牆上掛著十多塊牌子,每個牌子上分別寫著公司曆年來的不同目標。柳井正希望用這樣的方法來激勵公司的員工,告訴他們優衣庫是一個一直在不斷追求變革與進取的公司。永遠保持不死的向上之心,是他最大的願望。

回頭看看自己的成績,柳井正滿是溫情地說:“我想通過我們大家團結一致的努力耕耘,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累也讓人感覺很滿足,這就是一種幸福。”

2016年,柳井正這個快70歲的求索老頑童,還在擔任著公司的最高領導者,為著優衣庫的未來而奔忙,他本希望自己在65歲之前找到接班人的計劃落空了。但是對於這個問題,他已經不再像過去那般執著了,也不再想著自己放下一切日常事務,專心去做個投資者了。因為他明白,作為一個創業者,字典裏沒有“退休”二字。在這一年的美國《福布斯》雜誌發布的當年全球富豪榜中,柳井正以146億美元的資產力壓軟銀集團的孫正義,再次成了日本首富,這已經是他第五次奪得這個稱號了。

這是對於經營者最高的殊榮,柳井正感到非常幸福,也很自豪。但這也正是柳井正最擔心的地方,作為握有全公司過高權力的人,他害怕自己會越來越看不清自己,這樣就會阻礙員工自己思考、判斷和行動。

做世界第一,這是柳井正成為日本首富之後最大的夢想。為此,他在自己的身邊集結了一批十分優秀的人才,讓他們作為自己的智囊團,檢驗著自己所做出的每一個決斷,以此來降低自己犯錯誤的可能性。

這種“危機感”從小郡商事開始,就一直伴隨著他。回望優衣庫的發展,絕不能用“一帆風順”來形容,其發展軌跡就像是過山車一般,忽上忽下,看得人們心驚肉跳。但是柳井正總是能將慢速發展和危機作為跳板,然後如鯉魚躍龍門一般,在世人麵前展現出一個更新的姿態來。

而這樣的創業神話還在繼續,未來的路還很長,柳井正的傳奇故事也將繼續書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