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章太炎先生的婚姻3(2 / 2)

婚禮按照蘇州地區民俗風情辦得簡樸、隆重、熱烈。身穿西裝的蔡元培在婚禮上即席演說,說明征婚條件:一、我年已五十七,且係三娶,所欲娶者為寡婦,或離婚之婦,或持獨身主義而非極端者,惟年齡須在30歲以上;二、我熟悉德文,略通法文,而英文則未嚐學好,故願娶一位長於英文的女子;三、我不信宗教,故不欲以宗教中人為妻;四、我嗜好美術,尤願與研究美術者為偶;五、我既辭去北京大學校長,即將去比利時或瑞士繼續求學,有誌願留學歐洲的女子,有所歡迎。再是,希望是原有相應認識者。恰巧,周峻(養浩)女士年三十三,原上海愛國女校畢業,曾改名為周怒清,有反清革命思想,學英文多年,非宗教中之人,亦嗜美術,油畫作品有相當水平,有誌遊學。介紹人徐仲可先生認為周峻是一位“才、學、識三者具備之閨秀也”。

這次的婚禮完全是現代文明式的。當時蔡元培到周峻下榻的賓館迎接周峻,之後兩人一起到蘇州留園拍攝了結婚照片。當時的蔡元培西裝革履,周峻身披白色的婚紗。蔡元培偕夫人新婚不到半月,7月20日攜次子無忌、長女威廉、三子柏齡、內侄黃紀霆及黃紀興在上海黃浦碼頭乘“波楚斯”號船赴歐洲考察。故蔡元培與周峻夫人是在赴歐遊船上度過新婚蜜月的,正如蔡元培後來為周夫人46歲生日所作賀詩中寫道的:“遂於蜜月裏,海上聽濤聲”,別有情趣。其間,北洋政府授權,蔡元培偕夫人遊說英倫,力促英國退出“庚款”,卓有成效。

蔡元培與周夫人都喜吟詩,時常聯句、唱和,生日必互贈賀詩,表達愛慕之情。如賀夫人周養浩50歲生日七律一首:“蛩驅相依十六年,耐勞嗜學尚依然,島居每恨圖書少,春至欣看花鳥妍。兒女承歡憑意匠,親朋話舊詡心田,一樽介壽山陰酒,萬壑千岩在眼前。”夫人周養浩擅長油畫,曾為蔡先生描摹全身,惟妙惟肖,確係神來之筆。蔡元培十分喜愛,專為此題詩:“我相遷流每刹那,隨人寫照各殊科。惟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周夫人亦有和作,其中有“天荒地老總不磨”一句,表達自己的心願。

1940年早春,73歲的蔡元培遭逢愛女蔡威廉死於難產的致命一擊。蔡威廉這位留洋歸國的藝術家,自和林文錚結婚後,一直致力於國立藝專的藝術教學工作,滿腹才華和理想尚未來得及施展和實現,就在昆明撒手人寰。她死得很慘,在咽下最後一口氣之前還用手在牆上反複疾書“國難,家難……”其撕心裂肺之狀令天地為之動容。白發人送走了黑發人,而白發人也將尋著女兒的背影飄然而去。

1940年3月3日早晨,蔡元培起身後到浴室去時,在浴室門邊,忽然感到一陣頭暈,失足摔倒,吐了一口鮮血。於是趕緊找來商務印書館的一位特約醫師朱惠康,朱醫生看過後未找出病源。這天晚上,他一宿都未睡好。第二天上午,朱醫生過來複診,認為可能是胃潰瘍,因為家裏人手不多,照料不便,因此建議送到養和醫院去診治。到了養和醫院,朱醫師又診斷可能是急性胃潰瘍,於是通過文學家許地山找來港大醫學院的英籍教授寇克博士,為蔡元培診治,並施手術。

由於輸血設備都在香港大學,蔡元培又被轉移到香港大學。輸血的過程中,蔡已經陷入昏迷狀態。輸完之後,他的手足開始緩緩活動,有時兩片嘴唇微微翕動,像要開口說話。

此後,蔡元培回到養和醫院,已是午夜以後。至四點多鍾,蔡元培的呼吸開始顯得很費力。六時左右,口中噓氣已經極為微弱。養和醫院院長李樹芬和寇克博士雖然先後來到,但到七點左右,兩位醫師都認為救治無望。九時過後,蔡元培噓出了最後一口微弱的氣息。這位教育家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7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