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reference_book_ids\":[699292567745228288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在英期間,她認識了中國留學生楊端六、周鯁生、李四光、張奚若、皮宗石、陳西瀅、徐誌摩等人。楊端六是湖南省長沙人,1885年6月18日生。1900年考入著名經學家皮錫瑞主持的善化學堂,次年轉入湖南師範館。畢業後,他在長沙、瀏陽鄉村任教。他1906年赴日留學,就讀於弘文書院;1908年得以補為官費生,考入東京正則英語學校,後轉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岡山第六高等學校等校。就在這時,他加入了同盟會。辛亥革命爆發,他和同盟會留日學生趕回國,在上海從事革命活動,後回到長沙任《長沙時報》撰述。他不久又到漢口,受宋教仁之托,與皮宗石、周鯁生等創辦《民國日報》,竭力宣傳共和,反對袁世凱,以致報社一些主要成員被逮捕。楊端六脫逃至上海,得黃興資助,和周、皮等人均取得公費,於1913年年初到達英國,入英國倫敦大學,學貨幣銀行專業。後與袁昌英相識。
袁昌英很敬佩楊端六,他們情投意合,很快就訂了婚。1920年5月,楊端六回國了,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任編譯,並參與《東方雜誌》的編輯工作;同時在上海吳淞中國公學兼經濟學、會計學教授。袁昌英則在1921年獲得碩士學位後才返國。
返國前,袁昌英曾應徐誌摩之邀,到他離康橋六英裏的鄉下——沙士頓的家裏做客。張幼儀在回憶錄《小腳與西服》一書中說:“有天早上,徐誌摩對我宣布:‘今天晚上家裏要來個客人,她是從愛丁堡大學來的一個朋友,我要帶她到康橋逛逛,然後帶她回來和我一道吃晚飯。’……我那一整天都在打掃、買菜、準備晚飯。你知道我腦子裏有什麼念頭嗎?我以為我要和徐誌摩準備娶來當二太太的女朋友見麵了……我那一整天都麵臨著徐誌摩女朋友的威脅,她正在英國一所大學讀書,所以比我有學問多了。我料想她會講流利的英文,也可能和徐誌摩一樣雅好文學。那她家人是誰?是哪個地方人?他們認識誰?她兄弟又是何許人?”張幼儀原先是把袁昌英誤為是徐誌摩的女朋友,但徐誌摩實際的女朋友是林徽因,後來她稱袁昌英為“明姑娘”,然而她為“小腳與西服”的理論,而把袁昌英描寫為穿著繡花鞋的小腳,就有違實情了。張幼儀說:“我順著她那穿著長襪的兩條腿往下看,在瞧見她雙腳的時候,驚訝得透不過氣來,那是雙擠在兩隻中國繡花鞋裏的小腳。原來這新式女子裹了腳!”據楊靜遠女士說,她母親不是小腳,而是小時纏過腳而後來又解開的“解放足”。據袁昌英的好友蘇雪林女士在《記袁昌英女士》文中說:“那可是一位典型的英國式‘淑女’了。聽說英國上流社會最講究禮貌,所以我們的昌英女士禮貌頗為周到,儀容的整飭更為注意,頭發梳得一根不亂,衣服熨得平平整整,不容有一絲皺痕。有時候,她似乎想拿儀容之整飭與否判定人品之高下,這就苦了我這個不修邊幅的人了。”由此觀之,袁昌英不可能上著衣裙、穿著長襪、再穿繡花鞋,那是不合講究穿著的袁昌英的審美觀的。
至於袁昌英當時對徐誌摩是否有愛慕之情?楊靜遠女士說:“我估摸,我母親同徐誌摩的友情,確乎超越一般文友間的泛泛之交。她的朋友很多,但幾十年間,她絕口不提徐的名字。在戰前珞珈山她的書架上,我見到並讀過《渦提孩》一書,卻不知那是徐的譯作。在抗戰期間的樂山,有一次她為了開導我,以身作則地說起在英國時,曾因演戲而與某人發生過一段感情,後來她自己以理智和意誌加以克製了。那人是誰,她沒有說,我也沒問,但絕沒有往徐誌摩那兒猜想。直到近年,在《徐誌摩傳》上看到,泰戈爾1924年訪華時,在北平,由徐誌摩、林徽因主持並飾演泰氏的劇作《齊德拉》,袁也參與飾演了一個角色。這使我想到,在英國,為演戲而發生戀情的,除徐誌摩還能有誰?”
袁昌英和楊端六兩人回國後結了婚。那是1921年10月23日在上海舉行的婚禮,當時袁昌英27歲,而楊端六已37歲了。婚後袁昌英留在北平女子高等師範學院任教,教英國文學,主要講莎士比亞,是我國第一位研究和介紹莎劇的女學者;而楊端六則回到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1922年8月,徐誌摩從英國回國後,在北平見過袁昌英。1923年楊端六與袁昌英的女兒楊靜遠出生了,但為了在法國文學上進一步深造,袁昌英把女兒交給父親及繼母照顧,隻身一人在1926年赴法國,進入巴黎大學讀研究生,進修法文和法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