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筆記》reference_book_ids\":[6901480866283785224,6584325263461452813,6497813516047617037]}],\"1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4,\"start_container_index\":1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8},\"quote_content\":\"《老人與海》reference_book_ids\":[7259645557759544375,7229640721232301090,7262632620146560015,7267090336126602295,7109046350301367310,6989187508193987592,7025500157605071902]}]},\"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重掌江山
世紀之交,搖粒絨做了一回優衣庫的救命稻草;接下來的10年,Heattech服飾再一次把優衣庫從搖搖欲墜的懸崖上拉回到平坦大道。但在二者之間的時段,優衣庫卻經曆了一場人事大地震。
搖粒絨退潮後,優衣庫的銷售業績連續幾年都處於下滑的狀態。雖然也有所獲利,但這點微薄的利潤和之前的盛況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
玉塚元一其實很不幸,他在這個節骨眼上接下了柳井正的接力棒。當時優衣庫麵對的最大危機是如何保持自己的市場份額,而不是去爭取更多的江山。玉塚元一的做法固然有些保守,但正是因為這種保守的做法才讓優衣庫平安度過了這一段困難時期。
但柳井正卻認為,最好的防守方式,便是攻擊。一個人、一家公司如果失去了攻擊性,就徹底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所以,在沉寂了兩年之後,麵對優衣庫日趨下滑的態勢,柳井正再也坐不住了。
他要重新出山,一圖自己的優衣庫霸業。
麵對玉塚元一,這位即便沒有功勞也有著許多苦勞的年輕人,柳井正語重心長地說:“我本以為玉塚元一引領的年輕經營團隊,應該是極具挑戰精神的,所以才把董事長一職讓位於他。然而,不知是性格原因還是成長環境太過優越,玉塚元一卻更傾向於穩妥的經營方式。有時在突如其來的機會麵前未能放手一搏,在大型店鋪的開店策略、宣傳單的發放方式等方麵跟我的意見也有相悖的時候。”正是如此,柳井正意識到了玉塚元一作為經營者的不足,而不再是其作為員工的優越性了。
柳井正也很清楚,優衣庫是自己一手創辦起來了,這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他會不顧一切地讓孩子去拚個頭破血流。但玉塚元一隻是被任命的管理者,他上要對得起優衣庫的開拓者,下還要對得住優衣庫的所有員工,夾在中間的位置,玉塚元一的基本任務就是不讓公司陷入經營困境。不冒險自然就不會有困境,這成了困擾他創新經營的死局。
柳井正從來不認為自己會看錯人,即便玉塚元一和他的經營思路完全不一樣,柳井正也對玉塚元一的工作給予了極大肯定。畢竟,玉塚元一身上的才華不會因為這一點小瑕疵就被掩蓋掉了。
柳井正自認為自己是屬於激進派一列,他並不想優衣庫僅僅作為一個普通的購物商場存在於日本市場。在柳井正看來,若不積極進取,那麼整場經營活動都是失敗的。他和玉塚元一深談了好幾次,最後玉塚元一辭去了董事長的職位。
優衣庫再一次姓了柳井!
麵對玉塚元一時,雖然從他手中拿回了優衣庫,但柳井正仍希望玉塚元一能夠擔任剛剛收購的歐洲一家分公司的董事長。等若幹年後重返日本時,柳井正會給他提供一個滿意的職位。可玉塚元一最終還是拒絕了,他選擇了離開。
並不是說玉塚元一和柳井正兩人之間因此結下多少仇怨。關鍵的問題在於,玉塚元一認為自己和柳井正的經營思路已經完全不同了,這是兩者在一起共事的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做保證,大家誰都不會開心,更不會做出好成績。
2005年9月,離開不到兩年的柳井正,再一次成為迅銷公司董事長,同時兼任會長。
優衣庫應該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恐怕就像是對莎翁戲劇最經典的解釋一樣,一千個人的眼中會有一千個不同的優衣庫形象。柳井正沒有權利去要求所有的人都和他有抱著一樣的想法和經營思路。他隻是覺得優衣庫本應該是一家成長的企業,是不斷往上的,而不是在原地踏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前進就等同於是後退。
既然重掌了江山,他就必須讓優衣庫做出改變。
於是,大刀闊斧的改革開始了,Heattech服飾就是在這一思路下誕生的。
柳井正自己也知道,想要讓優衣庫一直保持前進的狀態是不可能的事情。盡管公司一直在麵臨失敗,甚至到現在為止的勝算隻有一成左右,但柳井正堅信優衣庫能夠走得更遠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優衣庫人的不斷嚐試和冒險。
因為這樣,柳井正很喜歡把自己比喻成為服裝行業的獵人,雖然已經上了年紀,但他依舊目光如炬。就像是 《老人與海》 中的主角一樣,隻要他還抱有一份信念,就不怕贏不來自己的成功。柳井正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不會遊泳的人,就讓他溺死吧!”在服裝業的大海中,他最願意扮演的便是那位固執老人的角色。
而柳井正在尋找好獵物的同時,更在尋找一個好搭檔,一個好的接班人。
當時的日本媒體針對柳井正複出這件事所做的大篇幅報道是 《優衣庫早就習慣了失敗》,柳井正毫不客氣地反擊道:“隻要不至於致命,我認為失敗也無所謂。因為不去做,就永遠都不知道結果如何,在行動前考慮再多,都是在浪費時間。隻有實踐,才能出真知。”言外之意已經很明顯了,柳井正要做給全日本人看,讓所有人都知道柳井正和優衣庫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被擊垮的。
在柳井正回歸後的兩個月內,他對優衣庫做出了一係列改革,並大膽地將原來的股份公司迅銷公司和優衣庫分離開了,從而讓優衣庫成為一家專門經營服裝品牌的子公司而獨立出來。
同時,優衣庫在人才管理上也采取了更加靈活的方式。但即便如此,在後來的3~4年中,依舊有許多優衣庫的高管選擇了離開。優衣庫高層人才斷層的現象變得越來越嚴重。似乎隻有柳井正的職位是長久的,其他董事的職位都像是流水的散兵一般,一波接著一波地換,隻是總也不得柳井正的心。
如此一來,他不得不開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思路是不是存在問題。
為了發揮各個董事的專長以及增加他們的責任感,柳井正在發布命令的時候都要經過董事們這一關,經過他們認可後再由各個負責人傳達下去。這無疑已經和柳井正當初的經營理念相背離了。隨著這種模式的深入,人才流失的問題不但沒有得到解決,反而出現了互相推諉責任的壞現象。
柳井正決定親自到基層去察看一下自己下達的命令執行的情況。
在和現場銷售人員的一番溝通交流後,柳井正找到了症結所在。原來,在優衣庫向外擴張的過程中,整個機構已經越來越龐大,甚至出現了各自為政的局麵。這就像是一頭體重超標的大象一樣,盡管頭腦依舊靈活,但四肢已經無力去聽從頭腦的指揮了。
柳井正明白,現在優衣庫要做的是減法,而不再是排列組合。隻有精簡到最原始的組成模式,下達的命令才能被順暢執行。
之後,柳井正提出了“現場·現物·現實”的工作目標和方法。一切都以銷售現場為基準,就連自己作出經營決策也不例外。他的目的是要充分調動起優衣庫上下全體員工的工作熱情和潛能。對一家企業來說,真正需要讓所有員工弄明白的問題是,他們究竟在幹什麼,而不是自己缺少什麼。
目的和方向,遠比措施和手段重要得多。
東京銀座上的綻放
在日本,沒有人會對東京銀座感到陌生。這裏是東京最繁華的街區,17世紀以來,東京銀座就開始以堆砌各種各樣的高級購物店而聞名島國上下。這裏不僅是東京的代表性地區,甚至還是全日本最繁華的商業街區。
一提到日本,很多人的印象不外乎有3點——富士山、櫻花,還有那個繁華的東京銀座。就像是到了巴黎一定要去香榭麗舍大街、到了紐約一定得去第五大道一樣,東京銀座是來東京遊玩的人們必去的逛街購物之處。優衣庫能在這裏開設店鋪,等於是完全把自己釘在了時尚潮流的最頂端。占據了東京銀座的天下,整個日本便都不在話下。
這不是最近一兩年內才產生的想法。在銀座開店,是柳井正一直都在考慮的事情。隻是之前,盡管資金已經準備充足了,但經過實地調查之後發現,這裏竟然沒有符合優衣庫開店標準的好位置。為了以最完美的形象示人,柳井正決定暫時延緩在東京商業區開旗艦店的腳步,他把目光放在了大阪的心齋橋購物區上。
東京銀座自此便成為了柳井正的一塊心病,不把這裏拿下來,優衣庫在日本就還保存著遺憾。如果無法霸占日本市場,進軍國際市場時也還需要時常擔心著國內後來者的威脅。若對成功沒有絕對的把握,盲目冒險的結果隻有失敗。
其實,這和柳井正提倡的變革精神並不衝突。
大阪的心齋橋地區也是日本國內知名的商業區,此時這裏已經有許多精品店和專賣店存在,逛街購物的人群從早到晚都川流不息。不論是大型的百貨商店還是麵向老百姓的小型雜貨鋪,隻要消費者能想到的店麵這裏都有。隻是和東京銀座比起來,這裏的經營模式更符合日本的傳統風格。東京銀座雖說也是日本本土的商業區,但在能夠高度發達的東京銀座開店,就足以證明優衣庫有著比肩法國巴黎、美國等時尚潮流水準的高度。
柳井正依舊認為,心齋橋和東京銀座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況且,當下,在人們提起優衣庫的時候,從沒有人會想到在東京銀座也能夠見到優衣庫。似乎優衣庫隻是在一般發達的地區出現,盡管它打著時尚休閑服裝的旗號,但想要把它和東京銀座關聯起來確實還有些難度。柳井正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既然人們都認為在東京銀座開店是時尚的象征,那麼優衣庫就要在這裏開店,優衣庫就要代表日本的時尚潮流。
當然,這樣做,壓力也是很明顯的。如果在東京銀座失敗了,那結果一定會很難收拾。柳井正預想的成功是,優衣庫可以借助著東京銀座的推動力來抬升自身的國際知名度,因而這是根本就不容許有失敗因素摻雜的一場大冒險。
在和這一地區的店鋪租借商交流溝通後,優衣庫終於簽下了店鋪租借的合同。之後,便是對銀座店的各種裝修、設計的工作了。柳井正把這個重頭戲交給了國內外的6家公司進行競標,最後中選的是在東京享有國際盛譽的KDA設計事務所。
一切準備就緒,剩下的事情就是等待,等待優衣庫在東京銀座上的華麗綻放。
2005年10月,在柳井正重新接管優衣庫不長時間後,銀座店終於開門營業了。和之前預想的情況一樣,這間全日本的旗艦店成功地吸引了來自全世界消費者的目光。凡是到東京銀座購物的人,必定去優衣庫旗艦店挑選衣服,甚至還造成了一番“到東京必去銀座,到銀座必去優衣庫”的奇跡。
借助於東京銀座的影響力,人們從來不認為自己在東京銀座優衣庫店買到的服裝是“便宜貨”。優衣庫不再是廉價促銷的代名詞,僅僅因為東京銀座,它轉身就變成了日本潮流時尚的新坐標。
一些對優衣庫保持著敵對意見的人,總是喜歡出來故意放上兩聲鳥炮。他們說,優衣庫的這種做法完全是在賠本賺吆喝,一個廉價倉庫在東京銀座開店,隻賺到了宣傳,卻賠掉了更多。
這句話其實隻說對了一半。柳井正在東京銀座開店,確實是在賺取吆喝,但並不是要做賠本買賣。想要賺錢,銀座店就必須要有比其他優衣庫店鋪更大的銷售量來做保證。一番市場調研後發現,在以女性消費者為主打的銀座賣場中,優衣庫隻有把女性的概念放在最顯眼處,才能夠抓住消費主力軍。因而,銀座店也是優衣庫為數不多的以女性消費群體為主要對象的店鋪之一。
在普通的優衣庫店鋪中,男女攜手進店後會自然分向兩邊,各自逛各自的服裝。優衣庫店內的男女服飾有著同等的天地,這在世界範圍內的服裝界都是創舉。一番選購後,很多時候都是男方比女方買到的衣服還要多。雖然柳井正強調優衣庫店鋪不應該有男女差別,但特殊情況仍需要特殊對待。隻有更靈活地改變經營方式,才能達到適者生存的目的。這也是銀座店成功的經驗之談。
況且在當下的日本,女性群體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購買力,這恐怕也是銀座店轉變優衣庫形象的一大原因所在。銀座店像是一劑給力的強心針一樣,把半死不活的優衣庫完全推到了時尚巔峰。
每走一步,柳井正都會受到各方質疑,還被刁鑽地詢問優衣庫的成功概率。但他早已不為所動,他知道,在這個充滿了創造力的世界裏,數字並不能說明全部問題。隻要有熱情和意誌力,成功永遠都不曾遠離。
佐藤可士和與紐約旗艦店
優衣庫在日本乃至在全球開設旗艦店的過程中,永遠都少不了佐藤可士和的功勞,柳井正對此心裏清楚,尤其是在美國紐約開設旗艦店期間,佐藤可士和的“超合理主義”真正震懾到了以設計先鋒自稱的美國人。
2004年11月,優衣庫在美國以堂前君為董事長開設了分公司。2005年9至10月,優衣庫在紐約一共開設了3家新店鋪,這3家店的賣場麵積平均達到了700平方米。這個數字雖不算龐大,但在紐約想要支撐起3家有如此規模的店鋪,優衣庫就必須有足夠吸引人眼球的商品推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