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捐款外,柳井正還帶領著優衣庫向災區捐贈了主打品牌g.u.以及heattech 保暖內衣30萬件,以及其他各類臨時衣物等救援物資共計價值7億日元。同時,在優衣庫的2200家店麵中全都展開了救災計劃。每個店鋪都設置了募款箱,消費者每投進去一份愛心,工作人員都會代表災區人們微笑著送上一句謝謝。
除了捐款捐物外,柳井正還聘請設計師專門設計了日本賑災TEE係列的服飾,甚至還請到了貝克漢姆的妻子維多利亞、蕾迪·卡卡等國際知名人士參與到設計活動中來。
或許,這個時候金錢並不能夠解決一切困難,但柳井正和公司的全體員工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人道主義才是永遠的時尚,用愛去溫暖人心,才是最根本的以人為本,才是優衣庫唯一不變的理念。
一場地震,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現狀,但柳井正卻不認為天災能夠改變每個人積極向上的生活勇氣。失敗並不可怕,因為還有這麼多人在背後支持著日本民眾要勇敢地站起來,用愛的力量擊垮災害帶來的衝擊。
企業家永遠都不是隻為自己而活的,這也是這場地震給柳井正帶來的思考。
公益優衣庫
尤其是在談到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時,柳井正說這完全靠的是公司員工的覺悟。在優衣庫,少有性格內向的員工,這裏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再內向的人也被鼓勵要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並且承擔起屬於自己的責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建築設計師安藤忠熊和律師中坊公平。他們兩個人以自己的名義成立了“瀨戶內海橄欖枝基金會”,其募資活動還受到許多優衣庫客戶的支持。人們都認為這是一件好事,應該要大力提倡。後來,柳井正也全力加入到這項公益活動中來了。
優衣庫內部也舉行過好幾次募款活動,員工們紛紛慷慨解囊,高漲的熱情還傳染到了前來優衣庫購物的消費者身上。
日本的瀨戶內本擁有一片原生態海域,零星的小島上長滿了綠樹。作為內海,同時也是日本國民的天然魚倉,這裏被認為是整個日本列島中物產最豐富的地方。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基於大力發展經濟的需要,日本國內的工業布局開始向沿海地區拓展,瀨戶內很不幸地被選為了重要工業基地。在隨著日本經濟的飛速發展,瀨戶內海也變成了工業化過程中的犧牲品。這裏成了公用的下水道,工廠排出來的未經任何處理的廢水隨意流進海中,而這些工業廢水中的銅、鉛和汞的含量高得驚人。以至於到1955年後,原本十多年才會出現一次的赤潮竟然發展到每年出現數百次。瀨戶內海從此魚蝦絕跡,超過1\/3的海底變成了泥塘。
更可怕的是,因為水汙染及過量食用汞汙染超標的魚蝦等海食品,這裏的居民紛紛患上了水俁病。不少人開始變得癡呆麻痹,甚至是精神失常,並且這種病還具有極高的遺傳性,水俁病會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即便居民搬離了瀨戶內海,這種病在幾百年內也不會完全消失。
這件事情,震驚了全世界。
盡管日本當局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著手治理瀨戶內海,但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中,並沒有收到好的成效。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人們不知道這裏的環境究竟還能不能夠回到當初的美好,他們所能做的僅僅是盡自己的一份力,還瀨戶內海一張盡可能幹淨的臉。
從2001年開始,優衣庫就在各店鋪設置了募捐箱,希望可以得到顧客們對治理瀨戶內海項目的捐贈。同時,公司還會匹配相同數額的捐贈。到2008年8月為止,優衣庫一共募集到1.03萬億日元的捐款,並為瀨戶內地區援助了5.7萬棵樹苗,清理了島內第四號朝拜寺廟的道路,並且還與島上居民進行了深入交流。
在這些活動中,優衣庫的員工主動去當誌願者。柳井正對每個員工強調說應該遵守相關部門的指揮,不能在治理環境的過程中造成二次汙染。他還組織員工們學習產業廢棄物應該如何處理等知識,盡管優衣庫並不會產生工業廢棄物,但柳井正覺得有必要把這樣的知識普及下去。
在市村康的指導下,優衣庫所有的誌願者還開展了清掃北海岸、清除外來入侵植物絲蘭、處理由於台風而飄來的泡沫塑料垃圾等活動。
柳井正強調,公司的經營不隻是為了贏利。即便公司還沒有發展到對社會產生足夠影響的地步,但每個經營者都應該明白自己是社會的一員,必須要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在優衣庫,單純把掙錢當成工作的人,必定不是最優秀的員工。他身上缺少一顆愛人愛己的心。
此外,優衣庫還全力配合了“日本特奧會”(通過體育活動,協助智能障礙者參與社會活動、建立自信的國際組織)舉辦“優衣庫兒童足球比賽”,優衣庫的員工們再一次充當起了誌願者的角色。柳井正從來沒有說明自己為什麼要支持此項活動,但能夠看到每一個孩子在球場上開心地奔跑,不論身體是否有殘障,這都會是最美的瞬間。
幫助別人實現夢想,也就等於讓自己完成了更多的夢想。
而柳井正在和合作廠家簽訂勞動合同後,還會不定期地派人到工廠去查看工人的工作環境,並把調查結果上報給公司總部,以確定其是否符合優衣庫倡導的人性化主題。如果不達標,很有可能下一季度的合同就轉移到其他的工廠了。
這一係列的公益活動,是柳井正在優衣庫內部推行的另一種革新。他說:“企業應該把對外的社會責任承擔起來,同時還要把目光放在對公司的切身利益有重要關係的人身上。經商和公益兩不誤,才算平衡。”
在公司內部,從2007年4月開始,柳井正開始推行“區域限定之正式員工製度”。之前那些不願意調離居住地而無法晉升為正式員工的人,現在因為新製度的推行全都成為了正式在編人員。
在東京的優衣庫大本營中,柳井正還規定每周二到周五這4天為不加班日,不管有什麼緊急事情要處理,這4天都不會加班。柳井正說:“在東京工作的員工每天都要從遙遠的市郊進市中心來上班,大部分的時間花在了路上,因此公司就更應該體諒他們的苦衷進而推行無加班日,給員工留出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家人,真正過他們自己想要的生活。”
柳井正認為,長期加班還會產生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很多員工看到其他人在加班,因此也會跟著去做,由最初的不好意思自己下班走人,到最後努力把自己偽裝成為勤勉員工的好形象,實際上這已經本末倒置了。
於是,柳井正下了一道死命令:晚上7點,公司的燈必須全部關掉,所有員工必須全部離開。
但員工們為了能夠完成自己當天的任務,有時候會自己主動留下來加班。日本員工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彼此之間的競爭早已呈現白熱化趨勢。這使得柳井正推行的無加班日有些形同虛設。
直到2007年3月,柳井正將每周4天無加班日寫進了工作製度必須堅決予以執行後,這項規定才產生了實際功效。
在柳井正的帶領下,優衣庫完全蛻變成一個公益組織。優衣庫品牌的概念,也開始逐漸地深入人心。這也恰恰正是柳井正作為日本新首富區別於其他商人的特殊之處。
美好的憧憬
根據美國 《福布斯》 雜誌的統計,2009年日本第一大富豪是柳井正,他從2008的第六名躍升為2009年的第一,身價61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14億美元。2010年,柳井正再次蟬聯這一名號。
柳井正的經營理念是,安定才是風險,不成長和死了沒什麼兩樣。在喜歡冒險的性格指導下,他把優衣庫打造成了日本的國民品牌。他還聯姻了眾多國際知名設計師,在提升了優衣庫服裝質量的同時,更提升了服裝的品位。
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經濟學係的柳井正,似乎從來都不喜歡按常理出牌。從他繼承父親西裝店鋪的那一刻開始,柳井正就在刻意違背著當時風行的奢華之風而將目光對準了平民百姓。作為前首相安倍晉三的老鄉,柳井正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什麼。關鍵在於,在通往夢想的道路上,有的人放棄了,隻有堅持下來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截至2010年8月31日,日本優衣庫在中國大陸13個城市開設的優衣庫服裝專賣店數量超過了63家。在日本國內已有超過760家,在英國擁有15家。優衣庫每年的銷售量,可以達到5億件。
柳井正說:“準確把握每一件商品是什麼、在什麼時候、在哪裏、用什麼方法生產和銷售的,才能夠讓消費者放心地把優衣庫的服裝穿在身上。”他從來沒有回避過在此期間遇到的質量問題。
2009年,柳井正在公司內部發布的一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說:“令人遺憾的是,集團於2008年進行了兩次、2009年進行了一次商品的召回事件。”這樣的場麵總是讓他覺得很慚愧。
當下的柳井正和他的優衣庫,早已經脫離了剛剛成長時的稚嫩。在接受 《第一財經日報》 記者的采訪後,記者通過柳井正認真聽問題時會在寫滿字跡的紙張反麵記筆記的小細節就斷定“這個人還有飛躍的空間”。首富,對他來說隻能證明過去的成功。柳井正曾說:“成長,不能夠變質為膨脹。”這也是他當上首富後的心聲。
麵對更長遠的未來,柳井正鄭重忠告全體優衣庫人:即使我們現在成為大企業了,也不會丟棄做零售小企業的精神。這份精神,就是變革。優衣庫不能停下變革的腳步,否則就會被潮流拋棄。他說,當下自己最需要做的事情是,忘記背後的屈辱和榮耀,抬頭努力向前進。
“今年開多少分店,關閉多少家;明年再推出多少家,關閉多少家。”類似的計劃都會事先在公司內部公布。柳井正最害怕的一個詞是“膨脹”,他希望優衣庫的每個店長和店員都能夠時刻保持著憂患意識。如果常處於不進取的狀態,那就離關門不遠了。
這不僅僅是對於一線工作人員的要求,更是柳井正對公司內部每一個員工的期望。在客服部的牆上掛著十多塊牌子,每個牌子上分別寫著公司曆年來的不同目標。柳井正希望用這樣的方法來激勵公司的員工,告訴他們優衣庫是一個一直在不斷追求變革與進取的公司。永遠保持不死的向上之心,是他最大的願望。
身為首富,柳井正感到非常幸福,也很自豪。有幸連續兩年被評為日本首富,這個頭銜對他來說不是負擔,反而非常自豪。似乎在他的身上,從來就不缺理智。即便是冒險進攻之時,也難以掩飾他身上的那份睿智。
做世界第一,這是他成為日本首富之後最大的夢想。
距離柳井正曾經許諾下要退休的截止線已經不遠了,可他依舊還坐在這個職位上,為著優衣庫的未來奔忙著。
回頭看看自己的成績,柳井正滿是溫情地說:“我想通過我們大家團結一致的努力耕耘,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累也讓人感覺很滿足,這就是一種幸福。”
這樣的創業神話其實才剛剛開始,未來的路還很長,柳井正的傳奇故事也將繼續書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