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簡單地介紹人物。如果你說“赫爾曼·波拉齊這個企業家正走著”,或者“惹達·格裏茲是個彈木琴的”,那就引得聽眾注意這些名字和特征,使你的妙語被衝淡,甚至失去效果。如果這些名字和特征不必要就不要介紹。同樣,不要以“這個醫生”或“那個雜技演員”之類的話開頭。否則,聽眾會情不自禁地發問:“哪個醫生?”“哪個雜技演員?”這些都會使他們分心。
讓我們看看下麵這個笑話:三個斜眼犯人站在一個斜眼法官麵前,法官瞪著第一個犯人問:“你叫什麼名字?”
第二個犯人回答:“伊利。”
“我沒有問你!”法官怒氣衝衝。
“我沒有說什麼呀!”第三個犯人叫道。故事講得多麼幹淨利落!如果對人物甚至名字作了介紹,頻頻加上“這”、“那”將會多麼糟糕。這是個短笑話,長笑話也要盡量減少枝蔓才好。
第三,表現出你自己對故事也很感興趣:微笑、竊笑和富有感染的活潑態度,在講故事時都是必要的。即使隻說一句笑話,也不要陰鬱和矯飾。
第四,你的眼睛要與聽眾的眼睛保持聯係。如果你麵對兩個以上的聽眾,就巡回凝視他們。不要往其他地方看,否則會分散聽眾的注意力。
第五,動詞要簡單,如“說”、“問”、“哭喊”等,不要用文采煥然或不恰當的動詞,不然,聽眾會忽略關鍵的東西。“‘哈羅’,她發出爆炸聲”,“那人獨腳跳躍出了屋子”,這些詞固然會引起神經質的笑,但對笑話的愉悅高潮卻不能起一丁點作用。
第六,要備好高潮所用的措辭和節奏。尤其是講述精彩的段落時要活力十足,富於感染力和自信。這裏有個笑話:雪莉和羅娜有一天在街上相遇,雪莉說她懷了三胞胎,羅娜為她祝賀。
“醫生告訴我,這三胞胎要300萬次才能成功一次的!”雪莉說。
“300萬次!天哪!雪莉,告訴我,你們怎麼會有時間做家務事呢?”試想,如果詳細地介紹她們的職業、年齡、相遇在何處、互致問候的話等,這笑話還有味嗎?
把握幽默的分寸感
在生活中,適度地開個玩笑、幽默一下,可以調節氣氛,消除緊張,這也是幽默的強大功效所在。但其中的分寸尺度是必須應該把握的。
(1)避免幽默運用的誤區
①誇張失度。朋友相聚,可以海闊天空神聊一番。但與初識之人則不宜大肆渲染、過分誇張,否則對方會認為你浮華不實。
②諷刺過火,辣味太過。有些人慣於挖苦諷刺別人,他津津樂道、眉飛色舞是以損害他人自尊心為前提。這種人必將成為社交中“孤獨的牧羊人”。
③故作幽默。幽默的特征之一是其質樸性。幽默語在心裏感覺上應該是輕鬆明快、自然的。幽默的大敵是做作,矯揉造作永遠與美無緣。“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品質”,高尚的幽默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④爭強好勝。幽默的目的不是壓倒對方。有時會遇上對方是幽默高手,他能妙語連珠出口成章,這時你千萬要保持風度不可興起競爭之心。遇到這種人你要注意傾聽,以觀眾身份來觀察學習,任由對方得意地發揮幽默,從中學習對方長處,了解對方的個性,一樣能達到拉近距離的目的,還會令對方賞識你。
假如你心中有不平意念,一心隻想用幽默來打倒對方,就可能使氣氛陷入緊張,引發對方的不滿,這是社交場合的致命傷。幽默的目的在於使社交場合氣氛融洽,利用笑與對方順利交流,而不是以打倒對方為目的。
(2)幽默必須真實而自然聽了肯尼迪總統的就職演說後,尼克鬆偶然碰到肯尼迪的一個助手——特德·索倫森。他們開始談論肯尼迪的演說。
“要是我能說上幾句該多好啊!”尼克鬆說。
“指哪一部分?”索倫森想知道,“是不是那部分‘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
尼克鬆:“不。是開頭的那部分,‘我願莊嚴地起誓。’”我們經常看到和聽到一些政治家們的幽默言行,他們大多把幽默的力量運用得十分自如,真實而自然。沒有聳人聽聞,也不嘩眾取寵,更不是做戲。這是因為,他們都知道太精於說妙語和笑話,對個人的形象並無幫助。
但是有的政治家就不那麼高明了,他們搖頭擺尾、手勢又多又複雜。有的人智力平平,卻非要附庸風雅,企圖以成串的笑料和廉價的笑來博得聽眾的歡心。他們硬要把自己塞進別人的肚子裏,不顧別人是不是有這個胃口。結果也許真的引起了笑,但很可能是笑他形象的滑稽和為人的淺薄。芝加哥有個人,他一心想得到某俱樂部主席的位置。他在一次對俱樂部成員的演說中,表現過了頭,在不到兩小時的演說過程中,他至少說了50則笑話,並配以豐富的表情和確實引入發笑的手勢。聽眾們被逗得哈哈大笑,在他講完最後一則笑話時,有人大叫“再來一個!”
這位老兄也真的再來了一個,再次把人逗得瘋狂大笑。但是他沒有當上俱樂部主席,他的票數是候選人中的倒數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