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公子光相比,專諸在政治上相當幼稚的,他是權力之外的人,當然不明白權力超越親情。
公子光故做可憐狀說:“吳王僚貪婪恃勇,現在得到好處,當然不願意拱手相讓,所以我才要尋找可以患難與共的勇士,齊心協力除掉吳王僚,隻有您能明白這個道理。”
專諸又說道:“您說的話真是太露骨了。”
公子光答道:“這件事關乎國家的命運,我不能不做,現在我是把性命交到你的手裏。”
專諸沉默了片刻。是的,他確實無意理會公子光與吳王僚的紛爭,但是公子光視賢下士,推心置腹,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這是時代的觀念,他隻是鄉村鄙夫,卻能得到公子的器重,他不能不感到一種驕傲。
他抬起頭,以堅定的目光看著公子光說:“好,請您下命令吧。”
公子光大喜,但他還沒想出一個完善的計劃,因而說道:“現在時機還未成熟。”
專諸已經下定決心,要幫助公子光完成大業,他提出自己的看法:“要刺殺君主,首先要能接近他,得尋找他所喜歡的東西。吳王僚喜歡什麼呢?”
公子光想了想,答道:“他喜歡吃各種美味佳肴。”
專諸一聽,心裏有主意了,又問:“哪一種佳肴是他最喜歡的?”
“烤魚。”
“那好,請讓我先花點時間學習烤魚。”專諸回家打點行李,到太湖去學習烤魚技術了。
轉眼間幾年過去了。到了公元前515年,吳王僚派弟弟掩餘、燭庸出兵攻打楚國,不想卻遭到楚軍的前後夾擊,進退兩難。
而這個時候,吳國政壇重要級人物,吳王僚與公子光的叔父季紮正在中原諸國訪問,伍子胥敏銳地發現,這是幹掉吳王僚的最佳時機。
伍子胥便跑去對公子光諫言道:“吳王伐楚,他的兩個弟弟現在都困在楚國,吉凶未知。現在可以動手殺吳王僚了,時不再來,機不可失!”
公子光點點頭,便召見專諸,對他說:“如今兩位王弟被困在楚國,而季紮還未歸國,這是我奪回王位的最好時機。這件事能否成功,關鍵在您身上。”
專諸答道:“不錯,現在吳王僚把兩個弟弟與將軍們都調到楚國戰場,朝中力量薄弱。這時我們發難,他是沒有能力阻止的。”
如何刺殺吳王僚呢?公子光把整個計劃跟專諸說一遍,專諸聽後直點頭。這個計劃就是設下鴻門宴,邀請吳王僚出席,由專諸在酒宴上刺殺吳王。
可是這個行動有一個很大的風險,吳王僚是個很謹慎小心的人,而且壯碩有力,武藝高強,如果不能一刀刺死,那就沒有第二次機會了。
公子光要孤注一擲。當吳王僚接到公子光的請柬時,他心有狐疑,對老母親說:“公子光設了酒宴,請我去參加,會不會有什麼變故呢?”
母親也覺得公子光在這個時候設宴,似乎別有用心,便提醒吳王僚說:“公子光最近心情好象不太好,常有怨氣,你還是小心點的好!”
吳王僚不想出席,可是又不好拒絕,為了謹慎起見,他特地帶了精銳的衛隊,衛兵們都手執武器,從王宮一路排到公子光家門口。不僅如此,
吳王僚還穿上帶有三層鐵片的優質鎧甲,以防萬一。
酒宴設在公子光家中,吳王僚與公子光坐在上座,階下的座客多是吳王僚的親信。由於不信任公子光,吳王僚的貼身衛士在宴會上手握長戟,
站在他的兩旁,看這個架式,想要在酒宴上刺殺吳王僚,確實並非易事。
可是公子光已下定破釜沉舟的決心。
在公子光家中的客廳下,有一個隱蔽的地下室,他把鎧甲武士埋伏在此,隻要等他一聲令下,將從地下室衝出來,對吳王僚的人馬,格殺勿論。事情成敗與否,關鍵要看能否成功刺死吳王僚,刺殺的重任,落在專諸的身上。
為了能一擊致命,公子光物色了一把無堅不摧的寶劍:魚腸劍。為越國歐冶子所鑄。
歐冶子是春秋時代最偉大的鑄劍師之一,吳越文明雖然落後於中原,但自春秋後期起,其製造工藝技術突飛猛進,此間最著名的寶劍,多出自吳越。
歐冶子鑄劍技術之高,冠絕天下,其所鑄之劍有龍淵劍、泰阿劍、工布劍、湛盧劍、純鉤劍、勝邪劍(亦稱豪曹劍、磐郢劍)、魚腸劍、钜闕劍,都是中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寶劍。
公子光從歐冶子手中弄到了魚腸劍,這是一把短劍,劍身上有紋理。這把劍,也稱為魚藏劍,名字的來源,大約就是專諸將這把短劍藏在魚身之中,故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