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掩襲鍾吾,水漫徐都(1 / 2)

這一番話,讓伍子胥心裏的石頭落下了。他打心裏覺得,吳王闔閭確實是位有著遠大理想與抱負的君主。

闔閭的事業,就是自己的事業,想到這裏,他對闔閭說:“要治理國家,首先得使國家安定,社會有秩序,民眾各盡其職,然後才可以成就王霸之業。”

闔閭是真心向伍子胥討教,並非純粹作秀。他很明白,吳國雖然軍事力量強大,但根基卻不深,還有許多東西需要學習,於是他又問:“具體要怎麼樣做呢?”

伍子胥提出十二字方針:“立城郭,設守備,實倉廩,治兵庫。”。這其實是把楚國經驗搬到吳國,如果用後來孫子的話說,伍子胥的戰略就是“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這樣,楚國與吳國兩個國家都拚命的築城,築城是一件很勞民傷財的事,可是效果有所不同。楚國是將築城當作抵擋吳國進攻的防線,而吳國築城則是作為一種戰略威懾,從雙方戰略態勢看,楚國仍然是消極防守,而吳國仍然是主動進攻。

為了打擊對手,吳王闔閭大肆收留楚國的逃亡分子,伯嚭就是其中一人。

伯嚭是楚國三朝重臣伯州犁的孫子。二十多年前,王子圍(楚靈王)發動政變,推翻楚王郟敖,誅殺伯州犁,伯嚭便逃到國外。吳王闔閭上台後,同樣是楚人的伍子胥得到重用,伯嚭想碰碰運氣,便前來投奔。

伍子胥在吳王麵前大力舉薦伯嚭。伯嚭的經曆與他自己有類似之處,因而在內心深處,他把伯嚭當作同病相憐之人。初見伯嚭時,伍子胥仿佛看到自己的影子,有一種親近感,覺得他是一個可以信任的人。

吳國大夫被離問伍子胥:“您為什麼第一次見到伯嚭就信任他呢?”

伍子胥答道:“我們身世有相似之處,正所謂同病相憐,誰不愛自己的親人,誰不懷念自己所思念的人呢?”

被離提醒伍子胥:“您所看到的隻是外在的相似,伯嚭內心深處是不是跟您類似呢?”

伍子胥沒想過這個問題,他答道:“這我就不知道了。”

被離歎了一口氣,對伍子胥說:“您要小心點啊。依我觀察,伯嚭眼光如鷹,走路時象虎,完全是一個追逐名利之人,他的性格跟你可不一樣,你得小心點才行,不可太親近了。”

這一番話,伍子胥並不以為然,他仍然向吳王闔閭舉薦。伯嚭被任命為大夫,並很快成為吳王所信任的人之一。

掩餘、燭庸兩人逃往楚國後,吳王闔閭歸怒於徐、鍾吾兩國政府的通風報信,決心拿徐國與鍾吾國開刀。

公元前512年冬季,吳國大軍突然掩襲鍾吾國。鍾吾軍隊大敗,君主成為吳軍的階下之囚。這是吳王闔閭奪位後的第一次大規模用兵,旗開得勝。

緊接著,吳軍挾勝利之餘威,又攻入徐國。徐國堅守都城,並派人緊急向楚國求援。楚昭王派遣沈尹戌率軍馳援,然而還是慢了一步。

吳軍的作戰十分靈活,采取了一種創造性的進攻方法:在山區截流築壩,在河水積蓄到一定水位時,毀掉大壩,洪水奔騰而下,衝毀了城牆,徐都成為一片汪洋之澤。

徐國君主無法再戰了,他將自己的頭發剪斷後,攜妻帶子,出城向吳王闔閭投降。吳王闔閭赦免徐國君主,並允許他流亡到楚國。

吳國開始顯示出十足的霸氣。

破鍾吾、滅徐國後,吳王闔閭的目標直指楚國。闔閭下達軍隊動員令,籌備進攻楚國,可是命令下達後,卻遲遲沒有出兵。

原來闔閭心裏有個疙瘩。他最信任的人是伍子胥與伯嚭,這兩人都是被楚國政府迫害而逃亡到吳國的,與楚國政府有深仇大恨,兩人都有極強

的報複心理,不達目的不肯罷休。闔閭擔心一旦伍子胥與伯嚭率領吳軍深入楚國後,會過於衝動、感情用事,急於求成,如果這樣的話,那麼

軍隊便很可能陷入災難。

闔閭把伍子胥與伯嚭兩人召來,問他們說:“我想出兵攻打楚國,你們兩位怎麼看呢?”伍子胥與伯嚭都麵帶喜色說:“我們願意效勞。”闔閭沒有回答,他站在高台上,南風徐徐,突然他迎風而嘯,而後又一聲輕歎,沒有吭聲。

伍子胥十分精明,他猜測到了吳王闔閭的心思。不錯,伍子胥確實恨不得殺回楚都,雖然楚平王死了,但也得把他的屍體挖出來羞辱一番。楚平王的兒子、孫子,這些王室成員也不是好東西,得抓起來出口惡氣。他時常有意無意地透露出心中的熊熊怒火,而這正是吳王所擔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