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終人散(3 / 3)

據記載,史迪威在出白宮的路上,“甚至對他的副官表示了他對總統的有點勉強的稱讚之意,仿佛他最後終於感覺到了羅斯福有一絲魅力”。

在日本節節敗退的形勢下,史迪威非常想重回中國戰場,尤其在聽說“那裏的人都很思念他”,孫立人等一批中國軍官聯名給羅斯福上書,要求他返回中國之後,他真希望這些請求變成現實。但是,蔣介石怕他,徹底根絕了他的這一希望。

作為一名堅決反法西斯的戰士,史迪威是何等地想參加對日本的最後一擊啊!他征得馬歇爾將軍的同意,去太平洋地區訪問了一個月,希望西點軍校的老同學麥克阿瑟將軍給他個指揮戰鬥的位子。麥克阿瑟問道:

“是否願意出任我的參謀長?”

“我不幹,我認為我適合當一名前線司令官。”

“你作為四星上將,是否願意出任一個集團軍司令?”

“隻要讓我帶兵打仗,指揮一個師也願意。”

“哎,你說到哪裏去了!隻要你願意指揮一個集團軍,我就不願讓任何其他人替換你。”

六月二十三日,史迪威正式出任第十集團軍司令。

也就是在史迪威準備指揮第十集團軍的時候,馬歇爾將軍和阿納德將軍借機報複了陳納德將軍。他們在改組在華空軍的過程中,有意任命斯特拉邁耶將軍為美軍駐華空軍司令,使其一躍成為陳納德將軍的頂頭上司。為此,陳納德將軍憤而辭職,結束了自己的戎馬生涯,並於日本投降前夕飛回了美國,為組建飛虎航空公司四處遊說。日本投降以後,陳納德重返中國,在籌辦航空公司的同時,與陳香梅女士完婚。他於一九五八年七月二十七日去世。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美國在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蘑菇雲升起,震驚世界;

八月八日,蘇聯宣布對日作戰;

八月九日,美國在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震驚日本朝野;

八月十四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按原定計劃,史迪威指揮的第十集團軍應占領朝鮮,但因蔣介石曾就傳聞中史迪威將軍將率領美軍在中國沿海登陸之事詢問華盛頓,新任總統杜魯門答說:“史迪威不會在中國沿海登陸。”麥克阿瑟將軍隻好將第十集團軍部署到日本去。這對史迪威而言,無疑是最大的痛苦!

九月二日,史迪威因在緬甸戰役中有功,受命參加在東京灣舉行的日軍投降簽字儀式。為此,他感到高興。

九月二十六日,史迪威致電馬歇爾將軍,要求批準他去中國北平看望老朋友。但蔣介石卻通過外交途徑通知美國:“不同意!”理由是“怕被共產黨利用”,並允諾“一旦中國形勢恢複正常,將正式邀請史迪威訪華”。從此,一直懷念中國的史迪威將軍再也沒能回到中國。

十月十八日,史迪威回到了美國。由於第十集團軍被解散,他暫時被分配在華盛頓供職,擔任軍需裝備委員會主任。

翌年——一九四六年一月,史迪威被任命為第六集團軍司令,負責西部防禦司令部的工作。是年八月,他顯得“消瘦、臉色不好,覺得乏力”。同時,他還“感到手腳冰冷,有時還頭暈目眩,體力不支,幾次昏睡在椅子上”。經過化驗,醫生發現他的肝部有可疑的東西。他預感到了人生的末日即將來臨,但並不認輸,“仿佛要向病魔挑戰似的,一口氣漫步了幾英裏”。

九月二十八日,史迪威住進了萊特曼陸軍醫院。十月三日,“他腹部做了次手術,結果發現他患的是胃癌,並擴散到了肝部,已到晚期”,但“令醫生不解的是他不曾有過疼痛的感覺”。

史迪威就要告別人世了,作為一名戰士,他“還有一個願望,就是能獲得一枚戰鬥步兵紀念章。這是一種刻有一支步槍圖案的普通紀念章,凡經過戰火考驗的步兵都可獲得。十月十一日,接替史汀生任陸軍部長的帕特森宣布授予史迪威將軍戰鬥步兵紀念章”。

史迪威在彌留期間,講了一段頗為聞名的話:“滿洲不是一個壯觀的場麵嗎?……我心裏癢癢地想丟掉鏟子,到那裏去和朱德在一起,背上來複槍。”

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二日午後不久,史迪威在沉睡中與世長辭。根據他的生前願望,沒有為他舉行葬禮。他的屍體火化後,骨灰撒進了太平洋。

從此,史迪威作為一名戰士的生涯畫上了句號。但是,史迪威在華演出的這幕悲劇還吸引著不少的後人……

一九九四年九月十六日

草於京城苦樂居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十一日

完於京城苦樂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