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
(2014年5月4日)
習近平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同誌們: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很高興來到北京大學同大家見麵,共同紀念五四運動95 周年。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向北京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向全國各族青年,致以節日的問候!向全國廣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剛才,朱善璐同誌彙報了學校工作情況,幾位同學、青年教師分別作了發言,大家講得都很好,聽後很受啟發。這是我到中央工作以後第五次到北大,每次來都有新的體會。在洋溢著青春活力的校園裏一路走來,觸景生情,頗多感慨。我感到,當代大學生是可愛、可信、可貴、可為的。
五四運動形成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五四運動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代又一代有誌青年“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曆史洪流中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青春樂章。
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是這段光榮曆史的見證者。長期以來,北京大學廣大師生始終與祖國和人民共命運、與時代和社會同前進,在各條戰線上為我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我說過,現在,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標,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行百裏者半九十。距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標越近,我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動員廣大青年為之奮鬥。
光陰荏苒,物換星移。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曆史。青年是標誌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於青年。
廣大青年對五四運動的最好紀念,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以執著的信念、優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擔負起曆史重任,讓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奪目的時代光芒。
同學們、老師們!
大學是一個研究學問、探索真理的地方,借此機會,我想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同各位同學和老師交流交流想法。
我想講這個問題,是從弘揚五四精神聯想到的。
五四精神體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近代以來追求的先進價值觀。愛國、進步、民主、科學,都是我們今天依然應該堅守和踐行的核心價值,不僅廣大青年要堅守和踐行,全社會都要堅守和踐行。
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
古人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如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莫衷一是,行無依歸,那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就無法前進。這樣的情形,在我國曆史上,在當今世界上,都屢見不鮮。
我國是一個有著13 億多人口、56 個民族的大國,確立反映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認同的價值觀“最大公約數”,使全體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進,關乎國家前途命運,關乎人民幸福安康。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念。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是中國先人對當時核心價值觀的認識。
在當代中國,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應該堅守什麼樣的核心價值觀?這個問題,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實踐問題。經過反複征求意見,綜合各方麵認識,我們提出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麵的價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麵的價值要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層麵的價值要求。這個概括,實際上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麼樣的國家、建設什麼樣的社會、培育什麼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
中國古代曆來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某種角度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個人層麵的要求,齊家是社會層麵的要求,治國平天下是國家層麵的要求。我們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傳承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寄托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上下求索、曆經千辛萬苦確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載著我們每個人的美好願景。我們要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體人民一起努力,通過持之以恒的奮鬥,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諧、更加美麗,讓中華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強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