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今天,我們13 億多人的一切奮鬥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這一偉大目標。中國曾經是世界上的經濟強國,後來在世界工業革命如火如荼、人類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時期,中國喪失了與世界同進步的曆史機遇,落到了被動挨打的境地。尤其是鴉片戰爭之後,中華民族更是陷入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悲慘狀況。這段曆史悲劇決不能重演!
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我們的目標,也是我們的責任,是我們對中華民族的責任,對前人的責任,對後人的責任。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和堅定信念,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中國已經發展起來了,我們不認可“國強必霸”的邏輯,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中華民族被外族任意欺淩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為什麼我們現在有這樣的底氣?就是因為我們的國家發展起來了。現在,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這是中國人民用自己的百年奮鬥贏得的尊敬。想想近代以來中國喪權辱國、外國人在中國橫行霸道的悲慘曆史,真是形成了鮮明對照!
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
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比如,中華文化強調“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強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強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主張以德治國、以文化人;強調“君子喻於義”、“君子坦蕩蕩”、“君子義以為質”;強調“言必信,行必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強調“德不孤,必有鄰”、“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貧濟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這樣的思想和理念,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這些思想和理念,既隨著時間推移和時代變遷而不斷與時俱進,又有其自身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
我們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升華。
價值觀是人類在認識、改造自然和社會的過程中產生與發揮作用的。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由於其自然條件和發展曆程不同,產生和形成的核心價值觀也各有特點。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曆史文化相契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正在進行的奮鬥相結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裏來的,要到哪裏去,想明白了、想對了,就要堅定不移朝著目標前進。
2013 年12 月26 日,我在紀念毛澤東同誌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講話時說:站立在960 萬平方公裏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 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曆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我們要虛心學習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們不能數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別國的發展模式,也絕不會接受任何外國頤指氣使的說教。
我說這話的意思是,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實現中國夢,必須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而這“三個自信”
需要我們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定作支撐。
我為什麼要對青年講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問題?是因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餘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鑿井者,起於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青年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並身體力行大力將其推廣到全社會去。
廣大青年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在以下幾點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學,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知識是樹立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礎。古希臘哲學家說,知識即美德。我國古人說:“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大學的青春時光,人生隻有一次,應該好好珍惜。為學之要貴在勤奮、貴在鑽研、貴在有恒。魯迅先生說過:“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大學階段,“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有老師指點,有同學切磋,有浩瀚的書籍引路,可以心無旁騖求知問學。此時不努力,更待何時?要勤於學習、敏於求知,注重把所學知識內化於心,形成自己的見解,既要專攻博覽,又要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學會擔當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