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向上向善的力量蓬勃生長
——一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大眾日報評論員
共有的精神家園, 離不開核心價值理念的支撐;民族複興的偉大夢想, 需要核心價值理念的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用“三個倡導”確立了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價值觀念, 鮮明地亮出了我們這個國家與民族的精神底色。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必將進一步提振13 億人昂揚向前的“精氣神”, 在全社會凝聚起向上向善的蓬勃力量。
真正把一群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凝聚在一起的,是那些受到廣泛認同的價值觀念, 這些價值觀念為人們提供了判斷是非的標準和日常行為的準則, 是把億萬民眾連接在一起的精神紐帶。縱覽不同國家的發展曆程, 一個國家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 能夠經受住各種風浪的考驗,其根本的力量源泉往往是那些能夠凝聚人心、讓全體社會成員並肩奮鬥的核心價值理念;而一個社會由治而亂, 甚至走向崩潰, 常常肇始於思想經緯的紊亂, 開端於道德防線的失守。可以說, 有沒有一個讓人們發自內心認同並自覺踐行的核心價值觀, 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能否跨越發展道路上的“現代化陷阱”, 能否順利抵達繁榮興盛的彼岸。黨的十八大提出“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個重要著眼點, 就是要在國家精神的層麵上築牢這條引導全民族團結和睦、奮發向上的精神紐帶, 從而使我們的國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強起來, 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時代在發展變遷, 道德問題已經成為一個關係大局、關乎民心、關聯民生的重大課題。社會上的種種誠信缺失、喪失道德底線的行為, 種種見利忘義、造假欺詐、損人利己的現象, 種種混淆是非、美醜、善惡標準的問題,以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 信仰迷失、精神空虛等等, 看似是單個人的文明程度、道德水準不高所致, 實際上最根本、最深層的原因在於缺乏核心價值觀的支撐, 在於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還不夠強大。隻有當全社會恪守的核心價值觀真正確立起來, 社會的共識才能達成, 共同的約定才能形成, 有利於崇德向善的製度設計、規則製定才能有根本的遵循。24 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之所以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 就在於它順應了廣大人民群眾對良善美德的強烈呼喚, 回應了全社會的道德關切, 既為解決當前思想道德領域的問題指明了方向, 又具有很強的規範性與操作性, 為每一個人構築富有良善與德行的心靈居所提供了指南。
“三個倡導”, 從國家、社會、公民個人三個不同層麵明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與價值準則。這三個層麵之間既有區別又相互聯係、相互貫通, 集中體現了國家、集體與個人在價值目標上的統一, 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準確把握“三個倡導”, 一方麵要從宏觀到微觀, 充分看到國家的富強與社會的進步是個人幸福的基礎, 隻有國家好, 社會好, 個人才能好;另一方麵, 要充分認識到從人的訴求出發是一切道德信仰能夠落地生根的關鍵, 要立足人的精神需要打通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麵的互動通道, 把與人們的精神世界產生共鳴、與人們的所思所想產生共振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切入點與落腳點, 使三個層麵的價值理念都能夠內化為人們自覺遵守的道德法則, 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山東是齊魯文化發祥地, 道德傳統源遠流長。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美德山東、文明山東、誠信山東建設, 開展1
值觀的有益探索與實踐, 尤其是全省上下深入推進的“四德工程”建設, 已經成為我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實踐載體, 為培育文明和諧社會風尚, 促進經濟文化強省建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就要把“四德工程”作為有力抓手和關鍵環節, 從小處切入, 從具體事、身邊事抓起, 由淺入深, 由小到大, 由點及麵, 推動形成共同的道德意願與道德風尚, 讓向上向善的力量在齊魯大地蓬勃生長。
(2014 年2 月18 日《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