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時代的行動者
湖南日報評論員
馬年春晚,一則“扶不扶”小品引發出全社會的關注與共鳴;前幾天,深圳地鐵口一名公司高管跌倒,持續50分鍾內沒有盼來行人的有效援手而不幸離世,這樣的一幕悲劇,直接將虛構的文藝作品拉回到現實生活中。看似事不關己的事例,儼然成為了一道道德考題、試紙——有人溜之大吉,有人“愛莫能助”,有人不避風險挺身相助。
古語雲:人之初,性本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道理誰都懂,可為什麼一事當前,表現卻截然不同?
培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鍵在於每個公民的點滴踐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24 字的“三個倡導”寄寓國家理想、凝結社會期待、訴說共同願望,以強大的精神力量凝聚起全社會崇德向善的共識。當下,無論是對道德楷模、“最美人物”的由衷敬仰,還是學雷鋒、各種誌願服務活動的火熱開展,抑或是對道德失範、社會醜惡現象的鞭笞撻伐,都說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隻有付諸行動,變成國家、社會、公民個人的行為取向和價值訴求,才能真正規範行為、引領風尚。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們身邊,無數人正用實幹為這句話代言。
常德臨澧農民父子沈克泉、沈昌健30 多年癡情堅守雜交油菜之夢;臨湘企業家李國武20 年“焚假反假”的義舉,讓他成為廣大消費者心中的“反假英雄”;湘潭大學校園裏,妻子教書育人、丈夫擺攤賣餅的堅守愛情令人動容;還有孝老愛親模範廖月娥、敬業奉獻模範何瑤……這些我們身邊的凡人善舉,都是高揚社會正能量的典型、標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來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條,人人都可以用實幹彰顯價值追求,培厚道德的土壤。
同樣,當崇德向善的價值共識轉化為實際行動,當理性文明的價值理念轉化為時代風尚,這個社會就會更加和諧,每個人都能享受到良好價值觀帶來的福祉。
弘揚正氣,就得壓住邪氣。對那些傷風敗俗的醜惡行為,對那些激起公憤的缺德現象,對逆襲社會主流價值的人和事要敢於說“不”,敢於亮出自己讚成什麼、反對什麼。隻有讓造假者受到懲罰,讓訛詐者付出代價,讓是非不分者受到教育,才能澄清模糊認識、捍衛道德底線,引導人們自覺做良好道德風尚的建設者,做社會文明進步的推動者。
作為雷鋒的家鄉人,我們更應主動擔當起賡續雷鋒精神、踐行核心價值觀的責任與使命。不管是堅守崗位,還是別人有難時伸手幫一把,或是勇敢抵製不文明行為,都稱得上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動者。
西方諺語稱,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培植社會文明也是潛移默化、久久為功的長期過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宏大的、漫長的係統工程。但隻要每個人都發揮主動精神和自律精神,把小事做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核心價值觀就能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落到實處,就能彙聚起蓬勃力量,將社會推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2014 年3 月4 日《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