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勤奮型性格(1 / 1)

對於一個人來說,除了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外,還需要擁有勤奮的品質。古往今來,凡取得成就的人沒有一個不是因勤奮才獲取碩果、攀登高峰的。而且機遇與勤奮是孿生的,上天隻會把機遇給勤奮的人,勤奮的人總有一天會有他的機遇,會擁有他意外的收獲。

性格特征

勤奮型性格的人,能吃苦耐勞,有韌性。關於勤奮,文學家說勤奮是打開文學殿堂之門的一把鑰匙;科學家說勤奮能使人聰明;而政治家說勤奮是實現理想的基石。寶貴的勤奮,不光是身體上的勤奮,而是精神上的勤奮,勤奮靠的是毅力。要想知道一個人的成就有多大,不光要看他所獲得的榮譽和知名度,而要著重了解他在成功之前究竟留了多少汗,克服了多少困難,花費了多少心血,準確地說就是看他到底有多勤奮。要知道,曾經有過失敗的人或許是勤奮的,但最終獲得成功的人絕不是懶惰的。

典型人物

我國古代早就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裏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匡衡買不起書,隻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隻求人家借書給他看。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裏幹活,隻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裏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裏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霍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裏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讚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有一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裏,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大散文家。

我國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梅蘭芳曾說過:“我是個笨拙的學藝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他說的一點也不假。梅蘭芳年輕的時候去拜師學戲,師傅說他長著一雙死魚眼睛,灰暗、呆滯,根本不是學戲的料,不肯收留他。然而,天資欠缺不但沒有使梅蘭芳灰心、氣餒,反而促使他變得更加勤奮了。他喂鴿子,每天仰望著天空,雙眼緊跟著飛翔的鴿子,窮追不舍;他養金魚,每天俯視水底,雙眼緊跟著遨遊的金魚,尋蹤覓影。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梅蘭芳的眼睛終於變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閃閃生輝,脈脈含情。

性格與命運

科學家指出,勤奮可以反複地刺激人類的腦細胞,並通過這種頻繁的刺激把獲取的信息儲存起來,以便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可以及時地提取出來。而且勤奮還可以提高頭腦的靈活性,使人變得更加聰慧靈敏。一些天資較差、智力較低的人,可以通過勤奮和努力化拙為巧、變拙為靈。而那些無論在事業還是人生中最終取得成功的人,無一不是通過勤奮努力換來的。因此,勤奮是邁向成功的階梯。一個人隻要願意刻苦地奮鬥,刻苦地努力,相信成功就已經不遠了。

一般說來,勤奮型性格的人的命運,往往要經曆一番艱辛的勞苦,但勞苦之後都會有所成就。勤奮型的人如果能懂得變通,靈活用腦,能加快取得成功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