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實現目標,自卑的人則隻有憑借僥幸。自信者的失敗是一種命運的悲壯,自卑者的成功則是一種命運的悲哀。有人說,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如若不充分認識這一點,有一天會連原來的一半也喪失。
性格特征
自信型性格是一種典型的外向型性格,具有這種性格特點的人,一般都表現得充滿自信,總是能夠大膽、沉著地處理各種棘手問題,並且給人以大大咧咧、不拘小節的印象。
典型人物
在我國古代,有一個大家都熟知的“毛遂自薦”的故事。
當時,秦國攻打趙國,趙國雖然竭力抵抗,但仍因力量不足,節節敗退。於是趙王便請平原君想辦法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接到旨意,打算從自己數千名家臣中挑選出有勇有謀的20人隨同前往。他手下有三千門客,可是真要找文武雙全的人才,卻並不容易。挑來挑去,隻挑中19個人,其餘都看不中了。他正在著急的時候,有個門客站了起來,自我推薦說:“我能不能來湊個數呢?”平原君上下打量了一番這個門客,問道:“你是什麼人?到我這兒有幾年了?”那個門客說:“我叫毛遂,到您這兒已經3年了。聽說您為了救趙國,將到楚國去遊說,我願意隨您前往。”
平原君聽了笑笑說:“三年的時間,不算短了。一個人如果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就好像錐子裝在囊中會立刻把它的尖刺顯露出來那樣,他的才能也會很快地顯露出來。可你在我府上已住了三年,我還沒聽說你有什麼特殊的才能。我這次去楚國,肩負著求援兵救社稷的重任,沒有什麼才能的人是不能同去的。你就留下來好了。”
平原君很坦誠地勸毛遂留下來,但毛遂卻充滿自信地回答說:“您說得不對,不是我沒有特殊才能,而是您一直都沒把我裝在囊中。若早把我裝在囊中,我的特殊才能早就像錐子一樣脫穎而出了。”從談話中,平原君似乎覺得毛遂確有才能,於是接受了毛遂的自薦,湊足20名隨從,前往楚國。
到了楚國後,平原君跟楚王從早上談到太陽下山,還沒有談好。這時那些門客們都等著急了,而且他們也都想看看那個自薦的毛遂到底有什麼本事,於是就一起讓毛遂去試試說服楚王。
隻見毛遂不慌不忙,拿著寶劍,上了台階氣定神閑,有理有據地一番陳述把楚王說得連連點頭稱是。於是楚王答應合縱,隨即毛遂叫楚王的侍從馬上拿雞、狗、馬的血來。他捧著銅盤子,跪在楚王的跟前說:“大王是合縱的縱約長,請您先歃血。”
楚王歃血後,平原君和毛遂也當場歃了血。楚、趙結盟以後,楚王就派春申君為大將,率領八萬大軍,奔赴趙國。
性格與命運
愛默生說,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秘訣。自信的氣質是一種對自己內在的認可和展現。一分自信,一分成功,十分自信,十分成功。古往今來,許多人之所以失敗,究其原因,不是因為無能,而是因為不自信。自信,使不可能成為可能,使可能成為現實。不自信,使可能變成不可能,使不可能變成毫無希望。
自信能夠讓人不斷地取得勝利。當你不自信的時候,你就難於做好任何事,然而當你對自己充滿信心的時候,你會覺得所有的困難都變得簡單了。自信的人,並不是處處比別人強的人,而是對事有把握,知道自己的存在有價值,知道自己對環境有影響力。他具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懂得如何安排自己的優勢與弱勢,而且有自信的心態,他的優勢更容易激發出來。這樣的人自我認識接近客觀,又懷有積極情緒,人的整體狀態會得到最佳組合。
通常人們總是喜歡充滿自信的人。因為此類型的人,往往性格開朗樂觀,他們在遇到困境的時候,總能把困境當成一次挑戰的機會,從不會輕易被困難打倒。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弱點,有或重或輕的自卑心理。所以在麵臨困難和險境時,人們常常希望有一位自信堅定的人出現,可以完全的去信賴他,並且從他身上看到希望。即使他們不能幫助自己解決問題,但他們帶來的力量已經足以使自己獲得勝利的信念。他們知道與自信的人在一起,困難隻是生活中一次不同的體驗,而絕非大禍臨頭。
自信型性格的人,比較樂觀,對自己有信心,如果行動力也強的話,一般都能有所成就。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對自己過於自信,否則就成了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