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自私型性格(1 / 2)

自私型性格的人,一切總是以自我為中心,這是此類型的人最大的特點。如果自私與聰明相結合,那麼,這種人也許會獨立地幹出一番大事來;反之,結果就不那麼樂觀了。一般說來,自私型性格的人很難有幾個知心的朋友,這也是由於其性格中以自我為中心的成分過多的緣故所導致的。

性格特征

自私自利是人性當中最不可取的一種性格。自私自利者往往是一些狂熱分子,一門心思隻想到自己,從來不想一想他人。自私自利者隻關心自己,而無視他人的利益,個人的小我吞沒了大我,這種私欲惡性膨脹的人,永遠無法滿足自己的欲望,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講的就是那種極端自私自利的人,這種人最終必將被自己惡性膨脹的貪婪所吞噬。自私的人不想奉獻,隻想占便宜,這種人最終不會獲得成功和財富,而隻能擁有自己——形影相吊,顧影自憐。

典型人物

曆史上的宋高宗可以說是一個比較自私的人。

宋高宗即位後,在金兵追擊下不斷南逃。據說,趙構有一次在黃河北岸被金兵追逼,隻剩下了他單身匹馬,後有忠臣之子李馬舍生忘死地背著他逃至河邊,又駕船過河,才幸免於難。事後,趙構為了標榜自己是真命天子,有天神相助,捏造出了“泥馬渡康王”的故事。他擔心李馬會揭穿真相,便將李馬藥啞,不久殺死了李馬。

史書上記載,由於宋高宗趙構後來因意外失去了生育能力,而他唯一的兒子趙旉也於三歲時患病臥床,後又由驚嚇導致病情加劇,不久便重病而死。趙旉夭折後,宋高宗擔心自己的子嗣問題,決定在宋太祖的後代中選一名作為養子。北宋皇帝均為宋太宗子孫,為什麼宋高宗一定要選宋太祖的後代呢?其實這也是他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心理在作怪。要不為什麼宋高宗連自己的父親宋徽宗和兄長宋欽宗都不管不顧?那也是生怕他們歸國後奪了自己皇位,所以才一味地投降賣國。顯然,宋高宗選擇宋太祖後裔作子嗣,其中有更深層的政治意味——那就是由於宋高宗自知道自己的皇位是“從天而降”的,為了顯示嗣位的正統性,宋高宗以為:隻要從宋太祖的直係後人選一名作為子嗣,定然能都大大加強自己的正統形象。所有的這一切,依然是以宋高宗本人為中心。

那時,宋太祖的後代已經相當龐大,傳孫已經有一千六百人。經過仔細選擇,最後留下了兩名孩子,其中一名瘦小的叫趙伯琮(即後來的宋孝宗趙眘),為宋太祖七世孫。但因為此時宋高宗還不到三十歲,仍然相當年輕,他還是希望將來能有自己的孩子,所以並沒有立即冊立趙伯琮為太子。之後,宋高宗分別封趙伯琮、趙伯玖為普安郡王、恩平郡王。

從宋徽宗死在金國後,金人就不斷放風,說要把宋欽宗或其子趙諶送回開封,冊立為宋帝。金人此舉,無非是要故意擾亂南宋朝廷。在這樣的情況下,南宋朝廷立太子便成為十分必要之事。但對宋高宗來說,卻有難言之隱,倘若公然立養子趙伯琮為太子,無異於公然在天下人麵前暴露其不能生育的事實。此人自私的天性,讓他凡事都要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