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聽說司馬懿生病,正合自己心意,但是畢竟有點不放心,想打聽一下太傅生的是真病還是假病。正好李勝由河南尹改封為荊州刺史,曹爽便讓李勝去向司馬懿辭行,以探得他的近況。此時司馬懿父子正在家中商量怎樣東山再起呢,忽然聽說李勝是要來,他對兩個兒子說:“這一定是曹爽派來探視我病況虛實的。”於是司懿弄亂自己的頭發,躺到床上,蓋好被子,又故意叫來兩個侍女在身邊扶持,才讓李勝進來。李勝看到司馬懿臥床不起,而且又耳聾不聰,連吃藥都癲癇的厲害。於是便起身告辭,立即去見曹爽.對他講了自己看到的情況,曹爽聽後大喜。說:“這個老家夥死了,我就再也沒什好擔憂的了。”
公元249年,魏少帝曹芳到城外去祭掃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親信大臣全跟了去。哪知曹爽等人剛出城門,太傅司馬懿的“病”就全好了。他戴盔披甲,精神抖擻,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率兵把守住各城門、大橋、要道,還宣布撤掉曹爽的大將軍職務。
曹爽那一班人在城外得知這一消息,急得亂做一團,不知如何是好。有人出主意說可以挾持少帝退到許都,召集人馬與司馬懿對抗,但曹爽那班人隻知道吃喝玩樂,哪個也沒有這個氣魄和膽量。司馬懿也知道他們是一班沒用的廢物,便派人去勸降,說隻要交出兵權,絕不為難他們,曹爽一夥就全部乖乖投降了。曹爽投降後,司馬懿不僅奪了他的兵權,並且殺了他的全家和他的一些心腹大臣。從此,魏國的軍政大權便牢牢地掌握在司馬懿的手中。
性格與命運
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說到底還是需要心與心之間的交流。做個圓滑的老實人,就是要做個處事靈活而心態成熟的人;就是要在人際交往中保持適度的彈性,把握說話的分寸,學會婉轉和含糊,以保持平衡的人際關係;重視生活中的應酬,通過一些生活和工作的細節樹立好的人緣;同時要與朋友進行真正有價值的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深厚的友情。麵對想要幹的事,則既要執著,又要會變通,要學會保護自己的利益,明智地推脫掉與自己不相幹的事。而且一定要為人善良,避免傷害到別人。
因此,最後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處事圓滑的同時,一定要記住一個根本:為人誠實,誠信為本。試想一下如果要是與一個不但在處事上圓滑,而且在為人上也虛偽的人長期交往,怎麼能讓人感覺到放心?而這種人又怎麼能得到真正的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