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自閉型性格(1 / 1)

自我封閉行為往往與生活挫折有關。有些人在生活、事業上遭到挫折與打擊後,精神上受到壓抑,對周圍環境逐漸變得敏感,變得不可接受,於是出現回避社交的行為。其實,他們的內心很孤獨。

性格特征

有自閉性格的人,不願與人溝通,很少與人講話,不是無話可說,而是害怕或討厭與人交談。他們隻願意與自己交談,如撰文詠詩以表誌向,或是沉浸在自己的某種愛好中不能自拔,而忽略了人際交往。

典型人物

明朝時的明熹宗朱由校是一個比較自閉的皇帝。

明熹宗處理國家大事時糊裏糊塗,但有一手極好的木工活。他好造漆器、硯床、梳匣等精巧器具,尤在雕刻上下了很大工夫。他的作品施以五彩,精致妙麗,出人意表。在做工上,他對自己要求極嚴,製成一件作品後,先是欣喜,後又不滿意,棄之,再做,毫不厭倦。

明熹宗不願與人交際,就連朝政也不願意打理。

有時宦官拿著急切章疏來呈奏,卻見這位皇帝正得意地“工作”,明熹宗不願讓煩人的政事打斷他的“工作”,便令識字女官朗誦奏疏上的官職、姓名和大學士所擬的批語,然後對送奏疏來的秉筆太監王體乾說:“我都知道了,你們用心去處理。”由此,皇帝裁決政事的筆便落到了弄權的宦官手中。

明熹宗做了那麼多精美的器物,他自己並不知道有何用途,隻是一味地做。有時他讓宦官拿到市上去賣,其實他並不缺錢,隻是想給作品找個去處。既然賣,自然不能太便宜。有一次,明熹宗製作了護燈小屏八幅,上麵手刻有“寒鵲爭梅戲”,他讓小太監去紫禁城外的集市賣掉,並說這是“禦製之物”,價須一萬。第二天,小太監如數把錢呈上,明熹宗大悅。

明熹宗死後,崇禎以異母弟身份入繼大統,他見到明熹宗留下的一座沉香假山,上麵池台林館悉具,燈屏、香幾(古代承放香爐用的家具)精美依舊,低聲說:“亦一時精神之所寄也。”

後來有評論家說:“明熹宗如果改行當木匠,說不定會是魯班第二呢!”

性格與命運

自我封閉性格具有普遍性,各個年齡層次都可能產生。兒童有電視幽閉症,青少年有性羞澀引起的恐人症、社交恐懼心理,中年人有社交厭倦心理,老年人有因“空巢”和配偶去世而引起的自我封閉心態。而且,在不同的曆史年代都存在這一現象。

自閉型性格的人,社交能力差,與很多製度格格不入,有較為嚴重的偏執傾向,他們可以為一個論題或一種愛好付出大半輩子的時間,不容易被其他人的意見左右……這樣的人,或者成為精神病人,或者成為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