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看一則實例:
某公司新進來一批大學生,市場部分配進四個,林成功是其中之一。經過一個月的培訓,他們正式上崗了。接下來的兩個月裏,林成功工作非常努力,經常放棄和新同事打球、娛樂的時間,去查資料,搞調查。後來,他根據自己對市場的了解和考察,給市場總監寫了好幾封郵件,提出自己對部門的種種建議,受到了總監的嘉獎。據說連老總都注意到他,點名要給他提前轉正。他的業績遠遠超過了同批進公司的其他新員工。
照理說,以林成功在公司的際遇,應該是“春風得意馬蹄疾”,可是他卻樂不起來。因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部門裏另外三個和他一起進來的同事開始孤立他,有時他想跟他們開句玩笑活躍一下氣氛,都沒有人答話,讓他很是尷尬。一些老員工似乎也不願意與他講過多的話,林成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更不知道怎麼辦,他覺得自己像生活在孤島上一樣。堅持了半年後,他終於選擇了“撤離”。
林成功為什麼會被孤立呢?因為林成功無疑是隻“出頭鳥”,而“槍打出頭鳥”是必然的。雖然往往並不是“出頭鳥”的錯。一方麵老員工基於自身考慮,或多或少都不願意和這些“後起之秀”太接近。另一方麵,作為同一個起跑線上的新人,如果其中一個太優秀或是出類拔萃,往往招致嫉妒和心理不平衡,如果不能及時溝通彼此的關係,雙方之間很可能會距離越來越遠。而大部分境遇差不多的新人卻會越走越近,在較長一段時間裏“抱”成一團,而孤立這個“小團體”以外的人,包括曾經與他們同時進入、而現在比他們優秀的新人。
人所共知,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強手之上有強手。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滄海桑田,世事變幻,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永遠處於優勢地位。如果遇上了一個強於你的對手,請記住:示弱,也是取勝的法寶。示弱可以使強者無用武之地。
鬥智法則
示人以弱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與現實環境有和諧的關係,把二者的摩擦係數降至最低;是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好走更長遠的路;更為了把不利的環境轉化成對自己有利的力量,這是做人的一種手段,更是最高明的生存智慧。
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
人人生而平等。成功抑或失敗,都不能代表人們之間存在著什麼本質上的等級。不要自己看高自己,別拿自己不當普通人。
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不要把別人太不當回事,這兩句話講的其實是一個道理,講的就是人人都是生而平等的。現在有人經常這樣感慨:“一個人要想活得自在,就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說得實在很有道理,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煩惱,而這些煩惱的產生,往往是太把自己當回事。如果事事處處都太把自己“當回事”,認為自己不是普通人,在各種場合裏,總是太在意自己,隻注重自己的感受,總想知道別人如何看待自己,那該有多麼累!通常,我們的身體累了,可以躺下來,讓體力慢慢恢複,但如果你的心總是疲憊不堪,那後果就很嚴重了。
現實如此,網絡也是這樣。總有些人認為自己是才子美女,在網絡上表現出一種“老大”的樣子,這些人喜歡“眾星捧月”的感覺,現實中得不到的,希望能在虛擬中實現,聽不得別人的意見,看不得別人比他強,別人的一切都看不上,這就是太不把別人當回事了,這樣的人,其實是有心理殘疾的。
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在各個方麵都完美無缺。能在一方麵比別人強些,已經很不容易了。想要事事處處都做得比別人出色是非常積極的想法,卻也是非常荒謬的想法。這個世界總會有一些你永遠也不能達到的境界,就如有些人適合長跑而有些人隻能短跑一樣,你不可能方方麵麵都優秀,所以,不要什麼事都太看重自己,拿自己不當普通人的後果很可能是在這個社會上碰得頭破血流。如今的社會,分工已經很精細了,一個人能把一種事做好已經很不容易,想要做好每件事無疑是癡人說夢。所以,一個人要明白自己能吃幾碗幹飯,要有自知之明,要知足,要謙和。
做人應該自信是沒錯,喜歡表現自己也不是什麼錯,但絕不能因此而目中無人,夜郎自大。無論什麼時候,都別把自己不當普通人,把自己太當回事。這樣做你的心態才平和淡然,你才會自覺地知道尊重別人是一種美德。當然我們還要注意別太拿自己當回事並不表示我們做人就要低聲下氣,認為自己什麼都不如人,這樣就容易進入另一個極端的誤區—自卑!
網絡上有這樣一段話:“如果我是我,如果我真的是我,要有勇氣做一個普通人。做一個普通人也是需要勇氣的,可我就是在對於‘普通人’的逃避中,丟失了自我,丟失了本應該屬於我的最為可貴的東西。或者我還是個最普通不過的人,但是因為‘沒有了感覺’,讓我沒有了享受普通人的幸福的能力,我在沒有方向的追求中不僅更加沉淪,而且積重難返,最終連普通人也不及了。”
這段話著實讓人深思,做人就是這樣,先學會審視自己,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承認自己有不如別人的地方,承認自己隻能做好一些事情,不論是在現實還是在網絡,都以普通人自居,知道這個世界沒有了誰都一樣存在,放下那些虛無縹緲卻沉重的精神枷鎖,你就會發現自己原來可以輕鬆地活著。
鬥智法則
王侯將相亦凡人,就算你權可通天,富可敵國,所擁有的也都是些身外之物,因為這些東西既可以得到,也必將失去。每個人都是赤條條地來,赤條條地去,都是普通人而已,永遠把自己當成普通人不僅是一種謙遜的態度,也是理所當然的做人準則。
優越感會傷人也會傷己
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不如對方高明,這是每個人最起碼的自尊心。所以,不要在別人麵前表現出你的優越感。
19世紀的英國政治家斐爾爵士告誡那些向他求教的人說:“如果可能的話,要比別人聰明,卻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聰明。”
蘇格拉底則告訴他的門徒一個圓滑處世的方法:“我隻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
人人都有虛榮心。有的人為了一點兒虛名,什麼事都幹得出來;有的人為了一點兒小麵子,不惜捋起袖子拚老命。反過來,如果你滿足了別人的虛榮心,讓他覺得有麵子,就是對他最好的讚美,他一定會對你心存好感,並回報於你。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這句話真是沒錯。因為當我們的朋友表現得比我們優越時,他們就有了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但是當我們表現得比他們還優越,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造成羨慕和嫉妒。
李先生是某地區人事局調配科一位相當有人緣的骨幹,在他剛到人事局的那段日子裏,幾乎在同事中連一個朋友都沒有。因為他正春風得意,對自己的機遇和才能滿意得不得了。因此每天都使勁吹噓他在工作中的成績,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請求幫忙,那個幾乎記不清名字的人昨天又硬是給他送了禮等等“得意事”,但同事們聽了之後不僅沒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還極不高興,有意無意地跟他疏遠。
李先生不明白那些同事為什麼冷落自己,他並沒有得罪他們呀!後來,經當了多年領導的老父親一語點破,他才意識到問題的症結到底在哪裏,從此他很少談自己而多聽同事說話,因為他們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噓,誇耀自己的成就遠比聽別人吹噓更令他們興奮。李先生與同事閑聊的時候,總是先請對方滔滔不絕地把他們的歡樂炫耀出來,與其分享,隻有在對方問他的時候,才謙虛地說一下自己的成就。這一來,他的人際關係越來越好,無論上司、同事還是下屬,無不樂意與他交往。當他從科長升為副局長時,沒有一個人說閑話。
沒有人願意承認別人竟然比自己高明。所以,在與人交往時,假如你確實比對方高明,別人是看得到的,但你不必試圖證明你的高明。比方說,有人說了一句你認為錯誤的話,或者做了一件你認為錯誤的事,這時,你告訴他正確的應該是什麼,無形中將對方擺在學生的地位,而自居為老師。除非你真的是他的老師,否則他必然不服氣。即使你真的是他的老師,他同樣會存有異議。三百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說:“你不可能教會一個人任何事情,你隻能幫助他自己學會這件事情。”
無論是在言語還是在行為方麵向人暴露自己的優越心理,都是令人反感的,所以智者會盡量保持甘居人下的謙遜姿態,結果他們反而受到大家的景仰。這難道不是一種更高明的策略嗎?
鬥智法則
每個人都追求人生的優越感,這種優越包括物質的富足和精神的高貴,有了這樣的優越感,生活才更加充實,有滋有味。可是,一定別讓你的優越感傷害到別人,當別人也許會因麵對你的優越而自卑時,請撕掉你生活的優越標簽。一個小小的動作,表達的是一份人性的善良。否則,帶來的就是難以愈合的傷痕。
學會夾起尾巴彎腰做人
必要的時候,學會夾起尾巴彎腰做人,這裏隱含著深刻的鬥智不鬥力的心理戰術,大丈夫要學會相時而動,趨利避禍,這樣才不至於被人算計,遺恨終生。
同樣具有耀眼的才華,同樣在社會中奮發,有的人能卷起萬丈狂瀾,幹出驚天動地的偉業;有的人,則在浪濤中撲打了幾下就沉入海底,成了曇花一現的人物;有的人如水麵泡沫般瞬間消失,成了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過客;有的則被波瀾衝刷、蕩滌,再也找不到他的蹤影。縱觀人類社會的曆史長河,閱盡古往今來的風雲人物,可以發現,凡能夠並善於做到不形於色、不形於言,善於隱態藏鋒,匿壯示弱者,大都能夠順利走過人間坎坷,不斷交上人生鴻運。
清朝末年的醇親王奕譞便是個善於在必要時候懂得夾起尾巴做人的人,他在血雨腥風、瞬息萬變的清末政治風雲中,不但能保全性命,而且官越做越大,成為權重一時的人物。
醇親王奕譞是清鹹豐帝的弟弟,他的福晉(即夫人)是慈禧太後的親妹妹,因此,他不僅是慈禧太後的小叔子,又是其妹夫,在當時是赫赫有名的七爺。
奕譞年輕時曾熱衷於清廷內部權力的爭鬥,他在熱河時就與慈禧太後聯合在一起,秘密準備發動政變、懲處肅順等顧命八大臣的諭旨,回到北京隨慈禧太後、六哥恭親王奕發動“辛酉政變”後,又帶領軍隊夜抵密雲捕捉肅順,為慈禧太後上台垂簾聽政立下了汗馬功勞,被授以都統、禦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但是,不久以後他就看到清廷內部權力鬥爭的殘酷無情,特別是比他功勞更大、地位更高的奕,曾因小過險遭罷斥之禍之後,奕譞的處世態度頓時大為改變,時時事事謙恭謹慎。他特意命人仿製了一個周代的欹器,這個欹器若隻放一半水,就可以保持平衡,若是放滿了水,則會傾倒,使全部的水都流失掉。奕譞便在欹器上親自刻了“謙受益,滿招損”的銘詞。
1874年,同治帝駕崩,無子嗣,慈禧太後召集王公大臣等宣布說,欲立奕譞的兒子載湉為皇帝。聽到自己的兒子被選立為皇帝,奕譞不但沒有絲毫的興奮,反而被嚇得昏倒在地,碰頭痛哭,被人攙扶而出。奕譞及其夫人都深知慈禧太後氣量小,待人凶狠無情,就是她的親生兒子同治帝也時常遭慈禧的責罵虐待,自己兒子一旦為帝,如入虎穴,不但兒子時刻有忤旨殺身之禍,就連他奕譞本人也難免為慈禧太後所疑忌。因為他的兒子做了皇帝,他本人就成了“皇帝本生父”了,本生父雖然與太上皇不同,但如果將來他的兒子大權在握,就有可能把他尊為太上皇,這就會損害慈禧太後的權力,而慈禧太後恰恰權力欲望非常熾烈,這是她是萬萬不能容忍的。為了遠避嫌疑,表明自己的心跡,奕譞一麵言詞悲憫地懇請罷免一切職務,表示要“喪盡餘生,與權無爭”;一麵秘密地向慈禧太後呈遞奏折說,將來很可能有人利用他是清光緒帝本生父的特殊地位,援引明朝皇帝“父以子貴,道遭所尊親”的例子,要求給他加些什麼尊號,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應該將提倡建議的人視之為“奸邪小人,立加摒斥”。
奕譞這種深刻的遠見和洞察力果然得到了驗證,光緒帝繼位的第15年,果然有一個官員上疏清廷,請求尊奕譞為“皇帝本生父”。慈禧太後見疏大怒,拿出奕譞以前的奏折為武器下諭痛斥此人以邪說競進,風波很快便平靜了下去。
在我國的封建專製製度之下,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像奕譞這樣具有皇帝生父特殊身份的人,更容易遭到慈禧太後的猜忌,稍有不慎,就會大禍臨頭。奕譞謙虛謹慎,不因自己有功而大肆宣揚,也不以自己是皇帝的生父而沾沾自喜,他做人低調,處事謹慎,適當的時候懂得夾起尾巴做人的道理,不但保全了自家的性命,而且還贏得了慈禧太後的歡心。
大人物如此,小人物也不例外。有一位圖書情報專業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分到上海的一家研究所工作,從事標準化文獻的分類編目工作。他認為自己是學這個專業的,自以為比那些同事懂得多,剛上班時,領導也擺出一副“請提意見”的派頭,這種氣度讓他受寵若驚,於是工作伊始,他便提出了不少意見,上至單位領導的工作作風與方法,下至單位的工作程序、機製與發展規劃,都一一列出了現存的問題與弊端,提出了周詳的改進意見,領導表麵點頭稱是,同事也不反駁。可結果呢,不但沒有一點兒改變,他反倒成了一個處處惹人嫌的人,被單位掌握實權的某個領導視為狂妄、驕傲乃至神經病,一年多竟沒有安排他具體做什麼事。他隻好炒領導的魷魚,跳槽走了。臨走時,領導拍著他的肩頭:“太可惜了!我真不想讓你走,我還準備培養你當我的接班人哩!”那位研究生一邊玩味著“太可惜”三個字,一邊苦笑著離開了。
那位出道不久,涉世未深的研究生雖然精神可嘉,卻未能體會適時彎腰做人的道理。有一句至理名言,叫作“隻能你去適應這個社會,不能讓這個社會適應你”,你縱然有再大的抱負和才華,也隻能先隱藏和掩蓋起來,夾起尾巴做人,隱忍處世,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再一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這是為人處世的一個準則,也是鬥智不鬥力的一種表現。
鬥智法則
很多時候,自己明明有才能、有見地、有抱負,但也要懂得深藏不露,甚至低頭彎腰,裝作不如人,因為很多時候你隻有這樣,才有可能獲得一展抱負的機會。
以示弱實現逆襲
我們示弱,我們留力,是為了在關鍵的時刻可以釋放自己最大的力量,為自己的前進爭取到最大的空間。
人一生的成就就像一個瓶子,原理上,每一個人的容量是相同的,當然,有人可以做到極致,有人隻能半瓶水晃蕩,這不取決於天分,更多情況下,後天的努力決定著人最終能夠到達的高度。同時,就像登山,登得越高,空氣、體力帶來的壓力就越大,隨著人成就的積累,獲得新的成就,也將會是越來越困難的事。
人們的眼光總是具有相對性,我們大腦對於數據的處理讓我們習慣性地無法孤立看待問題。也因此,一個乞丐通過乞討用上高級的手機,在我們看來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可換到商業巨子身上呢?若他的一身裝備有一樣不是頂尖,就會落為他人的笑柄。
我們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決定了他人看我們的目光,也決定了我們對於成就本身的認知。這也許不會實質上影響我們做什麼,怎麼做。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它強烈地影響著我們的生存質量,也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擠壓著我們的上升空間。
有一個詞,叫作“要強”,所謂要強,摒除字麵意義,在生活中,我們大多用在怎樣的人身上?他們可能是有能力的,但是能力又不足以成為頂尖,這導致他們的眼界遠高於他們的能力本身。看得到海洋的河魚永遠為了那片遼闊付出一切,而當他們真的躍入其中,那寬廣與深邃無疑會讓他們無所適從。要強者就是這樣,他們疲憊地追逐著勝利,追逐著以自己的能力無法從容獲得的那份“成功”,即便透支自己,也在所不惜。這樣的成功或許依然是成功,可它的味道—誰吃誰知道—並不是全然甜美的。因為當甜美的果實終於可以入口的時候,我們的舌頭早已被過分的苦澀麻痹了味覺。
還有一個詞,就是我們所說的“示弱”。示弱代表著什麼?最首要的,它代表“並非真的弱”。示弱是一種表演,是對大眾,也是對自我的一種認識。也許我們手上握有八分,可我偏偏隻拿出三分。有人問,那麼另外五分怎麼辦?放在那邊默默生鏽嗎?答案也很簡單,就像長跑運動員不論一路上多麼疲憊,感覺多麼精疲力竭,他們總會留那麼一點點力量,在最後一刻衝刺。我們示弱,我們留力,是為了在關鍵的時刻可以釋放自己最大的力量,為自己的前進爭取到最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