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4 示敵以弱,讓對方驕傲自滿的心理戰術(3 / 3)

這就像是跳遠時的助跑,助跑的空間越大,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衝勁,那麼在關鍵的瞬間,才能跳到最遠。

示弱的妙處,在自然界最為突出。

在幾億年前,那時候,小小的蜥蜴原是巨大的恐龍的同類,他們出於同源,但是由於體積相差懸殊,力量差別很大,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也極其不同,在優勝劣汰的殘忍自然界中,整個地球的主宰就是巨大的恐龍。可是,時光流轉,到如今,曾經的統治者恐龍滅絕了,隻剩幾具骸骨供人研究,而小小的、毫無地位的蜥蜴卻一直存活了下來。科學家們研究,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竟然與他們強弱懸殊的力量有關:恐龍的體積過於龐大,龐大造就了他們對外的強力,也使得他們消耗巨大,在自然界給予的災難麵前,不便於保護自己,所以在天災中被自然界所淘汰;而蜥蜴小巧靈活,雖然很纖弱,在當時生存得毫無地位,卻也便於隱蔽自己,從而得以在大自然的優勝劣汰中存活下來,並存留到今天。

人類社會其實是一個最典型的“自然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撕掉包裹著的道德假麵,無非也是優勝劣汰,強者為王。西方對於人類社會的運行哲學有著多種多樣的解讀,在不同的樣本之下,可以折射出不同的運轉模式。但是追根究底,在更普遍、更廣義的人類社會中,我們的強與弱、成就與無能被自我之外的人所打量和判別,我們在被打量的那一刻,無法產生對於各種生存哲學的共鳴,那個瞬間,唯一真實的,隻有我們自己的內心感受。

在被讚美的時候,我們希望更好;在被批評的時候,我們希望可以用現實反駁。因為每個人都是社會中一個小小坐標的實體,這導致我們無法不被其他坐標所影響。就像下棋,一子走錯滿盤落索,任何人的任何動作,都是森林中的蝴蝶振翅,牽動幾千裏以外的巨大暴風。

這個時候,我們自身的強弱,有時並不會重要過我們所表現出的強弱。至少,那些“做給別人看的”造成的影響,會遠大於我們自己心知肚明的。

這樣的社會條件下,示弱,無疑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空間。

弱者,被輕視、被忽視、被無視。這也許會讓人難受,但在更大的意義上,這代表著一個安靜的、不被幹擾的發展空間。

我的朋友小王就是一個喜歡示弱的人。很奇怪,我們相熟的人都心知肚明他的“強”,卻還是不由得被他的示弱所欺騙—或者說,打動。與他相反,小楊雖然能力不是最好,卻是事事要強,手裏三分,嘴上五分,然而大多朋友沒有因為他表現出來的強而崇拜他,更多的,是對他強硬偽裝的憐憫—畢竟,要強實在是太累了。

後來的故事不用多說,愛示弱的小王始終遊刃有餘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緩慢卻有節奏地一路上升,在我們突然意識到的時候,他的職位已經遠高過我們大夥太多。而小楊呢?因為力不堪任,一次失誤耽誤了公司的工作,在原公司待不下去的他隻好遠走他城。

臨行前,小楊請我們幾個相熟的朋友吃飯,他說:“換一個地方,我也要像小王一樣活著,唉,還是慢慢來比較快啊。”

而小王呢,還是那副傻乎乎弱唧唧的樣子,眨巴著眼睛,說:“像我一樣?我什麼樣啊?”令人可笑可氣。

鬥智法則

示弱是人在強敵林立的社會裏保護自己的保護色,亦是給自己拓寬攀爬空間的助推器。當我們手中握有三分力的時候,用示弱的方式掏出兩分,怎麼想都比硬著頭皮拿出五分舒服得多了。留有餘力,這,就是“上升空間”的奧義。

柔弱的往往才能長存

生命的質量不在於它的硬度而在於它的韌性,太剛易折,柔弱的往往更具有韌性。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叫常摐的老人生病了,他大概也是一位道德高人,或者是老子的師父,老子就去看望,順便前去請教思想,老子問常摐:“先生的病已經很重了,難道您沒有什麼話要留給弟子們的嗎?”

常摐聽到老子問起,便說:“你就是不問我,我也會要告訴你一些話的。”

老子一聽,便挺直腰板,說:“願先生教我。”

常摐就說道:“我先問你,經過故鄉要下車步行,你知道這裏麵的道理嗎?”

老子回答說:“我知道。經過故鄉要下車步行,不就是說的要不忘記過去嗎?”

常摐聽到老子回答,嘻嘻一笑,說:“你回答得對。我再問你,經過喬木的下麵要快步走,知道這裏麵的道理嗎?”

老子回答說:“經過喬木的下麵要快步走,不就是說的要敬重年長嗎?”

常摐又嘻嘻一笑,說:“你又回答對了。”說著,他將口張開,指著口腔,向老子說道:“你看,我的舌頭還在嗎?”

老子回答說:“舌頭還在。”

“我的牙齒還在嗎?”

老子回答說:“你的牙齒都掉光了,沒有了。”

常摐便對老子說:“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嗎?”

老子突然明白了師父要講什麼,便恭恭敬敬地回答說:“我明白了,您要說的就是舌頭還在,不就是因為它是柔軟的嗎?牙齒沒有了,不就是因為它剛強的緣故嗎?”

常摐見老子領悟得如此迅速,非常高興,對老子說道:“你講得非常對。天下的事理都在這裏麵了,我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告訴你的了。”

再來看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布魯斯國王與英格蘭軍隊打仗。他被打得落花流水,隻得躲在一所不易被發現的古老的茅屋裏。他失望了。

當他正帶著失望與悲哀躺在柴草床上的時候,他看見一隻蜘蛛正在結網,為了取樂自己並看蜘蛛如何對付,國王毀壞了它將要完成的網。蜘蛛並不注意它的災害,立刻繼續工作打算再結一個新網。蘇格蘭國王又把它的網破壞了,蜘蛛又開始結另一個網。

國王開始驚奇了。他自語道:“我已被英格蘭的軍隊打敗了六次,我是準備放棄戰爭了。假使我把蜘蛛的網破壞六次,它是否會放棄它的結網工作呢?”

他毀壞了蜘蛛的網共有6次。蜘蛛對這些災難毫不介意,開始做第七次新網,終於成功了。國王被這個例子鼓起了勇氣,他決意再做一次奮鬥,從英格蘭人的手裏解放他的國家。他召集了一支新的軍隊,很謹慎而耐心地做著準備,終於打了一次重要的勝仗,把英格蘭人趕出了蘇格蘭國土。

布魯斯國王贏就贏在堅韌不拔的品格上。如果說世界上有一種藥能夠救人於失敗落魄的境地中,那麼這劑藥的名字就叫“堅韌”。

在一本書裏曾有過這樣一段文字:你是雞蛋還是胡蘿卜?假設雞蛋和胡蘿卜是兩個人,他們同時麵臨著被水煮這個困境,而他們的反應是不一樣的。雞蛋被水煮過之後蛋清與蛋黃凝固,比先前還要硬。而胡蘿卜卻沒有了先前的脆而被軟所代替。物猶如此,人何以堪?有的人在困難麵前展現了他的堅韌,打敗了困難,有的人則在困難麵前畏懼、退縮。

富蘭克林說:“有耐心的人,無往而不利。”耐心就是一種堅韌,需要特別的勇氣,需要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的精神。這裏所謂耐心是動態而非靜態的,主動而不是被動的,是一種主導命運的積極力量。這種力量就是堅韌,以一種幾乎是不可思議的執著,投入到既定的目標中,才具有人生價值。

人的一生如果過於順利,就如溫室裏的花朵一樣.雖然也能綻放豔麗,卻缺乏一種源於大自然、經曆風吹雨打後展現出的生命力。世間萬物隻有經過大自然狂風暴雨的洗禮和錘煉後,才能誕生出旺盛的生命力,人生也是如此。當一個人處身於逆境之中,若能堅強地忍受一切的不如意,甚至於磨難,而後仍屹立不倒,他便是強者!

鬥智法則

生活就像是一場現場直播的演出,你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你會無數次地被命運之手推拒在主場之外,因此你的激情沒有了,曾經的笑臉也沒有了……在生活的慣性思維中,你開始變得沉默和妥協。慢慢地,你的棱角被磨平了,淹沒於人海了。隻有保持一種特別的堅韌,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更有意義。

學會成全別人的好勝心

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勝心,若要聯絡感情,應處處重視對方的自尊心,必須抑製自己的好勝心,成全對方的好勝心。

學生對一位新來的老師感到有些好奇和畏懼。因此,這位老師故意在課堂上說:“我的字寫得不好看,板書更差,小學時我的書法都不及格。”以此博得學生一笑,為的是很快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有時,他也會說:“如何,我的領帶漂亮嗎?”學生就會暗暗在心裏想:“這老師真有趣,淨注意些小事,可見老師也是凡人。”學生的心情一下子放鬆了,便產生了親切感。

同樣的,在人前演講,在麥克風前打噴嚏,站不穩,故意表演些小失誤,就能緩和原來緊張的氣氛,聽眾們對有頭銜的大教授都有戒備心,但是看到小的失誤後,心裏便會想:“同樣都是人,難免做出些不雅的事。”於是一種親切感就自然產生了。

與有自卑心理和戒備心的人初見麵時的會談是很困難的,尤其在社會地位有差距時,對方在居下的位置上心中會有膽怯感。此時對方心理上自然築起一堵防禦牆,首先讓對方樹立“自己不比別人差”的觀念,這一點很重要。

比如對方與你有同性質的某種特長,對方與你比賽,你必須讓他一步,即使對方的技術敵不過你,你也得讓對方獲得勝利。但是一味退讓,便表現不出你的真實本領,也許會使對方誤認為你的技術不太高明,從而不會引起重視。

所以你與他比賽的時候,應該施展你的相當本領,先造成一個均勢之局,使對方知道你不是一個弱者,進一步再施小技,把他逼得很緊,使他神情緊張,才知道你是個能手。再一步,故意留個破綻,讓他突圍而出,從劣勢轉為均勢,從均勢轉為優勢,結果把最後的勝利讓於對方。對方得到這個勝利,不但費過許多心力而且危而複安,精神一定十分愉快,對你也有敬佩之心。

不過,安排破綻必須十分自然,千萬不要讓對方明白這是你故意使他勝利,否則便覺得你虛偽。所麵臨的難題,是起初你還能以理智自持,比賽到後來,感情一時衝動,好勝心勃發,不肯再作讓步,也是常有的事。或者在有意無意之間,無論在神情上,在語氣上,在舉止上,不免流露出故意讓步的意思,那就白費心機了。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無理爭三分,得理不讓人,小肚雞腸。相反,有些人真理在握,不吭不響,得理也讓人三分,顯得綽約柔順,君子風度。前者往往是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後者則具有一種天然的向心力;一個活得嘰嘰喳喳,一個活得自然瀟灑。有理沒理,饒人不饒人,一般都是在是非場上、論辯之中。假如是重大的或重要的是非問題,自然應當不失掉原則地論個青紅皂白甚至為追求真理而獻身。但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往往為一些非原則問題、雞毛蒜皮的問題爭得不亦樂乎,以至於非得決一雌雄才算罷休,越是這樣的人越對甘拜下風的瞧不順眼。

鬥智法則

時下裏流行一句話:“玩兒深沉。”其實這種場合玩兒點深沉正顯示了大度綽約的風姿。爭強好勝者未必掌握真理,而謙下的人原本就把出人頭地看得很淡,更不消說一點兒小是小非的爭論,根本不值得稱雄。你若是有理,卻表現得謙遜,往往能顯示出一個人的胸襟之坦蕩、修養之深厚,才會讓人打心眼裏佩服你。

做人不可強出頭

做人不可強出頭,真正有智慧的人,在不具備壓倒性的實力之前,是不肯輕易去做“老大”的。

在田徑項目裏,這個標題其實更像是一個法則—沒有人喜歡在賽段的開始就當老大。老大,在競賽中,並不意味著“最強”,而是意味著“被追逐”。這個道理換到生活中,其實很好理解。大學常常會有體能測試,其中一項八百米跑是很多人的心頭大難,跑快跑慢都不是重點,更多人麵對的痛苦是,甚至不知道能不能跑完。這種時候,班級裏就常常出現這樣的對子,一個跑得快的,一個跑得慢的,跑得快的在前邊跑,跑得慢的在後邊追著,當然,追上是不要想了,但是由於前方有一個目標,時常發生的奇跡是,一個從來沒有一口氣跑過八百米的人,咬著牙,就把這八百米跑下來了。

田徑比賽中,起初的領頭者常常就擔著“目標”的重擔。身後的一大堆對手,他們可不是什麼連八百米都跑不完的泛泛之輩,他們無一不是項目中的專業人員,他們強大、精準,甚至有些人就是專長於後半段發力。這一刻,領跑者被追逐,甚至被刻意放置在第一的位置,他們也許想慢下來,但賽場之上,一旦鬆懈,就會一瀉千裏。

強者不但是孤獨的,而且是無助的。而跟在後邊的所謂“弱者”,他們擁有的,是一個標杆,是一個可以隨時調整自己的參照物,他們甚至還有餘力調整步伐,積蓄力量,等待在最後一刻做出最終的超越。

幾年前看過一篇工商人物的專訪報道,受訪者是一位電腦業的老板,這位老板在提到他的企業與另一家企業孰大孰小的問題時,他說他不想去跟那一家比,也不必去跟它比,他強調他采取的是“老二政策”。他說,當“老大”不容易,因為不論研發、行銷、人員、設備,都要比別人強,為了怕被別的公司趕超過去,便不斷地擴充、投資;換句話說就是要花很多力氣來維持“老大”的地位。他認為這樣太辛苦了,而且一旦出現問題,不但“老大”當不成,甚至連想當“老二”都不可能。

這隻是他個人的想法,因為並不是當“老大”就一定會很辛苦,有人就當得輕鬆愉快,因此,當“老大”、“老二”或“老三”完全是觀念問題。不過這位老板所說的卻也是事實—當“老大”的要費很多力氣來維持“老大”的地位。

不隻從事企業經營如此,上班拿薪水也是一樣,像主管就是該部門的“老大”,這個“老大”為了保住他的位子,不但要好好帶領手下,還要和上級搞好關係,以免位子不保。有成績的時候,主管當然功勞第一,但當有過失時,主管同樣也是首當其衝。而當副主管的就沒這麼多麻煩,表麵上看來他不如主管風光神氣,但因為上有主管遮風避雨,可省下很多辛苦。所以很多人寧可當副手而不願當主管,有人當副手時沒事,一當主管就生病的,可見當“老大”的難處。

說了這麼多,並沒有教你別當“老大”的意思,如果你有當“老大”的本事,也有當“老大”的興趣和機會,那麼就去當吧。但如果你自認能力有限,個性懶散,那麼就算有機會,也不要去當“老大”,因為當得好則好,沒當好一下子變成“老三”“老四”,不但對自己是個打擊,更會造成這樣的批評:“某某人不行”、“某某人下台了,聽說很慘”……這些批評對你都是不利的,正所謂做人不可強出頭就是這個意思。中國人一向扶旺不扶衰,你一旦從“老大”的位子摔下來,就會有人落井下石,於是本來還可當“老二”的,卻連要當“老三”“老四”都有問題了。經營企業也是如此,“龍頭老大”的位子一旦不保,就會給人“某某公司倒了”的印象,於是兵敗如山倒,想力挽狂瀾恐怕沒有那麼容易。所以,當“老二”的確也有其實際的地方,這也就是許多人寧當“老二”不當“老大”的原因所在。

其實當“老二”還有其他的好處:

看“老大”如何構築、鞏固、維持他的地位,他的成功與失敗,都可作為你的經驗和指標;可趁此機會培養自己的實力,以迎接當“老大”的機會(假如你有當“老大”的意願和實務的話);因為誌不在“老大”,所以就不會太急切,造成得失心太重,不會勉強自己去做力不從心的事情,反而能保全自己,也會降低失敗的概率。

鬥智法則

做人要靈活,無論從“老二”、“老三”或“老四”做起都沒關係,就是先不要當“老大”。有一段童謠是這樣說的:“老大屁股大,褲子穿不下。”所以說當“老大”麻煩真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