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reference_book_ids\":[7070317133573393439,6885615087483096077]}],\"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34,\"start_container_index\":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25},\"quote_content\":\"《安娜·卡列尼娜》reference_book_ids\":[7260811472559672359,7267077379099462668,698730944352013824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一節 如影隨形的貪欲
女人的衣櫃裏總是少一件衣服
有人說,女人是世界上最“古怪”的物種,因為她們總是做出一些難以讓人理解的怪誕行為,甚至連她們自己都為此感到疑惑。比如,為什麼自己的衣櫃裏總是少一件衣服呢?這是她們每天起床時最先想到的問題。每次打開衣櫃,就算麵對滿櫃的衣物,她們也總是在感歎:“我的衣服太少了,一件適合的都沒有!”
為什麼女人會覺得自己的衣櫃裏總是少一件衣服呢?美國心理學家彼得·羅福說:“一個人對於服裝的選擇與偏好,能夠反映出他的內在心理,這一點在女人身上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對於女人來說,衣服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生活所需,而是她們身體的一部分,是她們的“第二皮膚”,也是她們展示自我、表達內心的最佳選擇。女人通過衣服來展示自己的“美”,而“愛美”又是女人的天性,所以女人對於衣服的喜好是永無止境的—你的身邊一定不缺少這樣“貪心”的女人,她們會把自己的大部分的薪水拿來買衣服,無論網購促銷、節日優惠,還是換季打折,都可以成為她們購入新衣的理由。在穿上新衣服的那一刻,她們往往心花怒放,盡情享受他人的讚美以及吸引更多羨慕或嫉妒的目光。這樣說來,女人的衣櫃裏並不是少一件衣服,而是少一句對其外貌的讚美,少一種優越感,少一種自我滿足感。
女人在不斷購買新衣服,不斷流連於商場、服裝店以及網上商城時,內心的“欲望”也在不斷膨脹。女人的“愛美之心”不能稱為怪誕,不過凡事都講究過猶不及。如果女人總是想通過衣櫃裏的“新衣服”來展示自己的外在美與內在美,顯然是不正確的。如果你讀過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就會知道,最佳的穿著應該像安娜·卡列尼娜那樣,即使是一襲最普通的黑衣,也能夠在一片姹紫嫣紅中熠熠生輝,這樣的女人才是最美的。
肚子裏的怪獸—貪食症
我們經常會在電視、報紙或網絡上看到這樣一種“怪異”的現象:很多肥胖者,尤其是那些愛美的女孩子,她們總是想要通過節食來減肥,可是在節食一段時間之後,又忍受不了饑餓的煎熬,於是開始暴飲暴食,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為什麼整天吵著要“節食減肥”的人,最後卻變成了“貪吃鬼”呢?
我們知道,食物是人類維持生命體征的必需品,就像陽光對於植物、汽油對於汽車一樣,都是不可或缺的。原始人類自從偶然間嚐到了第一口被山火烤熟的食物,便開始了對美食的不懈追求。這所謂的“食欲”,也是人類正常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不過對於“貪吃鬼”來說,吃東西已經不再是簡單地滿足自己的食欲,而是一種怪誕的習慣性的進食行為。
節食減肥的人受到社會文化潮流的影響,認為“瘦才是最美的”,於是他們希望通過節食來達到減肥或者控製自己體重的目的。長期控製食物的攝取量,會讓他們產生厭食心理,又因為受不了饑餓的折磨,最後不得不借助大量進食來滿足自己的“正常食欲”。這樣,減肥者就很容易陷入“暴食→厭食→貪食”的惡性循環,並且患上可怕的神經性貪食症。
這裏需要指出的是,節食不僅會帶來身體上的饑餓感,還會帶來心理上的饑餓感,這兩種饑餓感疊加在一起,便是貪食症患者對進食“樂此不疲”的主要原因。此外,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壓力的增大,有些人會選擇通過暴飲暴食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負麵情緒。比如有的人聽說巧克力可以使緊張的神經得到放鬆,甜甜圈和蛋糕這些甜食可以讓負麵情緒得到撫慰,於是就狂吃這些食物,想通過這些食物來給自己的壓力及負麵情緒找到一個發泄通道。可能這些人並不知道,如果人的情緒與某種行為經常聯係到一起,比如不開心的時候就吃東西,在經過一定的強化之後就會變成一種習慣,以後隻要不開心就會很“自然”地去吃東西。這種“自然”出現的怪誕行為,會讓人感到宣泄與放鬆,可是要改變這種行為卻十分困難。你現在已經知道整天吵著要“節食減肥”的人,最後為什麼變成了“貪吃鬼”吧?一是因為身體及心理上的雙重饑餓感需要得到滿足,二是為了釋放自己的負麵情緒。
如何改變減肥者的貪食行為呢?首先應該調整自己的進食習慣,要以均衡飲食為主,減少甜食的攝入量,保證攝入適當的脂肪以及足夠的纖維素,這樣才能維持人體的飽腹感。其次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正確的方式釋放內心的壓力,不要讓自己被負麵情緒困擾。
購物狂總是在瘋搶那些根本不需要的東西
每次當你從商場或超市瘋狂購物之後,或者在清點網絡購物清單之時,都會驚訝地發現自己居然購買了很多根本不需要的東西,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像掛在衣櫃裏連商標牌都沒有拆過的吊帶褲、隻用過一次的榨汁機或者根本沒有用過的電子驅蚊儀等,看到這些東西你就會感到自責、內疚,不斷在心裏追問自己:“我是瘋了嗎?為什麼會買這些不需要的東西?”
心理學家將那些無法控製購物欲望的消費者稱為“購物狂”,他們對於采購物品有著常人難以理解的狂熱,哪怕自己已經債台高築也要不停地購買。如此盲目地消費,自然會買到一些根本不需要的東西;在麵對這些不需要的東西時,又會產生極大的罪惡感和焦慮情緒。
為什麼購物狂總是在瘋搶那些根本不需要的東西呢?不外乎以下三種原因:
1.“購物狂”對於商品都有一種病態的占有欲,因此在麵對琳琅滿目的商品時,內心的占有欲就會蹦出來“搞亂”,無論自己選擇的商品有沒有真正的用處,都會不假思索地買下來,否則內心的占有欲就無法得到滿足。
2.“購物狂”還希望通過購物行為來滿足自己的控製欲和決定權。在購物的過程中,服務人員會熱情地向我們介紹商品,我們也有權利選擇購買或者拒絕購買,甚至連刷卡、付款的行為也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快感”。所以,在通過購物尋找平常生活中缺失的控製欲和決定權時,“購物狂”往往會不自覺地購買到一些並不需要的東西。
3.由於受到“免費”的刺激,“購物狂”更容易產生盲目消費的行為。怪誕行為心理學家丹·艾瑞裏指出,“免費”的東西會讓人產生一種非理性的衝動,“購物狂”看到免費的商品就會勇往直前,而不會認真思考那些商品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現今的商家都深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無論是大型商場、超市,還是網絡購物平台,都喜歡打著團購、促銷、今日特價等旗號來吸引“購物狂”的目光。其實,無論是怎樣的“誘惑”,都是為了贏取更多的利潤。“購物狂”能夠明白這一點,並且擁有足夠的定力以及清醒的頭腦,就能夠捂緊自己的錢包,而不會去盲目瘋搶那些根本不需要的東西了。
換工作就像換衣服的跳槽成癮者
我們身邊時時刻刻都在發生一些“不可理解的怪誕行為”,比如有的年輕人跳槽成癮,換工作就像換衣服一樣。長輩們會勸說:“不要貪得無厭,還是老實本分一點好。”年輕人卻總能找到跳槽的理由,總是認為“下一份工作”才是最好的。
2014年,美國的失業率持續增長,其中年輕人的失業率是中年人的兩倍。對此,美國國家經濟研究所曾進行過一次調查,結果顯示美國年輕人的失業率持續增長並不意味著他們都失業了,而是由於他們更喜歡跳槽。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Henry·Siu指出:“年輕人不一定知道什麼樣的工作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所以在早期最好能夠多做嚐試;而年齡較大的員工不會輕易跳槽,因為他們不想出現‘萬一’的情況。”年輕人適時跳槽有利於自身的事業發展,可是跳槽成癮卻是一種病態的心理。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類的本能就是喜新厭舊,因為新鮮的事物能夠激活大腦的獎勵機製,從而引導我們去探索、冒險,這是年輕人容易被新工作吸引的主要原因,也讓年輕人的跳槽行為擁有了正麵積極的意義。不過,對於跳槽成癮的年輕人來說,任何一種理由都可以成為他們跳槽的動機,比如當前工作待遇不好、沒有發展前途、不被上級重視等。還有另外一種可怕的情況,就是在經曆過多次跳槽之後,會自然而然地養成一種習慣—工作不順心時想跳槽、人際關係出現矛盾時想跳槽、新工作力不從心時想跳槽,甚至沒有任何理由就想跳槽,這一切問題好像都可以通過跳槽來解決,可現實卻讓年輕人跌破了眼鏡。
年輕人適時跳槽有利於自身的職業發展,不過在跳槽之前應該認真分析自己的特長優勢及職業發展目標,而不是盲目地跳槽。新的工作可能會擁有更好的待遇,不過跳槽的出發點應該是“為了提高個人的能力價值”以及“接近自己的人生目標”,隻有這樣才不會陷入跳槽成癮的怪圈之中。
搶來的東西特別好吃
小時候,我們總喜歡和同伴爭搶食物或學習用品,好像搶來的東西都特別好吃、特別好用,可事實上,搶來的東西和自己手裏的東西並沒有什麼不同。你一定有過類似的經曆,無論是爭搶還是被爭搶,都會給你的心理帶來巨大的衝擊力。
孩子們在爭搶中長大,潛意識裏就認為“搶來的就是好東西”,所以別人手裏的食物、別人身上的衣服、別人獲得的榮譽、別人擁有的幸福,都成了自己爭搶的目標。其實不僅僅孩子是這樣,成年人的世界裏也隨時在上演這樣的“爭搶事件”,像職場上的鉤心鬥角和明爭暗鬥就存在於公司中。為什麼人類會有如此怪誕的行為呢?
首先是人類的競爭意識在“作怪”。從原始社會開始,由於食物、用品的匱乏,人類就開始了各種爭搶活動,也隻有在爭搶中獲得勝利的人,才有機會生存下去。現代人類也許並不匱乏食物或生活用品,但是在競爭意識的驅動下仍然會出現爭搶行為。其次,當你看到別人手裏的東西、別人身上的衣服,甚至是別人臉上的笑容時,都會產生一定的嫉妒心理。這時候你的心裏會想:為什麼別人擁有某樣東西會那麼快樂,而自己擁有某樣東西卻沒那麼快樂?難道別人手裏的東西更好嗎?內心的疑問會激起人的嫉妒心理,從而產生爭搶的意念。在這個過程中,潛意識會受到理性典範控製和複雜的理性支配的同時刺激,將界限外的刺激因素作為搶奪對象,這樣就會產生征服感和搶奪後的快感。
那麼,搶來的東西真的會更好嗎?當然,所謂的“更好”隻是心理上的錯覺,而且當你對別人手裏的東西垂涎三尺時,別人可能也正虎視眈眈地盯著你手裏的東西。如果一味地爭搶別人手裏的東西,隻會讓自己失去更多。也許哪一天你會發現,自己搶來的東西正是當初自己擁有的。因此,你必須學會珍惜自己手裏的一切,不要總是“惦記”別人的東西。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惡性循環
《威尼斯商人》中有這樣一段話:“你們要是用刀劍刺我們,我們不是也會出血的嗎?你們要是撓我們的癢,我們不是也會笑起來的嗎?你們要是用毒藥謀害我們,我們不是也會死的嗎?那麼要是你們欺侮了我們,我們難道不會複仇嗎?”很多學者和心理學家都認為,這是莎士比亞借劇中人物之口,強調了人類的報複心理。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報複心理是人類的本能,它就像死亡、流血和微笑一樣正常。當一個人在利益上因另一個人的行為產生損害時,會使前者要求後者做出賠償或前者會使後者也產生同樣的利益上的損害,人的這種怪誕行為就被稱為“報複”。這種心理也是一種應對、反抗外部不利因素的自我防禦保護機製。利益被損害的一方往往在心理上會產生焦慮反應,比如憤怒、呼吸不暢、焦躁不安、難受等。這種焦慮反應在得到利益賠償或報複後,才會得以消除。無論是多麼偉大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產生過報複心理,不過有的人能夠通過冷靜的分析以及理性的思考,來避免報複行為的發生;有的人卻在報複心理的驅使下,無法控製住自己,陷入了“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惡性循環。
報複行為危害極大,那麼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報複心理,如何避免報複行為呢?
當你利益受損的時候,應該讓自己的心胸變得更加開闊一些,不要總去計較那些雞毛蒜皮的得與失,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心理得到調節。另外,你還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讓自己的報複心理得到淡化或轉移。如果這樣做還不足以平息你內心的“怒火”,那麼就冷靜地思考一下報複行為可能產生的嚴重後果,它會給自己、給他人帶來怎樣的傷害。怪誕行為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在一次電視采訪中指出:“人類的所有怪誕行為都有合理的動機。”如果你能夠靜下心來,思考別人的做事動機,或許就能理解別人的行為,而不再想著“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地進行報複了。
腳踩N隻船的花花公子
如果你熱愛高爾夫球運動,一定不會對泰格·伍茲陌生。這位傳奇的高爾夫球手多次排名世界第一,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成功的高爾夫球手之一。當然,泰格·伍茲出名不僅僅因為他獲得的非凡成就,還因為他的“偷腥門”事件震驚了世界體壇。泰格·伍茲也因此被稱為“最花心的高爾夫球手”—他曾經背著漂亮的妻子與多名女性交往。一位事業有成的體壇名將,居然腳踩N隻船,這著實讓人們大跌眼鏡。
在我們身邊,腳踩N隻船的花花公子並不少見,女人說男人好色、貪性,而男人卻不這樣認為。英國《每日郵報》曾指出,男人“花心”是由於基因決定的,研究者將20張女孩的照片給不同的男人看,結果大多數男人都能夠從中找出好幾個自己喜歡的女孩,並且願意跟她們有進一步的發展。從進化心理學來看,人類存在的目的就是傳遞自己的基因,所以在進化壓力之下,男性會樂於與不同的女性保持短期的性關係,以此來讓自己的基因得到最大限度的傳遞。當然,遺傳基因本身也和男人腳踩N隻船有著密切的聯係,那些父輩比較風流的,子輩發生感情出軌的概率也更高一些。
腳踩N隻船的花花公子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他們的“硬件”都很不錯,要麼擁有陽光帥氣的外表,要麼才華橫溢、心思縝密,總能吸引較多異性的目光。有的花花公子甚至可以不投入任何感情,同時與好幾位女性進行交往。為此,女人們總是感歎:“男人都太花心啦!”其實,在男人“花心”的背後,隱藏著許多你忽略的心理因素:
1.缺乏自尊感和自信心,總是渴望得到更多的讚同與肯定,多一個女人崇拜自己,內心就會多一份自信,多一點自我認同感。
2.選擇困難症,什麼都想得到,什麼都不肯放下,不斷追逐“更好的”。這樣的男性會同時與幾位女性保持親密關係,他們心裏永遠沒有“最好”,隻有“更好”。
3.受到社會文化風氣的影響,有的男性會認為腳踩N隻船是成功者的標誌,於是他們會很樂意以這樣的怪誕行為來展示自己的“成功”。
一輩子都難以戒掉的賭癮
很多人都喜歡賭博,雖然偶爾會有人運氣爆棚贏上一筆,不過多數情況還是“十賭九輸”。這樣說來,賭博就是一項穩賠不賺的糟糕投資,既然如此,為何還是有人沉迷在賭博中無法自拔呢?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心理學教授馬克·格裏菲斯博士說:“賭博是一個從遊戲規則到場地布局都經過精心設計的陷阱,可以讓賭徒不斷獲得心理上的‘獎勵’,導致輸了錢也無法自拔。”
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心理陷阱呢?讓我們來認真分析一下:
首先,從賭場的布局上來看,現今世界上大多數賭場都盡可能多地在內部空間安置老虎機,並且將餐飲中心安排在賭場的中部或者後方,賭徒隻能通過迂回曲折的路徑才能夠達到餐飲中心,這樣就會大大延長賭徒在賭博區的逗留時間,從而讓賭徒們更多地下注。
其次,賭場是一個“燈紅酒綠”的地方,那些帶有刺激性的色彩以及嘈雜吵鬧的背景音樂,都會讓賭徒的大腦產生極度興奮感,從而讓他們更加衝動地進行賭博。美國很多賭場還會向客人提供免費的酒精飲料,如果賭徒一邊飲酒一邊賭博,則更容易失去理性的判斷力。
另外,連嗅覺也會影響到賭徒的心理狀態。心理學家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賭場進行的實驗顯示,如果在老虎機區域噴灑讓人心情愉悅的香水,那麼賭徒就會增加自己的下注額,這和一些大型商場內噴灑香味以增加商品銷量是一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