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克利斯朵夫》reference_book_ids\":[7259681035414146060,7259681029701504052,6992146127831174158,6987309443515960351,7259681029693115392,7236635792834038836,7259681035741301821]}]},\"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我們無須為此逃避
你真的了解自己嗎?
很多人認為,沒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可事實上,這是我們人生的最大盲點之一,事實並非如此,就像古詩所雲:“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人,最難做到的往往就是了解自己。
主人家有一頭小毛驢和一隻小猴子。一天,小猴子玩兒得很高興,就爬到了主人家的房頂上,上蹦下跳的,主人見了高興,便誇小猴子靈巧。看到小猴子得到了主人的寵愛,小毛驢就想效仿,結果它費了好大勁兒爬上了房頂,卻把主人房頂的瓦給踩壞了。主人很生氣,把小毛驢趕了下來,打了它一頓。小毛驢感到很委屈:為什麼小猴子上房得到誇獎,而我卻被主人打了一頓?
小毛驢的問題出在哪裏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就在於小毛驢不自知,不知道小猴子靈巧而它自身笨拙的特點。
人也是一樣,貴有自知之明,認識和了解自己是進步的開始。那我們應該怎樣去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呢?
第一,比較法。
從處事方法、對人對事的態度、情感表達方式等方麵與別人進行比較,以人為鏡找出自己的特點,以此來認識自己。但需要注意的是,用比較法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找條件相當的人作比較,這樣才不會存在比較的盲點。
第二,自省法。
自省法是人的一種自我體驗,是在實際生活中通過自我反思、自我檢查來了解自己的個性、能力、長處和不足的一種方法。一個真正成熟的人,一定是具有反省能力又能誠實麵對自身優缺點並能加以正確改進的人,隻有通過自省,我們才能有效地調整自己。
第三,評價法。
在認識自己的同時,要重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人的評價比主觀認識往往具有更大的客觀性。但是,對待他人的評價要注意完整性,不可偏聽偏信,要正確地聽取別人的評價。
第四,經曆法。
人生中經曆的那些成敗得失往往最能反映自己的性格、長處和劣勢,總結這些成敗得失,明確認識自身並發揮自己的優勢,從而彌補弱勢所造成的缺失。揚長避短,就能用最高的效率走向成功。
我們要認識自己的優點,但那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優點,塑造自信的人格,而非炫耀的資本,否則就是狂妄自大;同樣,我們要認知自己的不足,因為那是獲得進步的起點,隻有首先找到木桶的短板,才能及時彌補和修複,取得長進。但不要老是關注自己的弱項,而應該在克服弱項和提升自我中找到樂趣與成就感,強化自信,驅散自卑,豐富自己,重塑一個全新的、讓人刮目相看的自己。
認識了自己,明確了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接下來就是采取行動來調整和改變自己。如何調整和改變呢?
第一,針對自己的不足,分析原因。
如果隻看到自身的不足,卻沒有找到背後的原因,那是遠遠不夠的。例如,溝通效率很低,我們就要進一步分析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是表述無邏輯,還是說話不能引起別人的興趣等。明晰問題的症結,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設定目標,製訂計劃。
在明確了問題到底是什麼之後,就是如何解決、解決到什麼程度。例如溝通效率低,如果是因為表述無邏輯,那為自己定一個目標:在三個月後能夠有邏輯地表達觀點。第一個月,進行專業的邏輯訓練,建立邏輯思維;第二個月,在構架的邏輯表達結構下,填充內容,先寫再說;第三個月,溝通中按照之前的訓練,先想再說。隨後逐漸提升運用的熟練程度,達到徹底改變。
第三,定期回顧,尋求反饋。
還是以溝通為例。在提升邏輯能力的過程中,主動找到其他人,詢問自己的改變是否發揮成效、是否可以讓其他人感知。同時,也可以持續地獲得建議,調整自己的改變策略和節奏。
第四,相信自己,持之以恒。
改變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些量變短期內難以讓人感知,但不代表沒有發生變化。一旦放棄,就是真的前功盡棄。要相信自己,持之以恒,量變終會引起質變。
在火中燃盡而後生,方為涅槃的鳳凰;在臨死邊界掙紮而破繭,才能化蛹成蝶。有意識地重新認識自己,勇敢地改變自己,才能更好地追求成功。
消除你的盲點
聰明的人會時常反思自己,重新認識自己,因為他們知道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周圍的環境在變化,自己也要跟著變化。做一個真正了解自己的人,讓自己順應時代發展,不斷適應時代的變化,才能走好整個人生。
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是自己
最大的威脅來自敵人,這是大多數人認知上存在的一個盲點,其實,人要想超越他人,要想成功,就必須先超越自己。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是自己。
亨利·福特,福特汽車的創始人。在製造著名的V8汽車時,他要求工程師造一個內附八個汽缸的引擎。
其中一個工程師認為這是天方夜譚。他對福特說:“以我多年的經驗來判斷,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我願意和您打賭,如果誰能設計出來,我寧願放棄一年的薪水。”
福特答應了他的賭約,他堅信自己的設想:“盡管現在世界上還沒有這種車,但無論如何,隻要多搜集一些資料,廣泛地加以分析和改進,是完全可以設計和生產出來的。”
結果奇跡出現了,工程師們通過對全世界範圍的汽車引擎資料的搜集、整理,經過精心設計,成功設計並生產出八個汽缸的引擎。
那個工程師對福特先生說:“我願意履行自己的賭約,放棄一年的薪水。”
此時,福特先生嚴肅地對他說:“不用了,你可以領走你的薪水,但看來你並不適合在福特公司工作了。”
一個人如果不肯為更高的目標做準備的話,他永遠都不會戰勝自己,隻能裹足不前甚至退步、退化,被不斷進步的社會所淘汰。
保羅·蓋蒂,美國石油大亨。他嗜煙成性,煙癮一上來,就情不自禁地想抽。一次,蓋蒂在一個小城的旅館過夜,淩晨兩點鍾,他醒來了,想抽根煙,可這時旅館的餐廳和酒吧都早已關門,唯一可以得到香煙的方法是到一公裏之外的火車站去買。外麵又下著雨,蓋蒂穿上衣服,又拿上雨衣,準備出門。在走到門口時,他突然產生了一個問題:“我這是在幹什麼?”他站在門口思考:我是一個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一個相當成功的人,一個能克服許多困難的人,一個能戰勝眾多對手的人,可現在我竟然在淩晨冒雨出去,僅僅是為了得到一支煙。這要是讓別人知道了該是多麼可笑呀,我怎麼能讓一根煙主宰了自己呢?經過這一思考,他的心靈受到震動,於是他便重新上床睡覺。奇怪的是,這一次,雖有煙癮,沒有煙抽的蓋蒂竟然很快入睡了。更重要的是,在經曆了這件事後,他突然覺得戒煙並不是一件難事,之後很快就戒掉了煙。
蓋蒂把戒煙成功稱為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勝利,理由是他第一次戰勝了自己。以後在商場上,遇到多大的困難,蓋蒂從不屈服。蓋蒂的生意越做越好,成了世界頂尖富翁,而且他的身體也格外好,80多歲還能通宵加班。
每個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大的動力也是來源於自己。那些在困難麵前退卻的人,不是被困難嚇倒的,而是被自己的消極心態、軟弱性格嚇倒的。而那些成功的人,總是時時把自己當作對手,挑戰自己,戰勝自己,最終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那麼,如何戰勝自己呢?
第一步,擁有陽光心態。
不能改變環境就適應環境;不能改變別人就改變自己;不能改變事情就改變對事情的態度。擁有陽光心態的人,對於過往的困難、逆境甚至羞辱等,會將其轉化為前進的動力,而非提醒自己有多麼的可悲。向上的心態會讓我們把握住每一個機會,而現在努力的每一步,都是通向未來的進步階梯。
第二步,堅持自己的信念。
在充分認知自己,並使自己擁有一個良好的陽光心態之後,我們需要的是堅定和增強自己獲取成功的信念。信念是人對觀念、原則和理想等形成的內心的真摯信仰,是成功的原始驅動力,能給人源源不斷的力量。
在一次火災中,一個小男孩被燒成重傷,雖然經過醫院全力搶救脫離了生命危險,但他的下半身還是沒有任何知覺。醫生悄悄地告訴他的媽媽,這孩子以後隻能靠輪椅度日了。
一天,媽媽照常把小男孩推到院子裏曬太陽,隨後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這時,一股強烈的衝動自男孩的心底湧起:我一定要站起來!他奮力推開輪椅,然後拖著無力的雙腿,用雙肘在草地上匍匐前進,一步一步地,他終於爬到了籬笆牆邊。
接著,他用盡全身力氣,努力地抓住籬笆牆站了起來,並且試著扶著籬笆牆行走。沒幾步,汗水就從額頭上滾滾而下,他停下來喘口氣,咬緊牙關拖著雙腿再次出發,直到走到籬笆牆的盡頭。
每一天,男孩都要抓緊籬笆牆練習走路。可一天天過去了,他的雙腿仍然沒有任何知覺。他不甘心過被困在輪椅上的生活,他握緊拳頭告訴自己,未來的日子裏,一定要靠自己的雙腿來行走。終於,在一個清晨,當他再次拖著無力的雙腿緊拉著籬笆行走時,一陣鑽心的疼痛從下身傳了上來。那一刻,他驚呆了。他一遍又一遍地走著,盡情地享受著別人唯恐避之不及的鑽心般的痛楚。
從那以後,男孩的身體恢複得很快。先是能夠慢慢地站起來,扶著籬笆走上幾步,漸漸地他便可以獨立行走了,後來有一天,他竟然在院子裏跑了起來。
自此,他的生活與一般正常人再無兩樣。到他讀大學的時候,他還被選進了田徑隊。
這個男孩就是曾經跑出過全世界最好成績的葛林·康漢寧博士。葛林·康漢寧之所以能成為博士,並能跑出全世界最好的成績,原因無疑是他在還是小孩子時就學會了戰勝自己。我們可以輸給別人,但不能輸給自己。
消除你的盲點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我們克服困難,超越他人,卻不曾想到,其實最應該超越的是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一個最強勁的對手其實就是你自己,你必須敢於向自己挑戰。
有缺陷才是正常的人生
完美無缺,是很多人在認知方麵存在的一個盲點。其實,世間萬物都有它本身的缺陷,人也是如此,完美的人和物是不存在的,有缺陷才是完整、正常的人生。
有個人非常幸運地得到了一顆碩大而美麗的珍珠,他卻覺得遺憾,因為珍珠上麵有個小小的斑點。他想,若除去這個斑點,那它將是多麼地完美呀!於是,他刮去了珍珠的一部分表層,但斑點還在,於是他削去一層又一層,直到最後,那個斑點沒有了,而珍珠也不複存在了。這個人因此一病不起,臨終前,他無比惆悵地對家人說:“當時,我若不去計較那個斑點,那現在我手裏還會攥著一顆碩大而美麗的珍珠呀。”
想要去掉珍珠斑點的人一定是痛苦的,因為在他的眼中,看到的是不完美,最終隻落得兩手空空。生活中,有多少失落、痛苦和不幸源於我們刻意地追求完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若過於執著且不肯變通,必然會陷入完美主義的心理盲點。
威廉喜歡自助旅遊。一次他駕車去五大湖遊玩時遇到了一個十分奇怪的老人。他背著一個破舊不堪的包袱,臉上布滿了風霜,他的鞋子因為長期的行走,破了好幾個洞。
老人的外表雖然狼狽,卻有著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不論是行走或躺臥,他總是仔細而專注地觀察著來來往往的人。
老人的外貌與雙眼組合成了一幅極不協調的畫麵,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人們竊竊私語:這不是普通的旅人,他一定是一個特殊的尋找者。
他到底在尋找什麼呢?一些好奇的年輕人忍不住問他:“您究竟在尋找什麼呢?”
老人說:“我像你們這個年紀的時候,就發誓要找到一個完美的女人,娶她為妻。於是我從自己的家鄉開始尋找,走過一個城市又一個城市,一個村落又一個村落,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找到一個完美的女人。”
“您找了多長時間呢?”一個年輕人問道。
“找了六十多年了。”老人說。
“難道六十多年來都沒有找到過完美的女人嗎?如果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完美的女人,那您不是找到死也找不到嗎?”
“有的!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完美的女人,我在三十年前曾經找到過。”老人斬釘截鐵地說。
“在三十年前的一個清晨,我真的遇到了一個最完美的女人,她的身上散發出非凡的光彩,就好像仙女下凡一般,她溫柔而善解人意,細膩而體貼,善良而純淨,天真而莊嚴,她……”老人邊說,邊陷入深深的回憶裏。
年輕人更著急了:“那麼,您為何不娶她為妻呢?”
老人憂傷地流下眼淚:“我立刻就向她求婚了,但是她不肯嫁給我。”
“為什麼?”
“因為,因為她也在尋找這個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
生活中許多人就像這位老人一樣,終身都在尋找一位最完美的伴侶,尋找一份完美的工作,尋找一種完美的生活,然後日子就在這種尋找中如白駒過隙般流走了。事實上,與其追求不能實現的美麗,不如把握眼下的幸福。
世界上本無完美的事物,人生旅途中,你永遠不要背負“完美”的包袱上路,它是生命中沒有必要承載的重量。完美是我們心中的一座象牙塔,你可以在內心中向往它、塑造它、讚美它,但你切切不可把它當作一種現實存在,這樣隻會使你陷入無法自拔的矛盾之中。
如何對待缺憾也是一門學問。把缺憾看成是另一種美又如何?西方美術史上,有三雙最美麗、最令人陶醉的手:聖母瑪利亞的母性之手;蒙娜麗莎代表的最獨特的手;維納斯的斷臂之手。
說起維納斯,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她那殘缺的雙臂。麵對這殘缺的雙臂人們歎息,甚至流淚。所謂殘缺,就是將人生中原本有價值的東西打碎給人看。幾百年來,不少藝術家對這雙殘臂作出種種的猜測和估計,他們提出許多修複方案,為她補上各種姿勢:一手下垂,另一隻手拿著鮮花、手捧“友愛之環”;左手托著金蘋果,右手拽起下落的衣衫等。盡管方案很多,但沒有一個複原方案能令人滿意,於是人們隻好讓其保持原狀。
留下空間讓審美者用自己的心靈和感受去填補空白,這恐怕就是斷臂所帶來的殘缺之美的妙處。
梁山伯與祝英台,同床三載,心心相印,從頑強抗婚到雙雙化蝶,純潔真摯的愛情感天動地;羅密歐與朱麗葉,有幸邂逅,一見鍾情,從秘密結婚到殉情死亡,熾熱強烈的愛情震撼鬼神。正是這樣悲情的人生,讓我們對至死不渝的愛情肅然起敬。在他們所處的社會背景下,化蝶和殉情成就了他們。誰又能說這種缺憾,不是一種完整?
很多事,有時是人力所不能及的,有時又是超出人的計劃外的,也許像維納斯一樣,有一些殘缺,留一點遺憾,才能讓已經擁有的一切顯得更可貴、更美麗。
消除你的盲點
不要去刻意追求完美,我們要做的是,盡可能讓自己得到的多於失去的,這才是完整、正常的人生。
感覺無法改變時,逼自己一把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是大多數人麵對困難時存在的一個盲點。沒有條件,無法改變時,我們隻能坐以待斃?不,我們要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尋找突破口,讓事情向好的方麵發展。
丹麥爾曾經是一家雜誌社的員工。他剛到雜誌社當廣告業務員時,對自己很有信心,他跟經理提出不要薪水,隻按廣告費抽取傭金。經理答應了他的請求。
開始工作後,丹麥爾將一些特別的客戶列出了一份名單,準備一一拜訪。這些客戶的特殊之處就在於非常難纏,公司裏的其他業務員都認為那些客戶是不可能與他們合作的。可丹麥爾不這樣認為,在去拜訪這些客戶前,丹麥爾把自己關在屋裏,站在鏡子前,把名單上的客戶念了10遍,然後對自己說:“在本月之前,他們一定會向我購買廣告版麵。”
丹麥爾懷著堅定的信心一一去拜訪這些客戶,第一天,他和20個“不可能的”客戶中的3個談成了交易;在第一個星期的另外幾天,他又成交了兩筆交易;到第一個月的月底,那20個客戶中,就隻有一個還不願意買他的廣告版麵。
在第二個月裏,丹麥爾並沒有去開發新的客戶,每天早晨,那個拒絕買他的廣告版麵的客戶的商店一開門,他就進去試圖將其說服,而每天早晨,這位商人的回答都是一個字:“不!”每一次,當這位商人說“不”時,丹麥爾就假裝沒聽到,然後下一次繼續前去拜訪。到了那個月的最後一天,對丹麥爾已經連續說了30天“不”的商人說:“你已經浪費了一個月的時間來請求我買你的廣告,我現在想知道的是,你為何要堅持這樣做。”
丹麥爾說:“我並沒浪費時間,我等於在上學,而你就是我的老師,我一直在訓練自己在逆境中的堅持精神。”那位商人點點頭,接過丹麥爾的話說:“我也要向你承認,我也等於在上學,而你就是我的老師。你已經教會了我堅持到底這一課,對我來說,這比金錢更有價值,為了向你表示我的感激,我要買你的一個廣告版麵,當作我付給你的學費。”
別人覺得無法改變的事,丹麥爾沒有選擇接受,而是把它變成了可能。他靠的不是才華,不是其他,靠的隻是堅持。失敗一次部分人不會放棄,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又有多少人能堅持,並且嚐試再去改變這個結果呢?成功永遠屬於那些一次一次嚐試改變的少數人。
有一隻小鷹,它從小跟著雞群一起長大,小鷹也一直以為自己是一隻小雞。所以,當主人真正要放飛這隻鷹的時候,怎麼誘惑、怎麼打罵,鷹就是飛不起來,因為它認定自己是一隻不會飛的小雞。
最後主人失望了,說:“我白養了一隻雛鷹,一點用處都沒有,扔了吧!”主人把這隻小鷹帶到了懸崖邊,像扔一隻雞崽一樣撒手將小鷹扔下懸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