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記住,不論什麼情況,你現在對工作的努力,都決定了你將來如何填寫你的簡曆給你的下任老板,既然誰也無法擺脫工作的命運,那麼為什麼不在這一次就把自己的所有能量全部發揮出來呢?
消除你的盲點
作為一個職場人士,對待工作,要耐得住性子,扛得住寂寞,經得住打擊,容得下同事,不斷提升自己,在具備豐富經驗和能力積澱後,再去考慮跳槽的問題。
實事求是地做好職業定位
人的一生中,真正能選中“舍我其誰”的職業,才能真正體現人生價值,也才會有成功的基礎。
奧托·瓦拉赫是世界著名的化學家,也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之一,他的成功極富傳奇色彩。
瓦拉赫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絕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此時,父母隻好尊重兒子的興趣,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潤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成績在班上是倒數第一,學校的評語更是令人難以接受:“你是繪畫藝術方麵的不可造就之才。”麵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部分老師認為他已成才無望,隻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品格,建議他試學化學。父母接受了化學老師的建議。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點著了。文學藝術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變成了公認的化學方麵的“前程遠大的高才生”。在同類學生中,他遙遙領先……
瓦拉赫的成功,說明這樣一個道理:人的智能發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強點和弱點,人一旦找到自己的智能的最佳點,使智能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這一現象人們常稱之為“瓦拉赫效應”。
在職場中,最令人遺憾的是,很多人都在定位錯誤的職業上奮鬥、掙紮,為此放棄了自己的舒適和安逸,這種精神雖然值得欣賞,但去追求不適合自己的夢想往往不會有很好的結果。如果這些人把精力花在定位準確的職業上,他就可以用更少的努力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快樂。
有這樣一位年輕而富有的青年人,他非常希望有一份屬於自己的成功事業,他受一些喜歡繪畫的朋友的影響而跑去法國巴黎學習繪畫藝術。可是,在經過三年的艱苦學習之後,他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成為一個偉大藝術家的天賦。他的個性也不適宜每天拿著畫筆作畫,繪畫對他來說成為一種痛苦,他一直向往著農場的生活。在最終將自己定位在一個成功的農場主而不是一名平庸的畫家之後,他回到了美國,開始了農場生活。
後來,這個青年人在伊利諾伊州擁有數千英畝的良田。他有一座漂亮的房子,有一個美麗的妻子。他每年都要出國去學習農耕技術和畜牧技術。他雇傭了很多人,並且對周圍貧窮的人予以幫助。總之,他成為了一個快樂而又對社會有用的人,因為定位準確,他找到了符合自己性格而又喜歡的事業。這個青年人說,如果自己沒有抓住改正錯誤的機會,重新定位自己的工作,那他肯定會是一個痛苦而不幸的失敗者。
要想在職場獲得成功,首先在職業定位上必須做出一番努力,真正做好自己的職業定位。
良好的職業定位至少有以下四大好處:
第一,定位準確可以持久地發展自己。
很多人事業上發展不順利不是因為能力不夠,而是選擇了並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並沒有認真地思考一下“我是誰”、“我適合做什麼”,也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從而無法體會如願以償的感覺。有些人把時間用於追逐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上,但是隨著競爭的加劇會感覺後勁兒不足。準確的定位,可以獲得更加長足的發展。
第二,定位準確可以善用自己的資源。
集中精力的發展,而不是“多元化發展”,是職業發展的一個規律,有些人多來年涉足很多領域,學習很多知識,博而不專,雖然表麵看起來什麼都懂,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但其實內部很虛弱,每一項能力上都沒有很強的競爭力,外強中幹。人們常說,“學MBA吧,大家都在學”,“出國吧,再不出國就來不及了”,“讀研究生和博士吧,年齡大了就讀不動了”,現實已經說明,MBA、出國、研究生和博士生不代表持續的發展,投資很多,收益很少,過於分散精力反而會讓你失去原有的優勢。
第三,定位準確可以抵抗外界的幹擾,不會輕言放棄。
有的人選擇工作,用現實的報酬作為準則,哪裏錢多去哪裏,什麼時尚幹什麼,以至於放棄自己本已不錯的職業,舍本逐末。但事實是,頭幾年這一職位在待遇上會有一些優勢,但是後來差距越來越小了,甚至風水輪流轉,今天時尚的過幾年不再時尚了,從前掙錢容易的職業幾年後掙錢不再簡單,有的人憑借機遇獲得一個好職位,但是輕易地放棄了。而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你就會理性地麵對外界的誘惑。
第四,定位準確還能吸引合適的用人單位的眼球,或使上司正確地培養自己,調動一切有利因素幫助自己發展。
很多人在寫簡曆和麵試的時候,不能準確地介紹自己,使得麵試官不能迅速地了解你,有的人在職業上搖擺不定,使得單位不敢委以重任;還有的人經常換工作,使得朋友們不敢積極相助。定位不準,就好像遊移的目標,讓人看不清真實的麵目。
在了解了職業定位的好處以後,我們再來看看職業定位應該怎樣展開:
第一步,了解自我。
這是在“知道自己的長處和自己的行事方式”之後對自己的進一步了解。這裏所謂的進一步了解是要正確評價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念、個性特點、天賦能力、缺陷、性格、氣質、興趣等,問問自己想幹什麼,能幹什麼。對自己各方麵的能力進行摸底,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明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根據其他應聘者的經驗、經曆,選擇推斷未來可能的工作方向,從而徹底解決“我能幹什麼”的問題。
第二,了解職業。
職業定位隻了解自己還不夠,還要了解職業。了解職業包括職業的工作內容、知識要求、技能要求、經驗要求、性格要求、工作環境、工作角色等。在了解職業的基礎上,進一步仔細地分析比較自己和職業要求的差距,根據自己的特點仔細地權衡選擇不同目標的利弊得失,以根據自己的現實條件確定最終達到目標的方案。
第三,充分規劃。
這是職業定位規劃的最後一步。每一個想找到適合自己理想的職業的人,要在找工作前明確職業定位,充分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認真思考自己要做什麼,能做什麼,從事哪個專業領域的工作,朝哪個方向發展,從而避免求職時的盲目和錯失良機。
對於不同的人,職業規劃肯定不同。其實不僅如此,即使是同一個人在自己一生的各個不同的階段,其職業規劃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而對於處在二十歲至三十歲之間的年輕人來說,其職業規劃重在走好第一步。二十歲至三十歲這一階段是事業發展的起點。如何起步,直接關係到今後的成敗。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選擇職業。在充分做好自我分析和內外環境分析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設定人生目標,製訂人生計劃。再一個任務,就是要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年輕人步入職業世界,表現如何,對未來的發展影響極大。有些年輕人,特別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總認為自己有知識,有文化,到單位工作後不屑於做零星小事,結果給同事們留下一個很差的印象,這對一個年輕人的發展而言,可以說是一個危機。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堅持學習。根據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人一生工作所需的知識,90%是工作後學習的。這個數據足以說明參加工作後學習的重要性。
最後要強調的一點就是,職業定位一定要實事求是。這山望著那山高是職業定位的大忌。客觀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是製訂個人職業計劃的前提,職業定位應以個人發展為目標,應符合自己的興趣、特長,與個人的知識、能力相符,除此之外,職業定位還需考慮客觀環境因素。
消除你的盲點
成功的訣竅之一就是挖掘自己的潛力,準確為自己定位。人生一如平麵直角坐標係,橫、縱坐標便決定了你的位置。一個人如果站錯了位置——選擇用自己的短處而不是長處來立業的話,那常常是十分困難的。有可能最後你會成功,但為此你將耗費比別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代價的慘重也許是你不願正視的;也有另一種可能,也是最有可能的是你將為你錯誤的選擇而沉淪於永久的懊悔與失意之中。
把工作當成生活方式去享受
每個人大概都不止一次地抱怨過:我受夠了無聊的工作,這簡直是浪費生命,我要去尋找真正的生活!但是真正的生活在哪裏?無所事事一味玩樂麼?無所事事的時間長了,會讓人心理充滿灰色的無聊的東西,可就更說不上快樂了。生活的樂趣,恰恰有很多是從工作中得到的。
一天,一個老婦人走到一幢滿是塵土的建築前,那裏有三個強壯的年輕人在辛苦地砌牆。
老婦人問他們在做什麼。
其中一個小夥子非常粗魯地回答道:“你看不到嗎?我在砌磚。這是我每天不得不做的事情。”
一個看起來比較老實的人回答道:“我正在做自己的工作。能用這個手藝養家,我感到很快樂。”
看起來最年輕的小夥子充滿激情地回答道:“哦,我正在建造世界上宏偉的建築!”
有人將工作當成謀生手段,因此工作成了人生的累贅;有人將工作當作人生的樂趣,因此他能享受工作。洛克菲勒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
人生最有意義的就是工作,即便你身處逆境,你也不應該厭倦自己的工作。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厭惡自己的工作更糟糕的事情了。假使因為環境因素迫使你不得不做一些令自己深感乏味的工作,你應該想方設法使之充滿樂趣,而不是逆來順受地接受,或是怨聲載道地抱怨。假使你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工作,那麼,再乏味的工作,你也能從中體會到樂趣。
一個人的價值,並不以財富和社會地位來體現,而在於你能不能發揮自己的專長,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快快樂樂地工作,過有意義的生活。
人之所以抱怨工作,一個主要原因是他並沒有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沒有在適合自己發展的崗位上施展拳腳,這是一個普遍現象,但有誌者總是會通過自己的努力,諸如學習來改變現狀。當你通過學習獲取工作經驗、知識後,你的信心也會相應提升。在工作中找到了樂趣,你會更熱愛你的工作,進而會從工作中找到更大的樂趣。
那麼我們具體應該怎樣做,才能讓我們體會到工作就是人生的樂趣,而絕不是謀生的手段?
1.建設和諧的人際關係。
一個人要獲得成功,僅靠自己個人形象的好壞以及個人工作成績的優劣,是遠遠不夠的。在注重個人內外兼修的同時,還應該善於經營人際關係,在社會交往中能夠遊刃有餘。因為人際關係會影響個人能力的發揮和工作的開展。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會發現,有的人工作能力雖然較強,但因為處理不好人際關係,工作能力得不到進一步發揮,甚至遭受挫折。而一個善於聽取各種不同意見的人,即使能力平常,卻能贏得人們的好感,使工作順利進行。可見好的人際關係使人們學習、工作等方麵能有事半功倍之效能。可以說,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人生成功的重要保證。
2.建立有效的溝通。
有效的溝通與協調是取得互助與合作的基石。有效的溝通能夠消除各種人際衝突,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行為,使員工在情感上相互依靠,在價值觀念高度統一,改變員工之間的信息阻隔現象,激勵士氣,減輕恐懼和憂慮,增強團隊之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提倡各種形式有效的溝通。
3.隨時學習新知識。
也許一項新的工作計劃並沒有想象中那麼複雜,但由於缺少某些方麵的知識,就會讓很多人退避三舍。而那些善於學習新知識的人就會通過學習來解決工作上遇到的問題,從而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人一輩子都應不斷學習並接受新知識,可以拓寬新的視野,增長新的才幹並注入新的活力。
4.張弛有度,勞逸結合。
人不是機器,不可能永遠精力充沛、信心高漲,也不可能始終如一地奔跑在人生之路上,這樣的結果通常會透支體力和精力,影響身體健康,甚至造成“出師未捷身先死”的不幸。因此,當我們在為人生的理想勤奮努力時,既要克服惰性這一成功的大敵,又要學會休息,調整身心,及時“充電”、“加氧”以保持旺盛的精力,而不可一味透支健康的“本錢”。
5.及時獎勵自己。
當心情不快時,過度疲勞時,遭遇挫折時,暫時停下來,以各種有益的方式休閑一下,愉悅身心,鼓舞士氣,以再接再厲。要知道,人生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人活到老就應當追求到老,奮鬥到老。
消除你的盲點
也許你選擇一份工作是為了賺錢養家,也許是為了理想,也許是……不論是為了什麼,我們都應去認真思考,怎樣麵對工作時從內心迸發出熱情和活力。你將很驚奇地發現,找到了工作的樂趣,無論從事什麼樣的職業都會很快樂。其實,我們不僅在努力工作,更是在享受生活。
永遠不能丟掉工作的激情
充滿激情,比獲得成就、獲取功名更加重要,它使你年輕、進步、富有活力。沒有激情,就沒有上進心,就沒有火熱的詩,就沒有燃燒的愛,就沒有壯麗的人生。
微軟的招聘官員曾對記者說:“從人力資源的角度講,我們願意招的‘微軟人’,他首先應是一個非常有激情的人:對公司有激情、對技術有激情、對工作有激情。可能在一個具體的工作崗位上,你也會覺得奇怪,怎麼會招這麼一個人,他在這個行業涉獵不深,年紀也不大,但是他有激情,和他談完之後,你會受到感染,願意給他一個機會。”
剛剛進入公司的員工,自覺工作經驗缺乏,為了彌補不足,常常早來晚走,鬥誌昂揚,就算是忙得沒時間吃中飯,依然很開心,因為工作有挑戰性,感受也是全新的。
這種工作時激情四射的狀態,幾乎每個人在初入職場時都經曆過。可是,這份激情來自對工作的新鮮感,以及對工作中不可預見問題的征服感,一旦新鮮感消失,工作駕輕就熟,激情也往往隨之湮滅,既厭倦又無奈,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裏,也不清楚究竟怎樣才能找回曾經讓自己心跳的激情。在老板眼中你也由一個前途無量的員工變成了一個差強人意的員工。
保持對工作的新鮮感是保證你工作激情的有效方法。可是這談何容易,不管什麼工作都有從開始接觸到全麵熟悉的過程。要想保持對工作恒久的新鮮感,首先,必須改變工作隻是一種謀生手段的認識,把自己的事業、成功和目前的工作連接起來;其次,保持長久激情的秘訣,就是給自己不斷樹立新的目標,挖掘新鮮感,把曾經的夢想撿起來,找機會實現它;再次,審視自己的工作,看看有哪些事情一直拖著沒有處理,然後把它做完……在你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後,自然就產生了一些小小的成就感,這種新鮮的感覺就是讓激情每天都陪伴自己的最佳良藥。
1.讓你的熱情像野火般蔓延。
精神狀態是可以互相感染的,如果你始終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出現在辦公室,工作有效率而且有成就,那麼你的同事一定會因此受到鼓舞,你的熱情會像野火般蔓延開來。
史密斯是一個汽車清洗公司的經理,這家店是12家連鎖店中的一間,生意相當興隆,而且員工都熱情高漲,對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都感覺生活是美好的……
但是史密斯來此之前不是這樣的,那時,員工們已經厭倦了這裏的工作,他們中有的已打算辭職,可是史密斯卻用自己昂揚的精神狀態感染了他們,讓他們重新快樂地工作起來。
史密斯每天第一個到達公司,微笑著向陸續到來的員工打招呼,把自己的工作一一排列在日程表上,他創立了與顧客聯誼的員工討論會,時常把自己的假期向後推遲……
在他的影響下,整個公司變得積極上進,業績穩步上升,他的精神麵貌改變了周圍的一切,老板因此決定把他的工作方式向其他連鎖店推廣。
2.讓你看上去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良好的精神狀態是員工責任心和上進心的外在表現,這正是老板期望看到的。
所以就算工作不盡如人意,也不要愁眉不展,要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讓一切變得積極起來。
查理·瓊斯提醒我們:“如果你對於自己的處境都無法感到高興的話,那麼可以肯定,就算換個處境你也照樣不會快樂。”換句話說,如果你現在對於自己所擁有的事物,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或是自己的定位都無法感到高興的話,那麼就算獲得你想要的事物,你還是一樣不快樂。
所以要想變得積極起來,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在充滿競爭的職場裏,誰能自始至終陪伴你,鼓勵你,幫助你呢?不是老板,不是同事,不是下屬,也不是朋友,他們都不能做到這一點。唯有自己才能激勵自己更好地迎接每一次挑戰。
工作時神情專注,走路時昂首挺胸,與人交談時麵帶微笑……會讓老板覺得你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越是疲倦的時候,就越穿得好、越要有精神,讓人完全看不出你的一絲倦容。
總之,每天精神飽滿地去迎接工作的挑戰,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去發揮自己的才能,就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你的內心同時也會變化,變得越發有信心,別人也會越發認識你的價值。
消除你的盲點
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工作不但可以提升你的工作業績,而且還可以給你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