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哲學簡述(1 / 2)

《易經》reference_book_ids\":[720839228653358595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哲學的定義

“哲學”一詞源於古希臘文,原由 Phileo(愛)和Sophia(智慧)兩個單詞所組成,即為“愛智慧”,表示這是一門使人聰明,給人智慧的學問。黑格爾曾指出,第一個用“哲學”這個名詞的是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後來,哲學的“愛智慧”的含意在世界各國的語言文字中得到廣泛的使用。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傳統上包括了形而上學、知識論、倫理學的研究。這些學科試圖回答關於世界起源、知識如何獲得以及善惡等觀念的問題。基本上,哲學的基本方法是運用理性對於這些問題提出論證。但是,哲學的實際範疇與定義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哲學是什麼”在哲學傳統之中是充滿分歧與備受爭議的。

哲學是難以被定義的,因為有眾多分歧的觀念都被視作哲學。皮爾金哲學辭典中定義哲學為:“有關思想、行為與實在中最基本與普遍的概念。”另外,狹義的哲學還指一種特別的方法或信念。

哲學的價值

哲學的價值並不在於它能對所提出的問題提供任何確定的答案,而是在於這些問題本身。因為,這些問題可以擴充我們對於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豐富我們心靈方麵的想象力,並且降低教條式的自信,這些都可能禁錮心靈的思考能力。此外,尤其在於通過哲學冥想中的宇宙之大,心靈會變得偉大起來。

哲學也可以說是理性對於信仰的研究,同時還有理性對人與自然規律的總結。哲學是對世界的關於終極意義的解釋,它在解釋中使我們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們的意識中合理化,從而為我們提供心靈的慰藉。

哲學還是對人的自我定位的一種工具。

哲學的起源

古希臘時期的自然派哲學家被認為是西方最早的哲學家,不管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是否正確,但是他們的想法之所以有別於迷信的原因在於,這些哲學家以理性輔佐證據的方式歸納出自然界的道理。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裏士多德奠定了哲學的討論範疇,他們提出了有關形而上學、知識論與倫理學的問題。某些現代哲學家認為,直到今日的哲學理論依舊隻是在為他們三人做注腳而已,仍離不開他們所提出的問題。

“哲”一詞在中國起源很早,曆史久遠。如“孔門十哲”、“古聖先哲”等詞,“哲”或“哲人”,專指那些善於思辨、學問精深者,相當於西方近世的“哲學家”或“思想家”。一般認為中國哲學起源於東周時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為代表。而實際上在之前的《易經》當中,已經開始討論哲學問題了。

哲學的基礎

古希臘哲學家通過問問題來進行哲學實踐,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大概可以歸為三類:形而上學、知識論及倫理學。這三類問題分別形成了哲學的基礎學科。

這三門基礎學科並非壁壘分明,在許多方麵他們互相覆蓋到彼此的領域,一個具有說服力的形而上學主張不可能忽略知識論的理論基礎。同樣,知識理論就是在架構主體與形而上學事實之間的關係。而道德的實踐往往與真理的存在與否和我們怎麼去了解它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