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四(2 / 3)

藏中諸經傳譯的形式,唯《大寶積》最為新奇。凡大部經典,本是用叢書的體例逐漸編集而成,這是我們所確信的,所以此類大經,都先有許多零譯單本,或每種先後經幾次重譯,到後來得著足本的梵文,遇著一位大譯師,才把他全部首尾完具重新譯成,《華嚴》、《般若》諸譯本成立次第都是如此。《寶積》初期的迻譯,也不違斯例。自漢、晉至魏、齊,零譯單本不下數十種,到唐中宗神龍二年至先天二年(七〇六至七一三),菩提流誌三藏才泐成現在的百二十卷本。但他有一點極為別致,全書共分四十九會,內中隻有二十六會為流誌新譯,餘下二十三會則采用舊譯,所以這部百二十卷《大寶積經》,我們可以借用版本學家的術語,名之為“唐百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