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行車國家有標準:根據國家標準規定,車座最高高度等於或大於560毫米的兒童自行車,應裝盤鏈罩或其他防護裝置以遮住鏈條和鏈輪上齧合部的外表麵;車座最高高度低於560毫米的則應裝有鏈罩,並要完全遮住鏈條、鏈輪和飛輪的外表麵和邊沿,還要遮住鏈輪以及鏈條和鏈輪齧合處的內表麵;BMX型兒童自行車必須裝有鏈罩罩住鏈輪上部的鏈條,並至少罩住鏈輪外周90度以上。
不少兒童自行車和BMX型童車,在鏈罩方麵不符合國家標準規定,甚至完全沒有任何鏈罩,存在很大安全隱患。據上海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不久前的一項抽查結果顯示,其中童車的合格率僅為65.9%,安全性令人擔憂。
(1)買自行車的注意事項
家長在給孩子買自行車時應注意如下事項:
首先應該考慮安全性能,而不是外觀。
看鏈罩方麵是否符合國家標準規定。
看閘把尺寸和製動性能是否能達到要求。如果閘把不能握緊,刹不住車,會造成跌倒摔傷。
看車身是否有外露的突出物,比如銳邊、尖角、毛刺等。因為這些突出物極易割傷兒童皮膚。
(2)兒童騎自行車常識
父母要教給一些騎自行車的常識給孩子,以免孩子在騎自行車時出現傷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故。
不滿12周歲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騎車。不要在行車道上學騎自行車。
沒有車閘或沒有安全保證的自行車不能上路。定期對自行車進行檢修,以避免因車閘失靈等原因發生交通事故。
要在非機動車道上行駛,在混行道上要靠右邊行駛。經過交叉路口要減速慢行,絕不能闖紅燈。轉彎時要提前減速慢行,向後了望,伸手示意,不要突然猛拐。
經過較大陡坡或橫穿機動車道時應當推車行走。雨、雪、霧等天氣要慢速行駛,路麵雪大結冰時要推車慢行。
不可騎車撒把、下坡不捏閘和騎車下台階。
騎車不要曲折行駛,不要相互競駛。正常超越前方自行車時,不要與其靠得太近,速度不要過猛,不得妨礙被超車輛的正常行駛。
不要兩輛以上並排行駛。兩輛車行駛時,兩人不要相互勾肩搭背,相互推搡,相互追逐。
不要騎一輛車,再牽引一輛車,不要緊隨機動車後麵行駛,不要手扒機動車行駛。
不要手中持物騎車,不在騎車時戴耳機聽音樂、廣播。騎車時不載過重的東西,不騎車帶人。
4.乘車途中的危險要留意
兒童上、下學途中的乘車安全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請看下麵一個例子:
丁林喜歡做些惡作劇。一天放學後,丁林和幾個同班的小朋友,一道乘公共汽車回家。一上車,丁林就搶到座位上,探出半個身子又笑又鬧。汽車啟動後,他拿著帽子在頭上揮來揮去。不一會兒,由於風太大,把他手中的帽子吹飛了。這時,正好駛過一輛大卡車,吹飛的帽子向卡車司機頭部方向撞去,司機以為是什麼東西向他砸來,趕忙側身刹車。由於車速快,而且刹車處理異常,造成後麵兩輛公共汽車相撞。
乘坐公交車是城市人外出經常選擇的交通方式。公共汽車給人們帶來方便,因此,大家要學習乘坐公共汽車的安全常識。
在車站候車時,要站在站台的安全線以外,切不可越線,更不可跳下站台。
上下車時,要有秩序,不要爭搶擁擠,要防止車門夾身;不能從車窗出入;嚴禁將鞭炮、煙花等易燃、易爆危險品帶上車。
乘坐公共汽車時,找座位坐好。不要在車廂內隨意走動,不喧嘩、不嬉鬧、不站在門邊、不將身體任何部位伸出車外。下車提早準備。
不可隨意按動或搬動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各種按鈕、電器設備。
5.教孩子科學對待煤氣中毒
近些年來,中國經濟實現了騰飛發展。城市人們逐漸用煤氣代替煤作燃料。可煤氣中毒事件也困繞著多數家庭。
這年冬天,趙陽家裏發生了一起事故:趙陽的表弟在他家住了幾天。一次,趙陽和表弟在浴室洗澡時,因爭搶水龍頭導致熱水器熄火,引起煤氣泄漏中毒,被父母發現時已不省人事,在“120”的及時搶救下,兄弟倆才蘇醒過來。
煤和木炭等燃料在氧氣不足的情況下不完全燃燒,會產生一氧化碳,被人吸入後會引起煤氣中毒。
一氧化碳能引起中毒,是由於一氧化碳對血紅蛋白的親和力比氧約大200~300倍,可生成碳氧血紅蛋白,使血液首先出現缺氧。一氧化碳還可與組織內呼吸酶結合,使組織缺氧。發生煤氣中毒以後,會出現頭痛、頭暈、四肢無力、胸悶、活動時呼吸困難等症狀,口唇、皮膚和指甲呈現櫻桃紅色。如救治不及時,症狀就會加重,甚至出現昏迷、抽搐、呼吸抑製而死亡。
(1)發生煤氣中毒怎麼辦
煤氣中毒如果處理得當,會使中毒者化險為夷。下麵介紹幾條發生煤氣中毒時的應付策略。
首先迅速關閉煤氣總閥門,然後打開門窗通風,使空氣流通。
將患者移至空氣新鮮的房間或室外,保證新鮮空氣吸入。
用手清除患者口腔內分泌物,鬆開衣帶,保持呼吸道通暢。並讓患者臥床休息,同時注意保暖,防止受涼受凍。
症狀輕者,吸入新鮮空氣一小時後就會逐漸改善。如果發現中毒嚴重,出現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打“120”急救電話,並馬上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髒擠壓,並盡快護送患者到醫院搶救治療。
如果打不開門窗,受害者可以趴在地上,盡量靠近門呼救,這樣可以從門縫處呼吸新鮮空氣,而且近地麵的地方一氧化碳少得多,因為它比空氣輕。
(2)謹防煤氣管道漏泄
發生煤氣管道漏泄時,當患者意識到自己已中毒,才掙紮下床開門、開窗,一般僅有少數人能打開門。因此,最好安裝可燃氣體泄漏報警器,當周圍出現煤氣或液化氣泄露時,可以及時采取避險措施。
1995年2月,某廣播電台一位女主持人在家裏洗澡時,為抵禦寒冷,用一根橡皮管將煤氣從廚房接到浴室的煤氣取暖器上取暖,不小心,橡皮管從取暖器接口上脫落了,煤氣悄無聲息地彌漫在浴室裏,等到她感到不適,想去開門。已是渾身發軟,四肢無力,最終昏迷倒地,被煤氣奪去了美麗的生命。
煤氣漏泄很容易使人產生生命危險,所以在使用煤氣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使用煤氣器具前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不要擅自連接煤氣管道。
煤氣熱水、取暖器等切勿安裝於密閉浴室或通風不良處。
6.教孩子注意安全用電
王麗上四年級時,一天,爸爸大康剛買回新的無繩電話,打算安裝在廁所的牆上。王麗很好奇,她看到插頭,以為插進電源插座裏就可以用了,沒想到剛剛插進去,隨著“滋”的一聲大叫,電話報廢了。爸爸並沒有責備王麗,而是買回了一些介紹電器知識的書,給似懂非懂的王麗上起了“電學課程”。
電是由我們肉眼看不到的一種細小微粒形成的。這種小微粒叫做電子。
有一種勢力,這種勢力能夠讓帶電的小微粒產生運動,我們把這種勢力叫做電位。人們日常所說的電壓就是電位差。
電壓能產生一種“壓力”,使帶電的微粒流動,這就開成了電流。
電流就像水流,水從高處往低處流,而電流從高電位處向低電位處流動。
電阻相當於阻力,它對電子的流動產生一種阻礙作用。
電流是一種非常“懶”的東西,它總是找最容易及最短的路徑流動,也就是在電阻最小的路徑形成回路。
如果你觸摸電池的兩端,由於電池的電壓很低,隻有微小的電流從身上流過,所以並不會對人造成威脅。觸到像電池這樣的低壓電源是沒有危險的,例如半導體收音機、電動小玩具等等,都屬於低壓電器。
我國規定,12伏為安全電壓;在空氣幹燥、環境條件好的情況下,可選定24伏或36伏作為安全電壓。安全用電,主要要從以下幾方麵做起。
有一次,李勇把自己的幾件髒衣服,倒進洗衣機。等衣服洗完了,他沒有斷掉電源,就一手按著洗衣機機殼,一手伸進洗衣缸去抓衣服。不料,他突然感到胳臂被重重地擊了一下,隨後失去了知覺。幸虧爸爸及時發現,用幹毛巾把李勇拖離洗衣機,才避免了悲劇的發生。原來,洗衣機內部絕緣損壞而漏電,機殼又未加可靠的保護接地線,導致李勇觸電。
人體如果接觸了通電的物體,電流就會立即進入人體,並由人體的著地處進入地下,這就造成觸電。
在電流貫穿人體的過程中,電流強烈刺激內髒器官,對局部組織引起燒傷,因此觸電的後果通常是嚴重的。電流對人體有兩種類型的傷害,即電擊和電傷。
電擊是電流通過人體內部,當電流達到一定值後,就會使肌肉發生抽筋現象,引起呼吸困難、心髒麻痹、神經係統失靈,造成人體內部組織的破壞,功能喪失,乃至觸電者死亡。電傷是指觸電後皮膚的局部創傷。
觸電的危險程度與通過人體電流的大小、頻率、持續時間、通過的途徑及人體的電阻和健康狀況等因素有關。電壓越高,產生的電流就越大,觸電後產生的危險性就越大。
(1)預防觸電
孩子在使用電時,為預防孩子觸電,父母可從以下幾方麵教導孩子:
當與電線接觸時,最好穿上絕緣膠鞋或站在幹燥的厚木板上。
不要隨意拆卸、安裝電源線路、插座、插頭等。
即使是安裝燈泡等簡單的事情,也要先關斷電源。
不要用鐵絲、釘子、別針一類的金屬錐體去紮室內電線。
使用電器前,必須擦幹雙手。有漏電情況時,應及時拔掉插頭,或以木棍等絕緣物品將插頭鬆脫,避免用手接觸而觸電。
不要用紙、布等包燈泡,也不要讓燈泡靠近蚊帳、窗簾等易燃物,因為燈泡難以散熱會導致溫度升高,使紙、布等達到燃點而燃燒。
帶金屬外殼的電器應使用三腳電源插頭。有些家電出現故障或受潮時外殼可能漏電。一旦外殼帶電,如果用的是兩腳電源插座,人體接觸後就有遭受電擊的可能。
耗電大的家用電器宴使用單獨的電源插座。因為電線和插座都有規定的載流量,如果多種電器合用一個電源插座,當電流超過其額定流量時,電線便會發熱,塑料絕緣套可能熔化從而導致燃漏電。
不要在電線上晾衣物,因為擦破絕緣皮或使電線斷裂,就會造成觸電。
(2)電路設備要當心
閘門是一個家庭照明電路的總開關,通常安裝在室外一人多高的牆壁上,而且有一個專門的電閘箱鎖著,其裸露的金屬部位有很強的電流。
開關通常安裝在牆壁上,露在牆外的按鈕是由絕緣體構成的,當絕緣體被損壞,按鈕就會導電。
插座通常也安裝在牆壁上,有兩孔和三孔兩種形式,孔內有帶電的金屬片,不能用指頭或金屬絲去接觸孔內的金屬片。
接線盒有的安裝在牆壁上,有的根據需要隨意放置。接線盒外有絕緣的塑料蓋,裏麵有電線接頭,是預備家庭另外接線時用的。
(3)使用開關、插座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