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這個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是什麼?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會作出一個相同的回答:孩子的天真和快樂的笑語讓我心動一生。天底下父母最大的願望隻有一個,那就是讓這平安、幸福陪伴孩子的一生。
“安全”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個“煩惱”。在當今複雜的社會環境中,孩子們掌握險情預防和自救的方法,是一項生存的基本技能。我們要相信:“沒有偶然的事故,隻有可預防的事故”。
孩子上學後離開父母的時間大大增加,由此給孩子帶來的不安全因素也大大增加,孩子的人身安全成了家長最擔心的事情,但是孩子必須離開家長獨立活動,所以家長除了給予孩子悉心的保護之外,還要注意培養孩子自我保護的觀念和能力,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保護。
比如孩子上學過馬路的問題,開始階段家長要接送,在接送孩子的過程中,就應注意指導孩子自我保護,讓孩子逐漸對周圍是否有車輛保持一種警惕,讓孩子熟悉交通規則,為以後孩子獨立上學放學做好準備。有的家長不注意這一點,孩子沒有自我保護的觀念,有家長一道就規規矩矩走,沒有家長在身邊就亂穿亂跑,非常危險,現在兒童死亡原因中,事故死亡仍是第一位,家長要特別重視。
孩子玩耍的場地也容易出危險:危房危牆,鏽腐的鐵門,沙堆塌陷,斷節電線,鬆動的欄杆,施工工地等,隨時都可能危及孩子安全。家長要注意孩子上學路線附近情況及孩子玩耍場所是否存在類似隱患,叮囑孩子注意安全,危險地帶則禁止孩子去玩耍。
孩子在外,讓孩子保持對陌生人的警惕也是孩子自我保護的重要內容。家長要教會孩子無論什麼情況也不能跟陌生人去,包括陌生人請孩子幫助一類事情。某一罪犯,用沙布蒙上一隻眼,利用小學生天真幼稚、助人為樂的觀念,對放學的女孩說他眼睛做了手術看不清路,請孩子帶路,把女孩子騙到僻靜處下手。
此外,孩子上學後經常自己購買飲料、零食,家長要指導孩子注意消費衛生安全,學會識別偽劣商品、變質食品、汙染食品,有的家長不注意這一點,甚至帶著孩子在街邊完全沒有任何衛生保證的小攤販那裏吃東西,或讓孩子隨意到處亂吃。孩子腸胃疾病、肝炎都可能由此而來,嚴重的危及生命。這一點家長要充分重視。
2.指導孩子嚴格遵守交通規則
在某重點中學的校門前,曾發生過這樣一起車禍:中午放學時,一群男生相互追逐著出了校門,到了馬路上仍未停止。其中一個高個子男生扭過頭來邊倒著小跑邊說:“拜拜啦!”就在這時,他撞倒了一位騎自行車的年輕女性,緊接著,一聲刺耳的刹車聲,一輛大卡車停下來了。所有的人都驚呆了,那位年輕的女士和自行車一起倒在了大卡車的車輪下。車輪從她的頭部及胸部碾過,腦漿流了滿地。這位年輕女士是位有一個隻有4個月大的孩子的母親,一個十分美滿的家庭在幾秒鍾內就遭到了滅頂之災。而那位個子高高的男生一直是位品學兼優的初三學生。發生車禍之後,他失語兩三天,再說話時隻會說:“我殺人了,殺人了!”夜間夢中也隻是喊著:“殺人了,殺人了!”
交通事故被稱為和平時期的“流動殺手”“世界第一公害”。說“車禍猛於虎”一點也不過分,而且交通事故構成了對花季少年生命安全的最大威脅。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世界每年死於交通事故的人約有70萬,受傷害者約1500萬人左右。這個數字多麼驚人!
生活中經常看到,7~12歲的孩子,有時仨一群倆一夥,邊走邊打鬧。你推我搡,你追我跑,完全不在意往來車輛,也正因如此,才發生了上文的悲劇。事實上,孩子交通安全意識的淡漠,和成人對他們的教育有關,也和父母們平日的行為有關。因此,做父母的首先要遵守交通規則。隻有這樣,孩子們才能自幼懂得交通安全,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
現在,城市中的小學校門口,一到中午和下午放學時間,便擁滿了接孩子的家長。雖然很多學校提出二年級以上同學,不允許家長接送,應該排路隊自己走,但是,現代社會交通的擁擠、交通事故的不斷發生,還是使家長放心不下。
孩子總要長大,總有一天要獨自走在求學的路上。因此接送終究不是長久之計,解決問題的根本還在於幫助孩子掌握交通安全知識,提高交通安全意識,形成自覺遵守交通安全規則的習慣,讓孩子自己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交通安全教育應從學齡前孩子開始抓起,家長可以通過做遊戲、講故事、談話的方式,讓孩子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心理學家認為,某一行為的後果給自己帶來痛苦和傷害,人們就會對這種行為采取“有所不為”的態度;同樣,能夠為自己帶來快樂和甜頭的行為,大家都會樂而為之。違反交通安全規則的後果,不可能讓孩子直接去體會。但家長、老師可以根據這個道理,在交通安全的遊戲中對那些違反規則的孩子施加一些懲罰,如中止遊戲、讓其他同伴對這種行為進行批評,使孩子感到違反規則的後果是不愉快的;同時,針對孩子喜歡扮“警察叔叔”的心理,宣布誰遵守規則,誰就得到紅花,紅花最多的孩子來扮“警察叔叔”,有罰有獎,重複強化。
家長還可以將一些交通事故案例進行加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它們編成一個個的,“危險故事”,講給孩子們聽。然後,讓孩子把故事重複一遍,並對故事進行簡單的判斷;更進一步,家長在講完故事後,就故事中同樣的情境,問孩子:“假如你遇到這樣的情況,怎麼辦?”讓孩子回答。
家長還可以利用每次帶孩子上街的機會,對孩子進行交通安全教育,讓他們在真實的情境中去認識各種交通安全標誌,了解它們的含義,觀察別人是怎樣遵守交通安全規則的。孩子發生交通事故最常見的是由橫過馬路時的不恰當行為造成的。橫過馬路時,人們的行為是各種感覺器官之間、感覺器官與運動器官之間協調的產物。眼睛要看、耳朵要聽、手腳要動。孩子橫過馬路時的不恰當行為,是各器官之間的協調能力差的表現。協調能力的發展,既要以生理組織一定的發展水平為基礎;同時,也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所以,家長帶孩子上街時,可以有意識地進行橫過馬路的訓練。
孩子識字後,家長應把交通安全基本知識抄起來貼在孩子的床頭。
孩子讀書後,開始經常與馬路打交道。家長們天天接送,當然,對於低年級學生,這種方式未嚐不可。但家長終究將麵臨孩子獨立上馬路的問題。如何平安地實現這個轉變,並保證孩子在獨立行走後,能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呢?有些父母在孩子獨立上馬路之初,不定時的跟蹤,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有些父母常常等在一些複雜的路段,如十字路口、鬧市區,以防萬一,這些方法都是可以借鑒的。
孩子交通事故的發生;常見的有這樣幾種情形:在馬路上行走時發生的、騎自行車或者搭乘別人的自行車時發生的,乘坐汽車(包括摩托車)時發生的和在鐵路上發生的。其中尤以第一種情形最多。
針對這些,父母應經常給孩子講講交通規則和“馬路安全”知識,如識別十字路口的信號燈,讓他們知道“紅燈停,綠燈行”的規則,並告訴孩子,闖紅燈會給自己的生命帶來危險:紅燈的顏色就像血的顏色一樣,迎著紅燈走去,可能就會流著血趴下。闖紅燈的勇敢要不得。
外出走路的時候,要走在人行道上,這樣可以避免馬路上繁雜車輛的撞擊。假如所走的地方沒有人行道,要在馬路靠邊的地方行走。
每次帶小孩子過馬路時,家長都應告訴孩子: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也就是“斑馬線”。過馬路時應堅持停、看原則。先停下來,穩住情緒,指示行人的綠燈亮了才能過馬路。沒有人行橫道的地方,過馬路時,一定要注意來往車輛,要先看左邊再看右邊,確定安全後才能過馬路,千萬不要在車輛臨近時突然猛跑。
如果有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這是最安全的通過地段,一定不要偷懶、怕麻煩或者為了“怕遲到”或“好玩”翻越欄杆。抄近道是最危險之舉,晚到幾分鍾,總比永遠到不了要好。王冬同學有一次怕遲到,想趕時間,結果翻越欄杆時正好掉在一輛自行車上,沒按時上課,腿還受了傷。因此說,翻越護欄、隔離墩,這樣做既不文明,更不安全。
孩子們在馬路上還易犯的一個毛病是,看見馬路對麵有熟人(尤其看見母親)就會忘了安全,不顧一切地跑過去。初中一年級新生孫菁菁每天上下學都要經過一條大馬路,因為路上車多不安全,媽媽每天接送她上下學。這一天放學,媽媽有事來晚了,等得心焦的菁菁,一看到媽媽的身影出現,就不顧一切地向馬路對麵跑去。就在這一瞬間,一輛來不及刹車的卡車將她撞倒了。因此,父母親們平常就要注意教育孩子,可以經常帶孩子去實地“演練”一下。比如下班時間,父親帶上孩子去接母親,看見母親在馬路對麵,父親就可以對孩子說:“這裏不能過馬路,咱們到那邊去接媽媽。”而到了“斑馬線”處,再對孩子說:“這裏有‘斑馬線’,等指示行人的綠燈亮了,咱們就可以從這裏過馬路去接媽媽了。”
對於上小學的孩子,應讓他們養成不在街上吃零食的習慣。且不說路邊小商販所售的零食本身的衛生情況,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在街上邊走邊吃零食,必然要分散注意力,容易發生,車禍。
自行車,目前已經成為家庭必備的交通工具。但是須提醒父母們的是,不滿12歲的兒童不能騎車上馬路。可以騎車的孩子要做到不騎快車不猛拐,騎車時雙手扶把不玩鬧,騎車不帶人。
兒童出行的另外一種交通工具就是汽車,乘坐汽車如果不小心,一樣會出事故。對這一點父母們也要引起警惕。要教育孩子:
乘車時不向外探頭伸頭;乘車時要扶緊車拉手;車停穩後再下車;上下車時注意來往車輛。
許多孩子上下學必須經過鐵路道口,家長一定要將過鐵道口的知識告訴孩子。
首先,不在道口、鐵路邊玩耍。遇到道口欄杆關閉、音響器發出報警、紅燈亮時,嚴禁搶行,要停在停止線以外。在通過無人看守的道口時,一定要停下腳步,仔細觀望,確認兩端均無列車開來時,再通過。如果能夠繞行,中小學生應盡量避免過鐵路道口。現在學校一般都實行小黃帽路隊製,要戴好小黃帽,持“讓”牌排隊行走。中小學生排路隊回家,有利於提醒成人更好地遵守交通秩序和規則。但是家長應該提醒孩子:戴上小黃帽也不能在馬路上追跑逗鬧,小黃帽並非保險箱。
另外科學研究表明,鮮豔童裝可避免車禍。孩子體積小,在快速行車時易被司機忽視;特別在陰天、傍晚及駕駛室充滿煙霧時,常常在0.1秒鍾的失控下就有可能發生車禍。如何減少孩子發生車禍呢?除了加強交通安全教育外,科學研究認為,愛在馬路玩耍的孩子應穿鮮豔的服裝。這是避免孩子出車禍的重要措施之一。
假如不幸發生了車禍,家長應該教給孩子們要冷靜處理:
撥打交通事故特別服務電話“122”,請交通隊來人。打電話通知急救站或醫院。如果事故發生時有危險液體漏出,或有毒氣溢出,這時不要接近事故現場,以免接觸到危險物而受到傷害。遇到頭部外傷,要取平臥體位或頭部稍微墊高,盡快送醫院。遇到胸部創傷,要取半臥體位,盡快入院治療。記下肇事車輛的車牌號碼以及司機的相貌特征,以便肇事者逃逸後可以緝查。
3.叮囑孩子注意騎自行車的安全
自行車常常伴隨少年兒童整個成長過程,自行車是兒童的親密朋友,其安全性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