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引導6~12歲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1 / 3)

1.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1)讓孩子養成保持身體和服裝整潔的習慣

①會正確地進行清潔

會正確地洗手、洗臉,勤理發、洗頭、洗腳、洗澡、剪指甲。這不僅能清潔身體,保證衛生,而且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進健康。人的雙手每天要接觸很多東西,最易沾染上各種汙物和細菌。據查,一隻未洗淨的手上有四萬到四十萬個細菌,一克重的指甲垢裏藏著細菌和蟲卵有三十八億之多。所以父母一定要使孩子養成飯前、便後和手髒時及時洗手的習慣。洗手時要認真用肥皂搓洗,如果隻用水衝衝是洗不幹淨的。

②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習慣

培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會漱口、刷牙,睡覺前不吃糖果餅幹等。

③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正確使用眼睛看書、繪畫時保持正確的姿勢,即眼距書本一尺,胸距桌沿一拳,握筆時手指與筆尖距離一寸,不在光線太強、太弱的地方看書和繪畫,不用手和髒手帕擦眼睛。

④保護鼻道,不摳鼻孔,養成用鼻子呼吸的習慣

這樣可以使吸入的空氣經過鼻道時變得潔淨、溫暖和濕潤,保護呼吸道和肺,使它們免得疾病。

⑤養成良好的忘掉耳習慣

不挖耳朵,不將異物塞入耳內,洗臉洗澡時不把水弄進耳內,以免損傷鼓膜,引起中耳炎,影響孩子的聽力。

⑥保持儀表整潔

教孩子經常注意自己的衣服是否幹淨整齊,所有的扣子是否扣上了,鞋帶是否係好了。女孩子要經常洗頭發,注意自己的頭發是否整齊。

(2)教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①要孩子養成經常及時喝水的習慣

水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孩童時期體內水分相對的較成人多,約占體重的70~75%。他們的新陳代謝旺盛,熱量需要較多,因此需水量也較多,1~3歲的孩子每人每日需水量大約100至150毫升,4~6歲的孩子每人每日需水量大約90至100毫升。這些水分除了從食物中獲得一部分外,還應由飲料補充。所以我們應該觀察孩子,提醒他們喝水。每天上、下午固定喝水一次,其餘時間隨渴隨喝。有的孩子常常隻顧玩耍,忘記喝水,到了吃飯時才覺得口渴,於是飯前大量喝水,這會衝淡胃液,影響消化。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是在吃飯前半小時到一小時內,提醒孩子喝水,飯食內也可適當加些菜湯、稀飯,讓孩子幹稀搭配著吃。

②教育孩子不吃不潔淨的食物

地下揀的東西絕對不能隨便往嘴裏放,生吃瓜果一定要洗幹淨,最好削皮。有的孩子生吃瓜果時隻在自來水龍頭下把瓜果一衝就算洗過了,其實這達不到消毒殺菌的目的。應該用刷子或絲瓜瓤擦上洗滌液把瓜果刷洗幹淨,再衝洗兩遍,然後用幹淨的布擦幹淨才能吃。

(3)教育孩子養成保持周圍環境整潔的良好習慣

①不亂扔果皮、紙屑,不隨地吐痰和擤鼻涕,不隨地大小便

這對保障人們身體健康有重要意義。據化驗,馬路上百分之二十的痰都帶病菌,結核病人的一口痰裏就有大約四、五千個結核菌,這些帶病菌的痰幹了以後,隨風到處飛揚,汙染空氣,危害人們的健康。因此,從孩子到大人都要養成不隨地吐痰的良好習慣。另外人在患病時咽喉和鼻腔裏往往有大量的病菌,打噴嚏時很容易將病菌噴出來,所以應該教孩子在咳嗽或打噴嚏時用手帕捂住口鼻。

②不亂塗牆壁,不踩桌椅

不僅在家裏要做到這點,而且在公園、電影院、公共汽車站等公共場所也要做到。

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是件平凡而細致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堅持一貫地要求孩子。通常運用示範、講解、提示、練習等方法,給孩子以具體的指導和幫助。當孩子還不會做某件事情時,我們就要向孩子示範並伴隨著講解,教給他們如何做。例如,洗手時把袖子挽起來,把手沾濕再打上肥皂,然後兩手互相搓擦,“看!起了多少肥皂泡沫!”“現在髒東西都搓掉了,我們把手衝洗幹掙吧!”一麵說著,一麵教孩子在水龍頭下把手上的肥皂泡沫衝洗幹淨,甩掉手上的水珠,用毛巾把手擦幹。如果孩子已經會做這些事情,隻是還沒有完全形成習慣,那麼大人就需提醒他們,“先把袖子挽起來再洗手”,“要把手心手背都搓幹淨”,語言的揭示可以幫助孩子去完成這些應該做的事情,並逐漸養成習慣。

常言道:飯前便後要洗手,腸道疾病不會有。睡前洗幹淨,睡覺也輕鬆。其實何止這些,良好的盥洗習慣會使孩子收到更多的益處。

(4)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盥洗習慣

父母應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盥洗習慣呢?要從以下幾點教孩子做起。

①教孩子飯前便後洗手

培養孩子飯前便後洗手不僅能預防各種腸道傳染病、寄生蟲病,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

怎樣培養孩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呢?父母應耐心地告訴孩子為什麼飯前便後要洗手:“因為手上摸了許多髒東西,在吃飯前不洗幹淨,吃進肚子裏就會生病,肚子就會長出蟲子來。”孩子一般很容易明白這樣的道理,會愉快地去洗手。最關鍵的問題是父母的督促。孩子往往幾天新鮮,堅持不了多久,在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提醒孩子,同時父母的表率作用對孩子也有著很大影響,隻要持之以恒,孩子就會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

父母要為孩子準備好肥皂、擦手毛巾,放在孩子自己容易取拿的地方,要讓孩子用流動水洗手,這樣符合衛生要求。父母還要提醒孩子,手心手背都要洗,按五步法洗手指、指縫、指甲、手背、手腕。往往通過父母的一次示範動作,孩子就心領神會,很快學會自己洗手了。

②早晚刷牙洗臉

父母要讓孩子早晚刷牙,洗臉。要教孩子采用正確的刷牙方法,即豎刷法,刷上牙時要從上往下刷,刷下牙時要從下往上刷,裏裏外外都要刷,保證每個牙麵都刷到。孩子的自覺性、堅持性比較差,一兩次的早晚刷牙並不能形成習慣,所以父母特別要督促提醒,才能使孩子刷牙的良好習慣不斷強化,並逐漸變成自覺的行動。最後,通過刷牙達到保持口腔衛生、促進牙齦組織的血液循環、使牙齒更為牢固及健康生長的目的。晚上刷牙的目的是把一天裏吃的殘留在牙縫和口腔裏的食物刷幹淨,起到保護牙齒和口腔清潔的作用。如果不刷牙或不會正確地刷牙,口腔裏殘留的食物就要變質,細菌就會很快地繁殖,不斷地侵蝕牙齒,還會引起口臭和牙痛。為了保護口腔清潔衛生,預防牙病,兒童時期就要養成天天睡前刷牙的衛生習慣。刷牙的正確方法是使用兩排毛的保健牙刷,順著牙縫刷,上牙從上往下刷,下牙從下向上刷,把牙縫中的食物碎渣刷掉。刷後用清水漱口,千萬不要左右橫刷牙齒,因為橫刷不但刷不幹淨牙齒,還容易磨損牙齒和牙床,破壞牙齒表麵的保護層——釉,容易使牙齦出血,患牙周炎等疾病。

③洗屁股

要把白天大小便後殘留在肛門附近的糞便、尿液洗掉,防止皮膚發炎。女孩要每天洗。洗前先將手用肥皂洗幹淨,再洗屁股。要有專用的洗屁股盆。洗完屁股要用清水將盆衝淨,倒扣在盆架上,不要和其他盆摞在一起,避免汙染。洗屁股的毛巾每次用完要洗淨並暴曬消毒。

④洗腳

睡前用溫水洗腳能迅速消除疲勞,促進血液循環,使腳部肌肉鬆弛,感覺舒服,易於入睡。先卷好褲腿,把腳放到水裏稍泡一會兒,用手擦肥皂搓洗腳麵、腳跟和小腿,然後用清水衝洗,再用毛巾擦幹。

隻要父母有耐心,孩子會自然地養成良好的盥洗習慣。

2.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

有一個小學五年級的一個班的48名學生,居然有40個是近視眼!其中,超過1/3的學生近視度數在200度以上,一成學生的度數超過400度,有一個甚至已經高達700多度。大多數近視學生是在預備班之後發現眼睛近視,但也有15%的學生早在小學四五年級就已出現近視症狀。在知道自己近視後,大多數學生沒有接受過任何近視治療,占近視總人數的85%。近視學生中超過1/5已戴過不止一副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