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引導6~12歲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2 / 3)

談到造成近視的原因,超過六成的近視學生將之歸咎於長時間看電視、玩電腦及打遊戲機,四成近視學生認為睡眠不足、功課過多,這也是造成近視的一個原因。82.5%的近視學生覺得近視對他們的學習造成了影響,50%的學生認為近視對生活也造成了影響,17.5%的學生認為近視還影響了自己的外表。

在對另外一所小學的五年級學生的調查中,發現近視學生也已占到全班總人數的27%,近視學生中近一半早在一至三年級即已出現近視。在該校醫務室,人們看到了上個學期的體檢記錄,發現實際上的近視比例更高。在該校醫務室已經工作了二十餘年的楊老師說,1989年的時候,全校學生的近視比例是16.6%,1996年一下子超過了30%,最新的統計數字已達到41.98%。

一位小學校長認為,造成現在學生大麵積近視的原因,一方麵與學生迷戀各種電視、電腦遊戲有關,另一方麵和他們缺乏運動也不無關係:運動量的缺乏不僅導致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麵下降,而且久居室內,視力功能自然會隨之衰退。校長同時對傳統的眼保健操在今天是否仍能起到足夠的預防、保護作用,也提出了質疑。

也有老師認為,父母對於孩子的視力問題也缺乏應有的重視。楊老師說,現在很多父母拿到學校、父母聯係手冊時隻知道看第一頁的主課成績,而根本不關心後麵的體育成績和健康狀況。醫務室為了防止學生近視想讓他們每人購買一種能緩解眼睛疲勞的眼藥水,但是要買的學生寥寥無幾。更加令人心憂的是,近兩年來,近視的初發年齡越來越小。楊老師說,原校一年級的某班中,已有近半的學生存在近視的症狀,而往年隻有在四五年級的學生中才會發現近視。

一位在某市教育局從事衛生工作的老師說,現在近視眼已和砂眼、貧血、蛔蟲、牙病、肥胖(或營養不良)一起,成為中小學“六病防治”之一。學校也采取了許多辦法,如教室裏的日光燈已增加到11盞,而20年前隻有4盞。老師們認為,患上近視的主要原因仍與長時間看電視、打電腦和遊戲機有關,因為每當暑假過後查視力,學生視力下降總是很厲害。

那麼父母怎樣指導孩子培養良好的用眼衛生的習慣呢?教育專家指出應做到以下幾點:

(1)教育孩子不要長時間地連續看書

看書是非常用眼用腦的,兒童少年神經係統發育不成熟,不能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每次閱讀以30分鍾為宜,最多不要超過1節課40分鍾的時間。看一段時間後應起立活動一會兒,或向遠方眺望,使緊張的眼球和大腦得到緩和。

(2)書本與眼睛的距離要適當

眼睛離物體越近,要求睫狀肌調節晶狀體的度數越大,當物體與眼球之間的距離小於25厘米時,晶狀體的調節度急劇上升,會使眼睛的屈光狀態向近視方向發展。因此,兒童少年讀書時應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離。

(3)閱讀時應保持正確的坐姿

閱讀時坐姿要端正,這可使身體重心穩妥地落在坐骨和靠背的支撐點上,這樣可以減輕維持坐姿肌肉的負擔。乘車、走路、躺臥時都不宜看書。

(4)閱讀時光線和字跡要清楚

光線太暗,字跡不清,就不得不把書本拿到眼睛前麵很近的地方,這就增加了眼睛的調節負擔,造成視力過度緊張而易患近視症。在太陽光直射下看書,光線太強,使人感到刺眼眩目、頭昏腦脹也不好。最好是光線從左上方射來,這樣寫字時手不會遮光。

3.幫助孩子糾正挑食、偏食的習慣

這是一個真實的小故事。

有一個10歲的女孩,上小學五年級,常喊頭昏腦脹,有時趕上考試測驗或功課緊張,她就感覺受不了。她的父母很納悶,帶她去醫院做體檢,不料,檢查結果竟是營養不良症。家長表示非常驚訝,連說:“在我們家頂數這孩子吃得好,而且專挑孩子愛吃的買,多貴也舍得,怎麼還缺營養呢?”聽了這番話語真令人哭笑不得,這家人走進了營養誤區。

營養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其重要性可想而知。現已知人體需要六大營養素:蛋白質、脂類、糖類(碳水化合物)、無機鹽(微量元素)、維生素和水。這六大營養素缺一不可,必須保持綜合平衡,才能維持人體健康。營養來自飲食,營養平衡依賴於膳食平衡。孩子挑食、偏食,即便挑的是名貴補品,偏的是山珍海味,依然無法滿足生命和營養需要,從而造成孩子營養不良,影響孩子健康成長,導致兒童疾病纏身,遺患無窮。

孩子挑食偏食,從孩子方麵說是任性;從家長方麵說是走進了營養誤區,其共同點是缺乏營養知識。為此,要針對孩子偏食的各種表現,分析其危害,普及營養知識,並在此基礎上,講求膳食平衡,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再輔之以必要的保健食品,必能保證孩子身心健康。

(1)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糾正孩子挑食習慣,也要先找出原因。如果孩子是吃了某些食物有過敏性反應或吃了感到惡心,就不要讓孩子勉強吃;如果由於挑肥揀瘦,就該設法慢慢地把他糾正過來。如有很多孩子不喜歡吃胡蘿卜,吃時總是用手把碗裏的胡蘿卜挑出來。這時,家長不要強行把胡蘿卜又放到他(她)碗裏,或狠狠地批評,而應告訴他(她)胡蘿卜最有營養:“你看這紅紅的顏色多漂亮,味兒甜甜的多好吃,小朋友吃了長得聰明,每種菜都吃就是好孩子。”家長還可教孩子看看大人也在高興地吃胡蘿卜,說著,家長夾一小塊叫孩子試試,孩子心情很愉快,他(她)是會樂意接受大人要求的。要教孩子不挑食,大人還應該帶頭不挑食,千萬不要在孩子麵前說:“這個菜我不愛吃,那個菜不好吃。”對孩子不願吃的菜,可先叫他少吃一點,以後慢慢加多,習慣了就好了。做家長的還可多動腦筋,多換花樣,把食物做得美妙可口一些,以引起孩子的食欲。

(2)科學合理地安排一日三餐

孩子要茁壯成長,必須全麵補充營養,平衡膳食,合理搭配一日三餐。

早餐要吃飽。早餐很重要,上午消耗熱量較多,主要由早餐提供,宜進食熱量較高、體積較小的食物,如牛奶、麵包、果醬、豆漿、芝麻醬等。

午餐要吃好。午餐是一家的正餐,從午餐到晚餐中間相隔4-5小時,雙職工家庭則更長些。所以吃午飯就像汽車跑到一定裏程必須加油一樣。因此午餐應在主副食品的搭配上多下點功夫,做到粗細雜糧、葷素菜肴均衡全麵。

晚餐不過飽。有的家庭因種種原因,早餐湊合中餐馬虎,隻有晚餐最豐盛,說是“體內損失體外補”。這種做法不可取。孩子在晚餐後一般隻做些輕微活動,晚餐吃得豐盛,過飽,既加重消化器官負擔,又使過多食物轉化為脂肪,容易引起肥胖,並且影響睡眠,第二天反倒沒精神了。所以晚餐不能過飽,要少吃富含脂類食品,多吃蔬菜、水果等低熱量、高纖維食物。

(3)適當補充保健食品

一般說,隻要孩子不挑食不偏食,父母又能科學合理地安排一日三餐,基本上可滿足所需營養。但由於空氣、水質、土地的汙染,濫施農藥、化肥、加上食物結構變化,加工越來越精細,各種食品添加劑的影響等等,食品本身所能提供的營養普遍受到損害,特別是各種微量元素不足,不僅導致地方病蔓延,也造成各種“富貴病”、疑難病增加,可見,適當補充保健食品也是必要的。問題是,要選擇符合國家(國際)衛生標準的,確實是孩子平衡營養所需又確有實效的保健食品,並實施綜合進補,而絕不可以隨隨便便跟著廣告走,免得上當受騙。

父母若是這樣做,孩子就能發育良好,身體倍棒,智力也數一數二,人見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