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九變篇(3 / 3)

1840年4月,英軍以女王外戚麥伯為統帥,率領30艘戰船侵入廣東沿海,肆意開槍開炮,轟擊魚船,屠殺居民。林則徐指揮清軍水師,夜襲英船,將11艘英船焚毀,英軍官兵倉皇逃竄,多被大火燒死和落水溺死。此後,林則徐又以“火船”,乘風而進,向停泊在金門星、老萬山的10餘艘英船發起攻擊,“燒”得英軍狼狽而逃。

由於林則徐率廣東軍民積極防禦、勇猛作戰,在他離開廣州前,英軍始終未能侵入廣東沿海。

《孫子兵法》與商業——本田宗一郎未雨綢繆

隱患於未然,未雨綢繆,在商戰中也有廣泛的運用。商家想要在某一行業中獲得絕對優勢,就必須麵對瞬息萬變的商情與眾多的對手,掌握行業的發展態勢,占得先機,從而立於不敗之地。

在世界汽車行業中,每80輛轎車中就有一輛是“本田”牌。然而使本田公司首先取得引人矚目的成功從而揚名天下的,還是本田摩托車。在汽車工業界,本田技術研究工業公司在日本國內排名老三,但在摩托車工業界,本田技術研究工業公司不僅在國內是龍頭老大,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1991年,本田技術研究工業公司的摩托車產量為130多萬輛,印有“HONDA”標誌的摩托車飛馳在世界各地。

70年代初,正當本田牌摩托車在美國市場上暢銷走紅時,總經理本田宗一郎卻突然提出了“東南亞經營戰略”,倡議開發東南亞市場。

此時摩托車激烈角逐的戰場是歐美市場,東南亞則因經濟剛剛起步,摩托車還是人們敬而遠之的高檔消費品。公司總部的大部分人對本田宗一郎的倡議迷惑不解。

本田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他拿出一份詳盡的調查報告向人們解釋:“美國經濟即將進入新一輪衰退,隻盯住美國市場,一有風吹草動我們便會損失慘重。而東南亞經濟已經開始起飛,按一般計劃,人均年產值2000美元,摩托車市場就能形成。隻有未雨綢繆,才能處亂不驚。”一年半以後,美國經濟果然急轉直下,許多企業的大量產品滯銷,幾十萬輛本田摩托車也壓在庫裏。然而天賜良機,與此同時,東南亞市場上摩托車卻開始走俏。本田立即根據當地的條件對庫存產品進行改裝後銷往東南亞。

由於已提前一年實行旨在創品牌、提高知名度的經營戰略,所以產品投入市場後如魚得水,這一年,和許多虧損企業相比,本田公司非但未損失分毫,而且創出了銷售量的最高紀錄。總結這一經驗,本田公司從此形成了居安思危、有備無患的經營策略。每當一種產品或一個市場達到高潮,他們就開始著手研究開發新一代產品和開拓新市場,從而使本田公司在危機來臨時總有新的出路。

《孫子兵法》與處世——韋應物後起讀書

古人雲:“無事如有事,時提防,可以彌意外之變;有事如無事,時鎮定,可以消局中之危。”可見,為人處世應未雨綢繆,切忌臨渴掘井。

唐代著名詩人韋應物15歲就入宮為三衛郎,在15歲到20歲的五年間,韋應物是個神氣十足的皇帝侍衛宮。當每年十月玄宗貴妃照例從長安城來到華清宮避寒的時候,他跨著駿馬奔馳在浩浩蕩蕩的皇帝儀衛隊伍的最前麵;皇帝住下來,要朝會萬國的時候,他又是羽林郎;皇帝各處打獵,祭祀,他也要跟隨;皇帝賜三公九卿、內親外侄在溫泉沐浴,少不了他也要跟隨;擺盛筵,吃素齋,他也同受頒賜;梨園弟子藝人們演唱歌舞雜技,他也一同觀賞。總而言之,當皇帝、貴妃外戚、重臣們在狂歡縱欲的時候,這個十幾歲的少年侍衛也在分享著他們的奢侈和腐化。

唐朝皇帝對這些年少入宮宿衛的親貴子弟的教育和出路還是相當關心的,唐中宗就下過詔書:“三衛番下日,願入學者,聽附國子學、太學及律館習業。”但是這些花花公子們雖然一個個在太學裏掛了名,實際上卻是整天忙著狎妓、飲酒、賭博、犯法,隻嫌時間不夠,他們哪還有什麼時間來讀書呢?韋應物在入宮宿衛,跟著皇帝和親貴官僚們狂歡享樂之外,也同樣是這樣一個荒唐放縱的太學生。

但是,韋應物嬌寵荒唐的歲月,隻有五年,一轉眼就過去了。“安史之亂”的爆發,韋應物也失職流落了。他在乾元年間又重返太學,恢複了學籍。由於朝廷換上了一班攀龍附鳳的新貴,連身為太上皇的玄宗也受製於肅宗的親信宦官李輔國,因而像韋應物這樣的“舊臣”,在太學裏自然落到“憔悴被人欺”的地步,此時他深悔“讀書事已晚”,但也不能不在悔恨之中,亡羊補牢,奮發讀書了。

由於自己本身具有的才氣,加上家庭環境的熏陶,韋應物終於成了著名的詩人,但可以想見,韋應物在年輕時若不是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也不會年紀大了卻“憔悴被人欺”,也許會有更大的成就。

在戰場上將帥有五個致命的弱點:死拚硬打,貪生怕死,暴躁易怒,廉潔好名,一味“愛民”。真正的將才應該有大將之風,沉著冷靜,善於應變。

《九變篇》之三——將有五危

將有五危:

必死,可殺也;

必生,可虜也;

忿速,可侮也;

廉潔,可辱也;

愛民,可煩也。

《孫子兵法》與軍事——陸遜從容退江東

在戰爭中,將帥的一個命令、一個行動,不僅關係到全軍將士的生死,還關係到國家的安危、百姓的存亡,因此,統帥三軍的將帥要有良好的個人修養,要有大將風度,要沉著冷靜、不急不躁、處變不驚、從容對敵……

三國時期,諸葛亮在五出祁山前聯合東吳同時攻魏。孫權派荊州牧陸遜和大將軍諸葛瑾速率水軍向襄陽進發,自己親率10萬大軍進至合肥南邊的巢湖口。魏明帝曹睿一麵派兵迎擊西蜀的軍隊,一麵率大軍突襲巢湖口,射殺吳軍大將孫泰,擊潰吳軍。

諸葛瑾在途中聽說孫權已經退兵,急忙派使者給陸遜送去信件,建議陸遜退兵。使者很快返回,告訴諸葛瑾:陸遜正在與部將下圍棋,讀罷信後,隻把信件放在一邊,又繼續下棋去了。諸葛瑾又問陸遜部隊的情況,使者回答說,陸遜的士兵們都在兩岸忙著種豆種菜,對魏軍的逼近並不在意。

諸葛瑾不放心,親自坐船去見陸遜,對陸遜說:“如今主公已經撤軍,魏軍必然全力以赴地來進攻我們,將軍不知有何妙計?”

陸遜道:“如今魏軍占有絕對優勢,又有大勝之威,我軍出戰,絕難取勝,自然隻有撤退一條路可走了。”

諸葛瑾道:“既然要撤,為何還按兵不動?”

陸遜回答:“敵強我弱,我軍一退,敵人勢必掩殺過來,那種混亂局麵,不是我、你能控製了的。我的想法是這樣……”陸遜屏退左右,悄聲說出了一條計策,諸葛瑾聽後,讚歎不已。

諸葛瑾辭別後,陸遜從容地命令軍隊離船上岸,向襄陽進發,並大肆宣揚:不攻下襄陽,誓不回兵。

魏軍聽說陸遜已棄船上岸,向襄陽開來,立刻調集人馬,準備在襄陽城外迎戰吳軍。一些將領對陸遜是否真的進攻提出質疑,但魏軍統帥早已接到密探的報告,說陸遜的部隊在兩岸種豆種菜,毫無撤退之意,魏軍因而統一了認識,全力備戰,以給陸遜毀滅性的打擊。

陸遜率大隊人馬向襄陽挺進,行至中途,突然下令停止前進,並改後隊為前隊,疾速向諸葛瑾的水軍駐地撤退。諸葛瑾離開陸遜回到水軍大營後,早已把撤退的船隻準備妥當,陸遜的將士一登上船,一艘艘戰船就滿載將士們揚帆駛返江東。

魏軍久等陸遜,不見陸遜的影子,待發覺上當,揮師急追時,陸遜全部人馬已平安撤走,魏軍追至江邊,隻好望“江”興歎。

《孫子兵法》與商業——波音公司因“禍”得“福”

在企業經營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對自己不利的突發事件。變亂臨頭,驚慌失措,絕不是改變亂局應有的態度。麵對變亂,首先要鎮定下來,接受這種局麵,然後再想辦法扭轉它,或許還能因“禍”得“福”呢!

1988年4月27日,美國阿哈羅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客機自檀香山機場起飛後不久,突然,“轟隆”一聲巨響,飛機前艙頂蓋被掀開一個直徑達6米的大洞,一名空姐當即被掀出機外,駕駛員采取緊急措施,把飛機降落在鄰近的機場上。令人驚異的是:“除了那名不幸的空中小姐外,全機89名乘客和其他機組人員無一傷亡,有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對飛機發生事故的原因進行調查。

波音公司麵對嚴峻的考驗,毫不驚慌,他們派出高級技術人員參與調查,並且,隨著調查的深入,波音公司還借助電台、電視台、報紙、雜誌等新聞媒體大造輿論,對空難事件大加宣揚,波音公司的解釋是:這是一架己飛行了20年、起落九萬多次的客機,按照技術規定,它本已早該退休了。飛機過於陳舊、金屬疲勞是造成事故的最主要原因,但即使是一架如此陳舊的波音737,它還能保證乘客無一傷亡,這證明了什麼呢?隻能證明波音公司的飛機的質量的確確是上乘可靠的。

波音公司處變不驚,從容查清了造成空難的原因,並大加宣傳,不但沒有損傷波音公司的形象,反而使公司因“險”得“福”。事故之後,波音公司的訂貨量成倍增加,僅國際金融集團和美國航空公司兩家就訂購了130架波音737,公司在5月份的訂貨額更是高達70億美元。

《孫子兵法》與處世——張學良處變不驚

臨變有製,通達權變,這是大智之人才能為之的事情。很多人不知隨機應變,不知如何麵對眼前的變故,所以會受到變故的打擊。臨變不慌,機智應變,才是應對變故的良策。1928年,張作霖在直奉戰爭中作戰失敗,由北京乘火車退往東北沈陽。由於張作霖未能滿足日本侵占滿蒙的全部要求,日本帝國主義對張作霖極為不滿,決心除掉他。6月4日清晨,張作霖乘專列經過京奉路和南滿路交叉處的皇姑屯車站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彈炸死。

6月4日,恰巧是張學良的生日。這天,他正和楊宇霆、孫傳芳及軍團部高級幕僚們在北京的寓所萬宇廊聚會,接到奉天密電,得知父親被炸的消息後,張學良悲痛欲絕。他知道事關重大,絕對不能慌亂,故表現得十分鎮定。此後十幾天,他所采取的一係列措施,充分表現了張學良處變不驚的個性。

首先,張學良同楊宇霆等人進行商議,將所轄部隊的撤退細節一一作了妥善安排,並把自己的軍團部安全撤退到灤縣。然後,他把軍團的指揮權交給楊宇霆,自己則秘密地從灤縣乘車,啟程返回奉天。為了掩人耳目,防止日本人再搞陰謀加害自己,他特地剃了發,換上灰色的士兵服裝,化裝成夥夫模樣,乘坐普通的悶罐軍車,安全回到奉天帥府。

張學良回奉天後,見到父親被炸的慘狀,傷心至極,號啕大哭。但由於他剛到東北,一切事情均未安排妥當,如果消息外露,可能會引起動蕩和混亂,日本人則會乘機混水摸魚,張學良忍住悲痛,決定密不發喪,對外隻是謊稱張作霖雖然被炸受傷,但並無生命危險。他嚴禁閑雜人員進入張作霖臥室,每天仍令廚房給張作霖“開飯”,令醫生給張作霖“換藥”,不露一點破綻。日本人雖然多次派人設法打聽,但都被巧妙應付過去。張學良將各方麵的事情都作了精密安排之後,才於6月21日正式給父親發喪。7月4日張學良子繼父業,任東北保安司令。

日本人本想通過製造皇姑屯事件,除掉對其已無大用處的張作霖,乘張作霖死後引起的混亂,攫取更大更多的利益。他們估計年輕氣盛的張學良可能會急於為父報仇,而使東北陷入混亂,日本就可趁火打劫,出兵東北,用武力徹底解決問題,哪知張學良竟能如此處變不驚,冷靜地處理了這一突發事變,穩定了東北局勢。張學良以自己的智慧挫敗了日軍的陰謀,擺脫了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