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不在於兵力越多越好,隻要不輕敵冒進,並集中兵力、判明敵情,取得部下的信任和支持,也就足夠了。那種既無深謀遠慮而又輕敵的人,必定會被敵人俘虜。士卒還沒有親近依附就執行懲罰,那麼他們會不服,不服就很難使用。士卒已經親近依附,如果不執行軍紀軍法,也不能用來作戰。所以,要用懷柔寬仁使他們思想統一,用軍紀軍法使他們行動一致,這樣就必能取得部下的敬畏和擁戴。平素嚴格貫徹命令,管教士卒,士卒就能養成服從的習慣;平素從來不嚴格貫徹命令,不管教士卒,士卒就會養成不服從的習慣。平時命令能貫徹執行的,表明將帥同士卒之間相處融洽。
闡釋
本篇以“行軍”為名,論述了在不同地理條件下行軍、駐紮及觀察、判斷敵情等問題。
孫子開篇便提出了山地、江河、沼澤、平原這四種地形的處軍方法,又指出了各種地形在軍事上如何為己所用,又如何防止對方利用。地形對戰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不可不深究。在本篇中,孫子還根據曆史上各種戰爭的現象,提出了三十一種觀敵的方法。敵人常常借助各種地形隱蔽自己,以達到其戰略目的,因此,統帥三軍的將帥,應獨具慧眼,見微知著。隻有透過迷亂的表象,洞察敵人的真正意圖,才能“舉軍必勝”。
此外,孫子還提出了賞罰並重的治軍方法:“令之以文,齊之以武。”對於軍隊的治理應用文武兼治之策。所謂“文”,指政治教育;所謂“武”,即用軍法整飭。讓士卒心悅誠服地去打仗,是戰則必勝的前提條件之一。
“用師之本,在知敵情。”隻有透過迷亂的表象,看到敵人真正的意圖,才可能“舉軍必勝”。
活學活用
《行軍篇》之一——明察秋亳,知而勝之
眾樹動者,來也;
眾草多障者,疑也;
鳥起者,伏也;
獸駭者,覆也。
《孫子兵法》與軍事——齊魯長勺之戰
聰明睿智的將領,能透過一些微不足道的現象,通過邏輯推理,察微知著,看到事物的本質,從而作出正確的軍事決策。春秋時期的齊魯長勺之戰,魯將曹劌在齊軍敗退後,正是在觀察到齊軍的軍旗倒下、車輪的痕跡一片混亂,才判斷齊軍是真正的大敗,從而發出追擊的命令。
公元前684年,齊國背棄了與魯國訂立的盟約,發兵侵犯弱小的魯國。
齊軍與魯軍在長勺遭遇。魯莊公禦駕親征,旁邊坐著新請來的參謀曹劌,對麵的齊軍已擺開架式,隻等作戰的鼓聲擂響。
不一會兒,齊軍戰鼓齊鳴,殺聲震天,兵士如潮水般衝了過來。魯莊公也想下令擂鼓出擊,被曹劌製止了。曹劌對魯莊公說:“敵人銳氣正盛,隻可以嚴陣以待,急躁不得。”
齊軍一陣衝鋒過來,卻如木板碰鐵桶一樣,衝不垮魯軍的隊列隻得退下。不久,齊軍再次擂鼓衝鋒,魯軍依然巋然不動,鐵桶似乎更堅固了。隨著一聲令下,齊軍的戰鼓又像雷一樣響起來。
但是,這時的齊軍士兵雖然嘴裏叫喊著,心裏認為魯軍不敢出擊,鬥誌無形中鬆懈下來。
曹劌聽到齊軍第三次擊鼓,便對魯莊公說:“是出擊的時候了!”於是,待命的魯軍士兵像猛虎撲食一樣衝了出去。齊軍臨戰而慌,被殺得七零八落大敗而逃。
魯莊公見敵人逃卻,忙下令乘勝追擊。曹劌又馬上製止:“別忙,等一會兒。”說完,他跳下車,看看地上的車轍馬跡,又站在車頂上向逃走的齊軍望了一陣,然後說:“放心追趕下去,殺它個片甲不留!”魯軍乘勝追擊,把齊軍趕回齊國,俘獲的戰利品堆積如山。
在慶功宴會上,魯莊公問曹劌:“為什麼要在敵人擊鼓三次後才出擊呢?”
曹劌答道:“凡打仗,全憑士兵的一股勇氣。當第一次擊鼓的時候,齊軍的士氣很旺盛,好比猛虎下山,千萬不可硬碰。第二次擊鼓時,齊軍的鬥誌開始鬆懈。到第三次擊鼓時,齊軍的士氣低落,精神疲憊,戰鬥力驟減。而這時我軍初次鳴鼓進攻,策新羈之馬,攻疲乏之散,自然就可以旗開得勝。”
魯莊公又問:“可是,當齊軍敗退時你為什麼阻止我下令追擊,待望過天、看過地之後才允許窮追不舍,這又是什麼道理呢?”
曹劌又說:“兵者,詭道也。齊軍詭計多端,如果敗走有詐,誘我追擊,就可能中了他們的埋伏。因此,我下車看看車轍馬跡,雜遝非常,證明是倉惶逃軍。遠遠望去,齊軍旗歪陣亂,說明他們確實打了敗仗。在這種情況下,我才敢大膽進軍。”
魯莊公聽罷曹劌這番話,親自賜給曹劌一杯勝利酒。
《孫子兵法》與商業——周玉鳳的生財之道
茫茫商海,孕育著無限商機,而商機來自信息。每一個搏擊商海的人都應以敏銳的眼光,深邃的洞察力,捕捉瞬息而逝的市場信息,從而抓住機會,開創事業。
台灣“天作實業公司”的女老板周玉鳳,從報紙看到這樣一條信息:科威特由於完全是沙漠,每年需要進口大量泥土種植花草,美化環境。這條簡單的信息啟發了這位有經商頭腦的老板,她認定小草可以作為商品,它會比泥土更有發展前途。於是,她投入資金,請科研部門和專家協助研究一種可以不需泥土種植的小草。不久,果然獲得成功,小草成為天作實業公司的發展之源。
天作實業公司研究出來的小草,準確地說,應為“植生綠化帶”,是一種可以大量生產的標準草皮。它的構成,首先是用化學纖維與天然纖維製成“不織布”,然後把青草種子和肥料均勻地灑在兩層“不織布”之間,卷成一卷,再把它包裝好,由商店進行零售。用戶在使用時,隻要把這些“不織布”鋪在地上,敷上一層薄薄的泥土或稻草幹,每天灑水保持濕潤,不用一個月的時間,這些地毯般的“不織布”就會長出綠茸茸的小草,這與在泥地上種出的草坪毫無異樣。
這種“植生綠化帶”優點很多,它到處可以“種植”,不管在泥地上或沙漠上,乃至樓宇的頂屋陽台,隻要把“不織布”鋪開和保持濕潤,綠草就會如期長出來。它既可以防止灑水時把草種衝走,又能保持水分使小草均勻成長,成本低,成活率高,幾乎達到100%。正因為它比泥土種植草坪優越,所以很受建築商和用戶歡迎,它一上市,很快就被搶購一空。“植生綠化帶”原來是日本首先開發的,但由於它疏於對“不織布”的精細研究,它的化學纖維成分搭配不當。因天然纖維隻占20%,化學纖維占80%,這樣構成的“不織布”空隙較多,草的種子容易掉失和易於被水衝走,這樣,必然使植草成活率不高。天作實業公司針對日本產品的這些弱點,把“不織布”進行了改良,使用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各50%,結果克服了日本同類產品的弱點。
天作實業公司的研製成功後,沿著信息提供的方向,派人到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國家去推銷這種“不織布”,並在當地進行“植生綠化帶”的示範種植,宣傳它可以美化環境,見效迅速,還有定沙、防沙的優良特點。經過3個月的推銷活動,很快使當地人信服了,連酋長和王子都得意地稱這種產品是“台灣創造的現代神毯”。之後,天作實業公司的小草生意越做越大,來自世界各地的訂單應接不暇,利潤如潮水般湧來。
《孫子兵法》與處世——林肯智擒偽證人
農諺雲:“早上放霞,等水燒茶;晚上放霞,幹死蛤蟆。”前者說明一定會下雨,後者說明第二天是個好天氣。可見,生活中的許多現象都是有規律可循的,隻要我們認真觀察、善於總結經驗,就一定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亞伯拉罕·林肯是美國的第十六位總統,他在就任總統前,曾經當過律師,接手過著名的阿姆斯特朗案件。
阿姆斯特朗是林肯的一位已故好友的兒子,為人正直、善良,但卻被誣陷為謀財害命的罪犯。全案的關鍵在於原告方麵的證人福爾遜,他在法庭上發誓說:10月18日晚,他在草堆後麵,在明亮的月光下,清清楚楚地看見阿姆斯特朗躲在大樹後麵向被害人開槍射擊,打死了被害者。
林肯堅信阿姆斯特朗是無辜的,他在查閱了有關檔案後,又實地考察了被害者遇難現場,然後以被告律師的身份要求法庭開庭複審。
在法庭上,林肯問福爾遜:“你在草堆後麵看見阿姆斯特朗,從草堆到大樹有二三十米呢,你不會看錯嗎?”
福爾遜毫不猶豫地回答:“不會錯,因為月光很亮。”
林肯又問:“你能肯定不是從衣著方麵認清的嗎?”
福爾遜說:“肯定不是。當時,月光正照在他的臉上,我清清楚楚地認出了他的那張臉。”
林肯追問道:“你能肯定時間是在晚上十一點鍾嗎?”
福爾遜聳聳雙肩,道:“毫無疑問。因為我當即回屋看了看鍾,那時正是十一點一刻。”
林肯最後問道,“你能擔保你說的全是事實嗎?”
“我可以發誓!”福爾遜麵對林肯和眾多的聽眾,神情有些激動,“我說的全是事實!”
林肯向四周看了看,然後以不容置疑的口吻,鄭重地宣布道:“尊敬的陪審團的女士們,先生們,我不能不向大家宣布一個事實:這位福爾遜證人先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大騙子!”
法庭內頓時騷動起來。
“肅靜!肅靜!”法官威嚴地喝道。
原告律師氣憤地質問林肯:“請律師先生回答,你有什麼證據指責我的證人是騙子?”
林肯微微一笑,不慌不忙他說:“你的證人福爾遜先生口口聲聲說他在明亮的月光下清清楚楚地看到了阿姆斯特朗的臉,可是,請不要忘記,10月18日那一天是上弦月,在十一點的時候,它早已下山了,福爾遜先生是如何看到明亮的月光和阿姆斯特朗的臉的呢?退一步來說,即使是福爾遜先生把時間記錯了,月亮還在天上,但在那個時候,月亮是在西天上,月光是從西照射向東的,大樹在西麵,草堆在東麵,被告阿姆斯特朗如果真的是在大樹後麵,麵向草堆,他的臉上是不可能有月光的,福爾遜先生怎麼能看到月光照在被告的臉上並認出被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