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內發出一片哄笑聲,聽眾、陪審團以及法官們都為林肯無懈可擊的分析而折服。
證人福爾遜狼狽不堪,他隻好供認自己是被人收買來誣陷被告的,阿姆斯特朗被當庭宣告無罪釋放。
林肯憑借聰明才智,揭穿了偽證人的卑鄙行徑,為無辜的阿姆斯特朗洗去了恥辱,也為自己贏得了聲譽。
所謂“文”,指政治教育;所謂“武”,即用軍法整飭。讓士卒心悅誠服地去打仗,是戰則必勝的前提條件之一。
《行軍篇》之二——令之以文,齊之以武
令之以文,
齊之以武,
是謂必勝。
《孫子兵法》與軍事——李光弼治軍
治軍強調文武兼施、賞罰並重。“文”,即用政治、道義教育士卒,還包括愛護和獎賞士卒;“武”,即用軍紀、軍法約束士卒。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誰用得巧妙,誰就是勝者。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正值安史之亂爆發,李光弼被任命為雲中太守兼任禦史大夫,還擔任河東節度副史、知節度事。當年二月,李光弼率領5000人與郭子儀軍彙合,向東攻克井陘,收複常山郡。史思明率領數萬叛軍來救援常山,李光弼率軍追擊敵人,將史思明軍擊潰,進而收複槁城等十多個縣,向南攻打趙郡。三月,李光弼兼任範陽長史、河北節度使,攻克了趙郡。
李光弼認為,範陽是安祿山的老巢,應該先攻占範陽,以斷絕叛軍的根本。當時,唐將哥舒翰鎮守潼關中計失利,叛軍直逼長安,唐玄宗倉皇逃往蜀郡,這樣一來,全國人心震動。唐肅宗在靈武即位,整理軍隊,派遣使者見李光弼、郭子儀,讓他們趕赴皇帝駐地,肅宗任命李光弼為戶部尚書,兼太原尹、北京留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率領景城、河間的士兵5000人趕赴太原。
當時,太原節度使王承業不整理軍務、政務。肅宗降旨,命侍禦史崔眾把兵權交給河東節度使。崔眾看不起王承業,有時竟身穿鎧甲,手持兵器衝入王承業辦事的大廳,戲弄王承業。李光弼聽說以後,對這種情況憤憤不平。後來李光弼被任命為太原、北京留守之後,崔眾就要把兵權交給李光弼。崔眾率領部下來到李光弼的駐地,李光弼親自出迎,雙方的旗幟已經碰到一起,崔眾居然不讓部下回避,表現得極為無禮。李光弼十分惱怒,崔眾又不肯按旨立即交出兵權,李光弼便下令將崔眾拘禁起來,準備處置他。
這時,朝廷的使者懷揣著肅宗的敕令來到,使者問崔眾在什麼地方。李光弼說:“崔眾有罪,我已經把他拘禁起來了!”使者把敕令給李光弼看,敕令是授予崔眾禦史中丞的官銜。李光弼說:“崔眾現在是侍禦史,我現在隻斬侍禦史;如果宣布了敕令,就斬禦史中丞。即使授予崔眾宰相的官職,我也要斬宰相。”使者聽了他的話,十分懼怕,就收藏起了肅宗的敕令,返回肅宗的駐地。
第二天,李光弼讓軍隊包圍了拘押崔眾的房子,把崔眾押到碑堂之下斬首示眾。李光弼之威,使三軍震動。李光弼就是這樣一個正直剛硬、不懼威勢的人。
此事發生以後的第二年,即至德二年,叛軍將領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岩、牛廷玠等四人率領10多萬軍隊來攻太原。李光弼經過河北苦戰,精銳的軍隊全都派往朔方一帶留守,部下隻剩下不足1萬人,而且還都是一些老弱病殘之人。史思明對眾將說:“李光弼兵少而弱,可以很快攻取太原,進而向西進軍,攻占河西、隴石、朔方,我們就沒有後顧之憂了!”他的分析是對的,如果攻下了太原,史思明就可以長驅直入了。
李光弼的部下聽說了敵情之後,都十分恐懼,紛紛主張修繕城牆,準備迎擊敵軍。李光弼說:“太原城周長40裏,叛軍很快就要到達城下,現在動如此大的工程,敵人還未到來,我們就先搞得將士疲憊不堪了,那反而成了以自己的疲憊之師來迎接敵人的精銳之師了。”於是李光弼就親自率領部下的將士及全城百姓,在城外挖掘壕溝,以作為固守的工事。李光弼的部下不知道挖這些壕溝的用處。等到叛軍攻城時,李光弼就命令士兵和百姓用挖壕溝掘出的土打成土坯,隨時修補城牆。
叛軍久攻不下太原,李光弼就命令士兵把地道一直挖到敵人腳下,先用立木支撐,然後待敵人再來靠近叫罵時,令士兵同時拉倒立木,使敵人突然全都陷進地道內,非死即傷,僥幸活命的全部被擒。從此,敵人一舉一動都要仔細察看地麵,不敢再靠近城牆。李光弼還命令部下將士用強弩發射石子,打擊敵人,叛軍將士被打死的有十分之二三。城中的官兵、百姓都非常佩服李光弼的指揮才能,使軍民士氣大振,紛紛要求主動出擊。
史思明知道太原城很難攻下,就先率領部分軍兵返回,留下蔡希德等人繼續攻城。經過一個多月的較量,唐軍士氣高漲,叛軍疲憊不堪,士氣低落。李光弼率領敢死隊主動出擊,大敗叛軍,斬首級七萬餘,叛軍倉皇逃走,軍資器械全都丟棄,唐軍大獲全勝。
從叛軍開始攻太原城,到叛軍被擊潰逃遁,共50多天。李光弼在城東南角支起一頂小帳篷,隨時登城指揮。這期間,他從不回府探望家人。叛軍退去三天以後,李光弼處理完軍務,才回到府第與家人團聚。
不久,肅宗降旨,對李光弼堅守太原,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功績大加讚賞,封他為司空,兼兵部尚書、中書下平章事,進封為魏國公。
《孫子兵法》與商業——保羅·蓋蒂的成功之路
人不是機器,如果一個企業把人同自動化的機器同等看待,這個企業不會維持長久。孫子愛兵,其目的在於用兵。企業的管理者也應愛自己的員工,如此員工才會“一心樂為其用”。證明你的領導水平、顯示你的領導特質,最好的途徑是用行動樹立榜樣,而不是用言語來表明。
保羅·蓋蒂不到24歲時就成為一個獨立的石油經營者,並賺到了第一個百萬美元。
蓋蒂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鑽探上,他穿著滿身油汙工作服與工人們吃在一起、幹在一起,深得雇員們的信賴。
有一次,一位老練的油田工人出現在蓋蒂的鑽井場地,提出要在蓋蒂手下找一份工作。蓋蒂知道他是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便問道:“那裏的條件比我這裏好多了,為什麼非要到我這裏來呢?”油田工人怒氣衝衝地說:“我在那個鑽井場已幹了5個月,隻鑽了4000英尺!”
蓋蒂笑了,問:“那麼,你認為要是由我來幹,需要多少天才能鑽這麼深?”
油田工人回答:“10天!我敢打賭。這就是我為什麼不願在那邊幹的原因。”
這個油田工人後來成了蓋蒂手下的骨幹成員。
蓋蒂堅持認為:夥計與老板之間所存在的緊密團結精神與相互信任是至關重要的。
有一次,蓋蒂在加利福尼亞西爾灘油田租得一小塊土地,而這一小塊土地又隻能通過一條長400多英尺、寬不足4英尺的地麵來接通補給路線,載運物資和裝備的卡車根本開不進去,同行們都勸蓋蒂:“把這一塊油田忘記吧!你永遠不會在那裏鑽出一口井來——一百萬年也做不到。”
蓋蒂與他的工人們商量,一個鑽井工人說:“老板,讓我們先去看看,我們會找到某種辦法,不要擔心!”
蓋蒂與工人們一起來到那塊土地上,工人們向蓋蒂提出了運用小型鑽井設備和鋪設窄軌鐵路的辦法,不但很快地打出了井,而且很快地產出了油。
蓋蒂的事業就是這樣迅速發展起來的。
《孫子兵法》與處世——謙虛的喬治·馬歇爾
治軍要文武兼治,做人則要剛柔互濟。曾國藩說:“做人的道理,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就會萎靡,太剛就會折斷。剛不是說要殘暴嚴厲,隻不過是正直而已。趨事赴公,需要正直;爭名逐利,需要謙退。”剛柔互用,就會處處得心應手,也易獲得別人的支持和幫助。
喬治·馬歇爾是美國的一代名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作為美國陸軍參謀長,為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做出了重大貢獻。
鑒於其卓越功勳,1943年,美國國會一致同意授予馬歇爾美國曆史上從未有過的最高軍銜——陸軍元帥。但是馬歇爾堅決表示反對,他的公開理由是:如果稱他“馬歇爾元帥”後兩字發音相同,聽起來很別扭。
其實真正的原因是,這樣一來,他的軍銜將高於當時已經病倒的陸軍四星上將潘興。馬歇爾認為潘興才是美國當代最偉大的軍人,何況自己又多次受潘興提拔和力薦之恩,馬歇爾不願使他崇敬的老將軍在地位和感情上受到傷害。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馬歇爾隨美軍赴歐參戰。當時擔任美國遠征司令的潘興非常欣賞馬歇爾的才能,大戰末期就將他提升為自己的副官,視其為得意門生。後來潘興雖然退役,仍然多次力薦馬歇爾。在潘興的影響下,1939年馬歇爾領臨時四星上將軍銜出任美國陸軍參謀長。
馬歇爾對潘興司令有著很深的感情。1938年春,馬歇爾前往醫院探望躺在床榻上的潘興。潘興對他說:“喬治,總有一天你也會像我一樣當上四星將軍的。”馬歇爾滿懷感激之情謙虛地回答:“美國隻有您才有資格獲四星上將軍銜,絕不可能再有另一個人!”聽到馬歇爾的肺腑之言,病中的潘興頓時熱淚盈眶:“謝謝你,喬治!”
馬歇爾拒絕當元帥後,為了表示對他的敬意,美國軍隊從此不再設元帥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