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計 瞞天過海(2 / 2)

劉備並非不知道什麼是英雄,但他始終不肯表態,並且有意回避了三個人,一是馬騰,二是曹操,三是劉備自己。不提馬騰,似乎不合情理,因為韓遂與馬騰曾結為兄弟,當時任西涼太守,兵精馬壯,提到韓遂必然會想到馬騰,那麼為什麼卻提了韓遂不提馬騰呢?隻因為劉備與馬騰等人已私下結了反曹聯盟,若說出馬騰,讓曹操警惕馬騰,則有可能將自己牽連出來。不提曹操,卻又為何呢?原來,曹操作了漢丞相後,朝廷大權全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皇帝徒有虛名,然則,曹操最忌諱別人議論他有篡逆之心,劉備若指稱曹操為英雄,就等於說曹操不甘屈居相位,這樣勢必觸痛曹操,遇到曹操的忌恨,這時的劉備還有求於曹操,“在人屋簷下”,還不敢也不會公開觸怒曹操。這樣不提曹操也等於向曹操表明,劉備眼中的曹操是安守本分、忠於職守的人,因而他不可能有反曹之心。至於不提自己,這正是預料之中的,劉備最怕的就是別人警惕他,若承認自己是英雄,就等於表明自己不甘久居曹操之下,這必然引起曹操的懷疑,那麼非但自己永無出頭之日,恐怕還有生命危險。當曹操對劉備提出的英雄——否定後,指著自己和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當時劉備以為自己的韜晦之計被識破,驚得手中筷子落到地上,恰好外麵雷聲大作,他從容地借雷掩飾過去。令曹操對他毫無懷疑,以為劉備胸無大誌,不再警惕。

用奇謀孔明借箭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用反間計殺了曹軍的水軍都督蔡瑁、張允,不料此計被諸葛亮識破,周瑜料定諸葛亮日後必是東吳大患,想要殺掉他。於是,派魯肅教請諸葛亮議事。諸葛亮欣然而至。寒暄禮畢,周瑜問諸葛亮:“即日將與曹軍交戰,水路交兵,當以何兵器為先?”諸葛亮答道:“大江之上,以弓箭為先。”周瑜道:“先生之言,甚合我意。但今軍中正缺箭用,敢煩請先生監造十萬枝箭,以為應敵之用。此係公事,請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說:“都督委任,自當效勞。敢問十萬枝箭,何時要用?”周瑜問:“十日之內,可完辦否?”諸葛亮答道:“曹軍即日將至,若候十日,必誤大事。”周瑜又問:“先生幾日可完辦?”諸葛亮答道:“隻消三日,便可獻上十萬枝箭。”周瑜道:“軍中無戲言。”諸葛亮答:“怎敢戲都督!願立軍令狀:三日不辦,甘當重罰。”周瑜大喜,喚軍政司當麵取了文書,置酒相待,諸葛亮飲酒數杯告辭。

魯肅知道周瑜要加害諸葛亮,便來探望。諸葛亮向魯肅借二十隻船,每船要軍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為幔,各束草千餘個,分布兩邊。魯肅允諾,見周瑜不提起借船之事。私下撥給諸葛亮輕快船二十隻,各船三十餘人,並布幔束草等物,盡皆齊備,聽候調用。第一日卻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日也沒什麼動靜,至第三日四更時分,諸葛亮密請魯肅到船中。魯肅問諸葛亮:“公召我來何意?”諸葛亮答道:“特請子敬同往取箭。”魯肅問:“何處去取?”諸葛亮答道:“子敬休問,前去便知。”於是下令將二十隻船,用長索相連,徑望北岸進發。是夜大霧漫天,長江之中,霧氣更甚,對麵不能相見。諸葛亮促舟前進,果然是好大霧!

當夜五更時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隻頭西尾東,一字擺開,命人在船上擂鼓呐喊。魯肅驚道:“倘曹兵齊出,如何拒之?”諸葛亮笑道:“我料曹操於大霧中必不敢出。我等隻顧飲酒取樂,待霧散便回。”

曹軍在寨中,聽得擂鼓呐喊,毛玠、於禁二人慌忙飛報曹操。曹操傳令:“大霧迷江,敵軍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輕動。可撥水軍弓弩手亂箭射之。”又派人往旱寨內喚張遼、徐晃各帶弓弩軍三千,火速到江邊助射。毛玠、於禁怕東吳軍搶入水寨,急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不一會兒,旱寨內弓弩手也到,約一萬餘人,一齊向江中放箭,箭如雨發。孔明命人把船隻調頭,頭東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麵擂鼓呐喊。等到日高霧散,孔明令收船返回。二十隻船兩邊束草上,排滿箭枝。孔明令各船上軍士齊聲叫喊:“謝丞相贈箭!”等到曹操得知事實時,諸葛亮已和魯肅率船返回,曹操懊悔不已。諸葛亮不費江東半分之力,已得十萬餘箭。魯肅說:“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霧?”諸葛亮答道:“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我於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霧,因此敢任三日之限。”魯肅拜服。船到岸時,周瑜已派五百軍在江邊等候搬箭。十餘萬枝,都搬入中軍帳交納。魯肅入見周瑜,備說諸葛亮取箭之事。周瑜大驚,慨然歎道:“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