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1 / 2)

原文:形禁勢格,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

譯文:地理位置受到限製,形勢發展受到阻礙時,攻擊近處的敵人對自己有利,攻擊遠處的敵人對自己有害。火焰是向上竄的,澤水是向低處流的,萬事萬物的發展變化無不如此。

計名探源:

遠交近攻,語出《戰國策秦策》。範雎曰:“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這是範雎說服秦王的一句名言。遠交近攻,是分化瓦解敵方聯盟,各個擊破,結交遠離自己的國家而先攻打鄰國的戰略性謀略。當實現軍事目標的企圖受到地理條件的限製而難以達到時,應先攻取就近的敵人,而不能越過近敵去打遠離自己的敵人。為了防止敵方結盟,要千方百計去分化敵人,各個擊破。消滅了近敵之後,“遠交”的國家又成為新的攻擊對象了。“遠交”的目的,實際上是為了避免樹敵過多而采用的外交誘騙。

戰國末期,七雄爭霸。秦國經商鞅變法之後,勢力發展最快。秦昭王開始圖謀吞並六國,獨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準備興兵伐齊。範雎此時向秦昭王獻上“遠交近攻”之策,阻止秦國攻齊。他說,齊國勢力強大,離秦國又很遠,攻打齊國,部隊要經過韓、魏兩國。軍隊派少了,難以取勝;多派軍隊,打勝了也無法占有齊國土地。不如先攻打鄰國韓、魏,逐步推進。為了防止齊國與韓、魏結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動與齊國結盟。其後四十餘年,秦始皇繼續堅持“遠交近攻”之策,遠交齊、楚,首先攻下韓、魏,然後又從兩翼進兵,攻破趙、燕,統一北方;攻破楚國,平定南方;最後把齊國也消滅了。秦始皇征戰十年,終於實現了統一中國的願望。

養蒼鷹曹操送禮交呂布袁術求親

曹操想要討伐張繡,又怕呂布發兵進攻許都,便采用了苟彧“遠交近攻”之計,以漢丞相的名義派王則給呂布送去了很多禮物,以表示和呂布交好,作完了這些之後,曹操率領十五萬大軍殺奔宛城。

王則奉命來到徐州,呂布迎入府內。曹操請奏天子封呂布為平東將軍,特賜印綬。事畢又拿出曹操的信函。王則在呂布麵前極力地講述曹操的相敬之意,呂布聽得十分得意。忽報袁術的使者到了,呂布叫進問他,使者說:“袁將軍早晚就要即皇帝位,立東宮,現接皇妃早到淮南。”呂布憤怒地說:“反賊無禮!”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袁術的部將紀靈奉命追殺劉備,呂布用轅門射戟的方法罷了兩家的爭鬥。紀靈不敢多言,回淮南向袁術說了呂布轅門射戟和解之事,袁術勃然大怒,說:“呂布要了我許多糧食,反以兒戲般的偏袒劉備。我要親率大軍討伐劉備,同時兼討呂布!”紀靈說:“將軍不要輕率從事,呂布勇力過人,兼有徐州之地,如果您大兵一到他與劉備聯合,不易戰勝。我聽說呂布有一女,已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了。將軍有一位公子,可派人向呂布求親。呂布如果把女兒嫁給公子,他必殺劉備。這是‘疏不間親’之計。”袁術同意,立即派韓胤帶著禮物去徐州求親。韓胤到徐州見呂布,說:“我家主公仰慕將軍英名,想求令愛為兒婦,永結秦晉之好。”呂布與妻子嚴氏商量,嚴氏說:“我早就聽說袁術久鎮淮南,兵精糧足,早晚能得天下,如果能促成此事,那麼女兒有望成為貴妃。隻是不知袁術有幾個兒子?”呂布說:“隻有一個兒子。”嚴氏說:“既然如此,應當立刻答應,縱然不能成為皇後,那徐州也無憂了。”於是,呂布許了親事,款待韓胤。並安排韓胤在驛館休息。

第二天,陳宮到驛館看望韓胤,令左右退下,對韓胤說:“誰獻的這個計策,叫呂布與袁術聯姻?這不是要劉備的性命嗎?”韓胤大吃一驚,起身謝道:“請您不要泄露出去。”陳宮說:“我不會說出去,如果這件事再推遲,一定會被別人識破,就會中途有變。”韓胤說:“如果是這樣該怎麼辦?請您指教。”陳宮說:“我現在去見呂布,讓他馬上送女兒成親,如何?”韓胤說:“太好了,袁將軍一定會感激您的。”陳宮辭別韓胤去見呂布說:“當今天下諸侯,相互爭雄。您與袁術結親,能保證諸侯沒有嫉妒的嗎?如果再拖延時間,或乘我良辰,半路設伏襲擊,那該怎麼辦?惟一的辦法是,不答應就算了;既然答應了,就趁著諸侯還不知道時,把女兒送到壽春,暫住別處,擇吉日完婚,豈不萬無一失。”呂布連連點頭,並轉告嚴氏,連夜置辦嫁妝,收拾寶馬香車,令宋憲、魏續送女前去。當時鼓樂喧天,把女兒送出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