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扶起董卓回書院坐下,董卓問他來做什麼?李儒說:“適至相府,聽說太師盛怒入後園,找尋呂布,故急忙趕來,正遇呂布奔出,說太師要殺他,故我趕來勸解,不意誤撞恩相,死罪死罪。”
董卓氣呼呼說:“此小子居然敢調戲我的愛姬,誓必殺死他!”
李儒連忙說:“恩相差矣,從前楚莊王的絕纓會上,不追究調戲愛姬的蔣雄,後被秦兵圍困時,得蔣雄死力相救,才免於難。今貂嬋不外一名歌妓而己,呂布又是太師的心腹猛將,不如乘此機會把貂嬋賜給他,他必知恩報德,死心追隨太師了,還請太師三思!”
這番話說得董卓心動,沉思良久,說:“你言亦是,待我考慮一下。”
李儒辭出,董卓即入後堂,責問貂嬋為何與呂布私通?貂嬋半泣訴說:“妾在後園看花,呂布突至,妾方驚避,他竟說我是太師之子,何必相避呢?隨提戟趕妾至鳳儀亭。妾見其居心不良,怕為所辱,想投河自盡,卻被這廝抱住,正在生死關頭,幸得太師趕至,才救了性命。”董卓才消了氣,安慰一番,問貂嬋:“我想將你賜給呂布,你看怎樣?”
貂嬋大驚,哭著說:“妾身已屬大人,奈何要下賜家奴?妾寧肯死也不從!”順手拿了牆上的寶劍要自刎。董卓慌忙奪劍,把她抱住說:“我和你開個玩笑,何必認真!”貂嬋即倒在董卓懷裏,掩麵大哭起來,罵“此必李儒之計,他與呂布相好,故設此計,不顧太師體麵和賤妾性命,妾當生啖其肉。”
董卓徐徐說:“我怎忍舍棄你。”貂嬋說:“雖然太師憐愛,但此處不宜久居,怕早晚為呂布所害。”董卓說:“我明天帶你回郿塢去,離開這裏就不怕被暗算了。”貂嬋才收淚拜謝。
次日,李儒拜見董卓,說:“今日良辰,可將貂嬋賜與呂布。”
董卓答:“呂布是我兒子,怎可以賜給,你傳我意,我不追究過去就是了。”
李儒說:“請太師三思,不可為女人所惑。”
董卓即變色答:“你肯把老婆送與呂布否!貂嬋之事,再勿多言,言則必斬。”李儒於是惶恐出去。
董卓帶貂嬋回郿塢之時,百官俱來拜送,貂嬋在車中遙見呂布站在人群中,呆眼望著自己,她便作掩麵哭泣狀,令呂布如癡如醉,歎息痛恨。
忽然背後一人問:“溫侯為何不跟太師去?還在遙望歎息?”
呂布回頭一看,原來是司徒王允,兩人相見後,王允就說:“老夫近日身體不適,閉門不出,故久未與將軍見麵,今太師歸郿塢,隻得抱病來送行,剛好又得見將軍,請問將軍為何在此長嗟短歎呢?”
呂布答:“還是為了你的女兒貂嬋!”
王允佯驚問道:“這麼久時間未把小女與將軍完婚?”
呂布怒衝衝答:“老賊自己寵幸久了。”
王允急了,再問:“真有此事?那太過分了,太過分了!”
呂布便將前事——告訴王允,王允半晌不語,過一會才說:“想不到太師竟有此亂倫之行,簡直禽獸不如,不如禽獸!”說完拉著呂布的手“且到寒舍商量商量。”
兩人進人王允的密室裏,置酒相待,呂布再複述一遍風儀亭之事。王允作出無可奈何樣子,徐徐地說:“這樣看來,太師已淫我之女奪將軍之妻,確太丟臉了,人們恥笑的不是笑太師,實笑將軍與我老夫。但老夫已年邁了,無足為奇,隻可惜將軍蓋世英雄,亦受此汙………”話猶未了,呂布即怒氣衝天,拍案大叫起來,王允急忙勸止!“老夫失言,將軍請息怒。”
呂布更加大聲,暴跳起來說:“誓殺此老賊,雪吾心頭之恨。”
王允急掩呂布口說:“將軍勿言,恐累及老夫。”
呂布說:“大丈夫生於天地間,豈能久居人下!”
王允說:“說的也是,以將軍之才,誠非董太師所能限製的。”
呂布忽又沉下氣來,自言自語說:“我殺此老賊,誠易如反掌,無奈我是他的兒於,以子殺父,怕被人議論。”
王允微笑說:“將軍自姓呂,太師自姓董,擲戟之時,豈有父子之情!”
呂布豁然開懷說:“非司徒提起,幾乎自誤,吾意已決,不殺此老賊誓不為人!”
王允見呂布意誌堅決了,乃言及董卓奪權篡國陰謀,曉以建功立業大勢,說得呂布頻頻點頭。再歃血盟誓,同心協力為國除奸。
一天,漢獻帝在未央宮會見大臣。董卓上朝時,為了提防暗算,他在朝服裏穿上鐵甲。在乘車進宮的大路兩旁,派衛兵密密麻麻排成一條夾道。他還叫呂布帶著長矛在他身後保衛著。經過這樣安排,他認為萬無一失了。
他哪兒知道王允和呂布早已商量好了。呂布約了幾個心腹勇士扮作衛士混在隊伍裏,專門在宮門口守著。董卓座車一進宮門就有人拿起戟向董卓的胸口刺去。但是戟紮在董卓胸前鐵甲上,刺不進去。董卓用胳膊一擋,被戟刺傷了手臂。他忍著痛跳下車,叫著說:“吾兒奉先在哪兒?”
呂布從車後站出來,說:“奉皇上詔書,討伐賊臣董卓!”說完,舉起長矛,一下子戳穿了董卓的喉頭。兵士們擁上去,把董卓的頭砍了下來。
王允正確地利用了董卓荒淫貪欲的弱點,以此作為突破口,最終達到了目的。這就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美人計”!
董卓被殺,這個故事似乎結束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貂嬋被呂布接走了,說實話呂布比董卓好不了多少,也是一個見利忘義、反複無常、貪財好色的小人,不然又怎麼會為一個女人跟董卓翻臉呢(董卓是呂布的義父)?
貂嬋,是羅貫中筆下的一個美麗、機智、勇敢的女性形象。演義中這樣介紹:“………女自幼選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允以親女待之。”至於他家住哪裏、姓氏名誰,都無從知道。她也許是被衣食無著的父母賣入侯門的,也許是在兵馬荒亂中與親人失散的。總之,她是一個失去父母親人而以色藝承歡於人的苦命女子,她的身世無疑是淒涼的。
千百年來,人們隻關注奸賊被殺,而沒有人去關注貂嬋的情感。貂嬋是一個正當妙齡的美貌少女,她本應有歡樂的青春,甜蜜的愛情,但她犧牲了這一切,也扭曲了自己的天性,對她個人而言這實在是一種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