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當時第一、二條路子行不通。原因有之,蔡瑁並不是要降服劉備,而是要殺掉劉備,所以求和、投降都是死路一條;第三條路也很難行通,如果死拚,估計不會有什麼好結果,趙雲縱然神勇,但這是“鴻門宴”,絕非長阪坡,長阪坡前曹操有令:隻要活子龍,不要死趙雲。不然的話,百萬曹兵的冷槍暗箭,恐怕趙雲也很難殺個七進七出。今日蔡瑁誓殺劉備,如果劉備與趙雲拚死抵抗,保不準蔡瑁就會萬箭齊發,劉備與趙雲能不能全身而退就難說了;為今之計隻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撤退,說得不好聽一點兒就是逃跑,而且要找機會,好在有伊籍幫忙,為劉備指明了逃跑路線,才使得劉備走脫。
救董卓反遭歧視鞭督郵一走了之
漢朝末年,黃巾起義,朝廷無力抵抗,隻好發布官文,鼓勵地方官組織力量抵抗黃巾軍。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結義後,聚集了幾百餘人,準備效命朝廷,建立軍功。不久,黃巾軍程遠誌統兵來犯涿郡。雙方在大興山下大戰,黃巾軍主將程遠誌被關羽斬殺,黃巾軍見主將已亡,全倒戈而逃。
第二天,青州太守龔景發來求救公文,說黃巾軍圍城勢大,請劉備幫忙破賊,劉備帶著關羽、張飛一起去解青州之圍。劉備命關、張各帶一千人馬埋伏在山的兩側,劉備迎敵假意敗退,剛過山嶺,左右兩軍齊出,劉備回身再戰。三路夾攻,黃巾軍大敗。太守龔景也率民兵出城助戰,於是解了青州之圍。
劉備帶兵向北上,準備返回涿郡,沒走兩天,隻見漢軍大敗,黃巾軍鋪天蓋地而來,旗上大書“天公將軍”。原來董卓與黃巾軍交戰,董卓大敗。劉備說:“這是張角,快戰。”三人飛馬而出。張角大敗董卓,忽遇三人衝殺,沒有防備,頓時大亂,敗走五十餘裏。三人救了董卓,董卓問三人現居何職,劉備說:“並無官職。”董卓見是白身,十分輕視三人,而且禮數不周,劉備出來,張飛大怒道:“我們冒死救了老賊性命,他卻如此無禮!如不殺他,難消心中怒氣!”劉備跟關羽連忙勸阻:“他是朝廷命官,哪能擅殺。”張飛又說:“如不殺他,反要聽命於他,實是心有不甘!兩位兄長要留在此處,我自投別處!”劉備說:“我三人義同生死,豈能相離?那就一起投別處罷。”於是三人連夜投奔潁州太守朱雋。
朱雋與張寶經兩次大戰,張寶大敗,落荒而逃。張寶逃入陽城,堅守不出,朱雋帶兵圍住攻打。黃巾將嚴政刺殺張寶,獻首投降。朱雋跟著平定了數郡,上表獻捷。
黃巾餘黨數萬人屯聚宛城。朝廷派朱雋率得勝之師討伐。劉備打北門,孫堅打南門,朱雋打西門。孫堅首先登城,斬黃巾二十餘人,眾黃巾潰散。黃巾將孫仲衝出北門,被劉備一箭射中,朱雋大軍隨後掩殺,斬首數萬人,降者不計其數。南陽十數郡皆平。
朱雋有功,被朝廷詔封為車騎將軍、河南尹。朱雋表奏孫堅、劉備破賊有功,孫堅任命別郡司馬。劉備聽候日久,後來僅授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尉。
劉備到任不到四個月,朝廷有旨:凡有軍功為長吏的要淘汰。劉備懷疑自己也可能被淘汰。正趕上督郵來到縣裏,便到館驛答話,督郵問道:“劉縣尉是什麼出身?”劉備說:“我是中山靖王之後。在涿郡起兵,經過大小三十餘戰,有些軍功。”督郵大喝道:“詐稱皇親,謊報功績。今朝廷降旨,正要淘汰你等濫官汙吏。”劉備喏喏而退。回到縣中,俱實相告,縣吏說:“督郵無非是想要些錢財罷了。”劉備說:“我上任以來秋毫無犯,哪有錢財給他。”次日,督郵將縣吏提走,勒令他指稱縣尉害民。
張飛無事,喝了幾杯悶酒,騎馬從館驛前經過,見好多人在館驛門前痛哭。張飛詢問原因,眾人說:“督郵逼著縣吏誣陷劉公。我等苦苦相求,也沒放人,還把我等趕了出來。”張飛大怒,環眼睜圓,滾鞍下馬,衝進館驛,守門人哪裏擋得住。直奔後堂,隻見督郵正在廳上坐著,縣吏被綁倒在地。張飛大喝道:“害民賊!認得我麼?”督郵還沒來得及開口,就被張飛揪住頭發扯出館驛,一直扯到縣衙門前的拴馬樁上捆住,折下柳條朝著督郵猛打,一連打折了十幾根柳條。劉備聽見縣前喧鬧,問左右,才知張飛在打人,忙帶著關羽去看明情況,見張飛打地是督郵,大吃一驚,喝令張飛住手。張飛說:“這等害民賊,留他做甚!”督郵一見劉備來了忙哀求道:“玄德公救我性命!”劉備終是仁慈之人,忙喝住張飛。關羽說:“兄長立了軍功,僅得到縣尉之職,反受這等小人的侮辱。荊棘叢中,終非鸞鳳棲身之所,不如殺督郵,遠走他鄉,再圖大計。”劉備取出印綬,掛在督郵的脖子上,指責他道:“你害民非淺,本當殺戮。今且饒你性命。我繳還印綬,從此走了。”